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发胀的治疗方法
耳内发胀的治疗方法
耳内发胀是一种特别恐怖的疾病,一旦严重之后会夺去我们健康的生命,此病一定不能当作儿戏,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几点预防耳内发胀的要点,只要每一天能够按照要求去做,坚持下去一定能够缓解病情,彻底治愈此病。 九九部位【耳环穴】 部位:在耳垂表面之中央。【见图】 解剖:(六腑神经) 主治:解酒、止呕吐。 取穴:当耳垂表面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用细毫针由外向里(向面部)斜刺一分至一分半(皮下针)。 说明及发挥: ※耳环穴与耳针眼点相符。 ※治酒醉配合素髎穴并用,效果更佳。 【木耳穴】 部位:在耳后上半部横血管之下约三分。【见图】 解剖:(肝神经) 主治:肝痛、肝硬化、肝肿大、肝衰弱引起之疲劳、久年淋病(需长期针治)。 取穴:当耳后上半部横血管之下约三分处是穴。 手术:用细毫针竖刺一分至二分。 【火耳穴】 部位:在对耳轮之外缘中部。【见图】 解剖:(心之神经) 主治,心脏衰弱及膝盖痛、四肢痛。 取穴:在对耳轮之外缘中部取之。 手术:用细毫针竖刺一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火耳穴相当于耳针之膝点,但治疗范围更广泛。 ※董师注重膝与心之关系,故用于心脏病变亦有疗效。 【土耳穴】 部位,在耳甲腔部之中。【见图】 解剖:(脾之神经) 主治:神经衰弱、红血球过多、发高烧、糖尿病。 取穴:在耳甲腔之中取之。 手术:用细毫针竖刺一至二分。 说明:土耳穴相当于耳针之脾区。 【金耳穴】 部位:在耳壳背之外缘上端。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脊椎骨弯曲、过敏性感冒。 取穴:在耳壳背之外缘上端取之。 手术:用细毫针竖刺一至二分。 说明:金耳穴相当于耳针之肺区。 【水耳穴】 部位:在对耳轮之外缘下端。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肾亏、腰部两边痛、腹部发胀。 取穴:在对耳轮之外缘下端取之。 手术:用细毫针竖刺一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火耳穴相当于耳针之肾区。 ※以上火耳、木耳、土耳、金耳、水耳等穴以五行命名者,对于五脏之五行体系各病亦有疗效。 【耳背穴】 部位:在木耳穴之上约三分处。【见图】 解剖:(喉部神经) 主治:喉炎、喉蛾。 取穴:在木耳穴之上约三分处血管中取之。 手术:以三棱针扎出血。 说明及发挥: ※耳背穴相当于耳针之上耳背处。 ※本点为点刺要穴,点刺出血治疗皮肤病、青春痘、面部黄褐斑、偏头痛、张口不灵、扁桃腺炎、结膜炎极有效。 【耳三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 部位:在耳轮之外缘。【见图】 解剖:(肺、肾神经) 主治:霍乱、偏头痛、感冒、扁桃腺炎。 取穴:在耳轮外缘上端一穴(耳上穴)、中央一穴(耳中穴)、下端一穴(耳下穴)。 手术:用三棱针扎出血,1次用2穴可矣。 第十章◎十十部位(头面部位)【正会穴】 部位:在头顶之正中央。【见图】 解剖:(脑之总神经) 主治:四肢颤抖、各种风症、身体虚弱、小儿惊风、眼斜嘴歪、半身不遂、神经失灵、中风不语。 取穴:正坐,以细绳竖放头顶中行,前垂鼻尖,后垂颈骨正中,另以一绳横放头顶,左右各垂耳尖,此两绳在头顶之交叉点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说明及发挥: ※本穴位置与督脉之百会穴相符,治疗上述各症确有特效,唯需与前会或后会穴倒马并用较佳。 ※本穴董师常用治半身不遂,配灵骨、大白疗效更高。 【州圆穴】 部位:在正会穴旁开一寸三分。【见图】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四肢无力、虚弱、气喘、坐骨神经痛及背痛、神经失灵。 取穴:当正会穴向右及左旁开一寸三分处是穴(左右各一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说明:本穴应以正会穴旁开一寸半取穴为宜,相当于膀胱经之通天穴。 