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为了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一氧化氮而不是氢气.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

题目详情
作业帮为了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一氧化氮而不是氢气.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C中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实验时,为了将体系中的氧气排净,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出现 ___现象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脱离,说明已经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净;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
(3)有人认为装置存在缺陷,请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改进该装置: ___;
(4)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此操作的目的是 ___;
(5)装置D的作用是 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实验时,可先将B装置中CaCO3放入硝酸中,碳酸钙和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先排出去其中的空气,以便在E烧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观察颜色;E中空气已被赶尽时,E中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当C处出现白色沉淀时;
(2)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故答案为:3Cu+8H++2NO3-=3Cu2++2NO↑+4H2O;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E中应左导管短,右导管长,才有利于排净空气,保证E中全是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将装置E的长、短导气管交换位置;
(4)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如生成NO,可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以此证明生成的气体为一氧化氮而不是氢气,
故答案为:通过颜色变深,为了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一氧化氮而不是氢气;
(5)装置D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可用与吸收二氧化氮气体,气体中气球可用于吸收不反应的NO,以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