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王维的鹿柴1.这首诗是用什么角度描写鹿柴风光的?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题目详情
王维的鹿柴
1.这首诗是用什么角度描写鹿柴风光的?
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象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不健康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不免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此诗是一首流传广泛、妇孺皆吟的名诗,作者利用“听而不见”的视听差异,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像力,既然“空山不见人”,却又是“但闻人语响”;既然“反景”,说明太阳已在视觉范围之外,又“复照青苔上”,这是诗人在诱导读者自我幻想出各自的林荫场景,因人而异.总之,这是一首典型的诗画相融佳作.
看了 王维的鹿柴1.这首诗是用什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示感伤,不妨用王勃的  2020-05-16 …

1.平日兰兰穿着很朴素,当有人嘲笑她时,她就会用王冕的诗句来回应:2.小明1.平日兰兰穿着很朴素,  2020-06-11 …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安:形  2020-06-15 …

王芳和李莉同时采摘樱桃,王芳平均每小时采摘8千克,李丽七千克平均每小时采摘七千克,采摘结束后王芳从  2020-06-29 …

2012年7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至此  2020-07-23 …

朋友远行,我们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王勃的  2020-07-26 …

下面是一位同学用常用的约分方法编写的一首顺口溜,请你把它补充完整,未尾偶数用()约,未尾5,0用下  2020-07-30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对意识具有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  2020-11-15 …

只有一个话筒,小王用时6分钟,小李用时5分钟,小明用时3分钟,小张用时1分钟,怎样安排次序用时最少?  2020-12-05 …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安:形容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