【州昆穴】 部位:在州圆穴直后一寸五分。【见图】 解剖:(肺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四肢无力、虚弱、气喘、坐骨神经痛及背痛、神经失灵。 取穴:当州圆穴直后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一分至三分深。 说明:本穴位置与膀胱经之络却穴相符。 【州仑穴】 部位:在州圆穴直前一寸五分。【见图】 解剖:(肺神经) 主治:脑瘤及州圆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州圆穴直前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运用:左脑生瘤取右穴。右取左穴。 说明及发挥: ※本穴位置与膀胱经之承光穴相符。 ※常与州圆或州昆以倒马针并用,以加强疗效。 【前会穴】 部位:在正会穴前一寸五分。【见图】 解剖:(脑之副神经) 主治:头昏、眼花、脑胀、神经衰弱。 取穴:当正会穴直前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运用:本穴对不省人事之病患有使其复苏之效。 说明:本穴位置与督脉之前顶穴相符,常与后会穴及正会穴倒马并用。 【后会穴】 部位:在正会穴直后一寸六分。【见图】 解剖:(脑之总神经、脊椎神经) 主治:骨结核、头痛(轻度)、头晕、脊椎骨痛(对第十九至廿一椎最有效)、脑充血、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神经麻痹。 取穴:当正会穴直后一寸六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说明: ※本穴位置与督脉之后顶穴位置相符,常作为百会之倒马针。 ※本穴能治尾椎疼痛。本处疼痛,针尾椎处亦能治疗之(见冲霄穴),皆有特效。 ※本穴连同前述之正会、州圆、州仑、州昆、前会等穴镇定及活络作用均极强,治疗半身不遂及各种风症概为常用。 【总枢穴】 部位:后头部入发际八分。【见图】 解剖:(丹田神经) 主治:呕吐、六腑不安、项痛、心脏衰弱、霍乱、发言无声。 取穴:当后头部入发际八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用三棱针最有效,尤其小儿。 注意:对本穴一般针深禁止超过三分,但失音者可针深至三分,使其发音恢复正常。用三棱针出血时,应用手将本穴之肌肉捏起,而后刺之。 说明及发挥: ※本穴入发际八分,介于督脉之风府穴与哑门之间,一说即督脉之风府穴。 ※治疗上述各症以三棱针点刺确有特效,以二十六号针施治效果亦佳,唯不宜刺入太深。 【镇静穴】 部位:在两眉头之间正中之上三分。 解剖:(脑神经) 主治:神经错乱、四肢发抖、两腿酸软、四肢神经麻痹、失眠、小儿梦惊。 取穴:当两眉头之间正中之上三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由上往下扎(即皮下针) 运用:本穴应与正会穴配针,才有疗效。 说明:本穴位置与一般奇穴之印堂穴位置相符,除皮下针外,有时还可以点刺出血。 【上里穴】 部位:在眉头上二分。 解剖:(肺之区支神经、眼神经) 主治:眼昏、头痛。 取穴:当眉头之上二分处是穴。 手术:皮下针,针深一分至二分。 说明:本穴位置与膀胱经之攒竹穴相符。 【四腑二穴】 部位:在眉毛之中央上二分。【见图】 解剖:(肺之区支神经、眼神经) 主治:小腹胀、眼昏、头痛。 取穴:当眉中央之直上二分处是穴。 手术:皮下针,针深一分至二分。 说明:本穴位置与一般奇穴之“鱼腰”相符。 【四腑一穴】 部位:在眉尖之上二分。 解剖:(肺之区支神经、眼神经) 主治:小腹胀、眼昏、头痛。 取穴:当眉尖之上二分处取之。 手术:皮下针,针深一分至二分。 运用:四腑一、四腑二及上里三穴用三棱针同扎出血为治临时头痛之特效针。 说明及发挥: ※本穴位置与胆经之丝竹空穴相符。 ※本穴与上里、四腑二点刺同为治疗前头痛之特效要针。 【正本穴】 部位:鼻端。 解剖:(肺之交叉神经)。 主治:敏感性鼻炎、治妖邪(鬼迷)。 取穴:仰卧正坐均可,头稍仰起,于鼻之尖端以手摸之左右各有小软骨,中有陷凹处是穴位。