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文段,完成1—2题。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

题目详情
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文段,完成1—2题。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A.作者认为中国学生大都偏重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抽象思维而不敢动手。
     B.作者当初到美国念物理时之所以彷徨恐慌,是因为只会埋头读书,以为埋头读书就能应付一切,
          结果对实际需要毫无帮助。
     C.本文段先从文化背景的影响来分析,指出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然后以个人经验来加以阐
          述。
     D.本文段的中心是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证明实验精神的重要。
2.物理学家丁肇中在1991年写的这篇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学生“高分低能”的致命伤,时至今
     日,你认为这种状况有没得到改变?请举例加以阐述。
                                                                                                                                               
                                                                                                                                               
看了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文段...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格致与科学的阅读答案2.格致在文中有两种解释,请简要概述。3.这篇文章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胡  2020-05-16 …

本文由古代典籍中对“格物致知”的阐释引出论题“”以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经验为论据,论证了真正的格物致  2020-05-17 …

王阳明的守仁格竹到底证明了什么?如题既然王守仁格竹了7天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呢么他到底得出了什么结论又  2020-11-01 …

理学家朱蒽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张“致良知”。他们探讨的共同主  2020-11-04 …

8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在概述了《大学》本身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目的后指出:“这样,格物致知的  2020-11-05 …

对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  2020-11-05 …

朱熹等人的是“格物致知”那王阳明等人与之对立的是什么呢?也是四...朱熹等人的是“格物致知”那王阳明  2020-11-05 …

根据你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内容的理解,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的一项是[]A.达摩面  2020-11-05 …

对朱熹“格物致知”与王阳明“致良知在格物”两种思想主张解读合理的是A.二者思想没有区别B.“知”的本  2020-11-0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他年轻时沉迷于朱熹“  202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