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注意:勿刺伤软骨。 运用:用三棱针出血最有效。脑力衰退及肺弱者,可针本穴补之。 说明及发挥: ※本穴即督脉之“素髎”穴。 ※本穴邻近大肠经及胃经(手足阳明经),督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多气多血,因此本穴调理气血作用甚强。 ※本穴提神醒脑作用极强,能治酒醉。 ※点刺能治酒糟鼻子、鼻粘膜肥大、鼻塞等。 【马金水穴】 部位:在外眼角直下至颧骨之下缘陷凹处。 解剖:(肾神经、肺之副支神经) 主治:肾结石、闪腰、岔气(呼吸时感觉痛楚)、肾脏炎、鼻炎。 取穴:当外眼角之直下至颧骨下缘一分五陷凹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注意:下针后痛楚立即解除者,表示取穴正确;起针后出血,表示取穴不准。 说明及发挥: ※本穴位置与小肠经之“颧髎”穴位置相符,治疗上述各症,确有卓效,治疗腰痛效果亦佳。 ※顾名思义马金水者通气利肾,故治上述各病疗效甚佳。 【马快水穴】 部位:在马金水穴之直下四分。【见图】 解剖:(肾神经、膀胱神经) 主治:膀胱结石、膀胱炎、小便频数、腰脊椎骨痛、鼻炎。 取穴:在马金水直下四分,约与鼻下缘齐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说明及发挥: ※马快水位于马金水下四分,两穴倒马并用,治疗肾结石及膀胱结石,效果甚佳。 【腑快穴】 部位:与鼻下缘齐平,鼻角外开五分。【见图】 解剖:(肾之神经、六腑神经) 主治:腹胀、腹疼痛、疝气。 取穴:与鼻下缘齐平,从鼻角向外横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说明:本穴位置与大肠经之迎香相符。 【六快穴】 部位:在人中(鼻至唇中央)向外平并一寸四(约距口角外纹一分五)。【见图】 解剖:(分泌神经)。 主治:尿道结右、尿道炎。 取穴:从人中央向外平开一寸四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运用:※与马快水穴配针治尿道结石。 ※配七快治尿道炎、尿道痛。 【七快穴】 部位:在嘴角外侧五分。 主治:面部麻痹、肺虚弱、尿道结石。 取穴:当嘴角外开五分处是穴。 运用:右脸麻痹取左穴,左脸麻痹取右穴。 说明:本穴位置与胃经之地仓相符,作用亦同。 【木枝穴】 部位:在马金水穴向外上方斜开一寸。【见图】 解剖:(肝、胆神经) 主治:肝虚、胆虚、胆结石、小儿夜哭, 取穴:从马金水穴向外上方斜开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说明及发挥: ※本穴位置与胃经之下关相符。 ※顾名思义,木枝者,胆也,治疗各种胆病,尤其是胆结石,确具卓效。 ※治疗胆虚所致各病,效果亦佳。 ※本穴又能治老人双脚无力易摔跌。 【水通穴】 部位:在嘴角之下四分。【见图】 解剖:(肾神经) 主治:风湿病、肾虚引起的疲劳、头晕、眼花、肾虚、肾亏、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当嘴角直下四分处是穴。 手术:针由内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 【水金穴】 部位:在水通穴向里平开五分。【见图】 解剖:(肾神经) 主治:风湿病、肾虚引起的疲劳、头晕、眼花、肾亏、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从水通穴向里平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由内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 运用:水通、水金两穴均主治肾病,取穴下针时应就发青处针之。 说明及发挥: ※水通穴位于嘴角下五分,水金穴位置则以水通为准与嘴唇平行内开五分,一般而言出现该穴主治病症之际,此二穴附近经常出现乌青,若就发青处针之,效果尤佳。 ※水金、水通顺气作用极强,举凡咳嗽、气喘、打呃、腹胀、呕吐、乾霍乱等皆有特效,对于肾亏所致各病,本穴又有补虚之效,为董师常用要穴之一。 ※本穴针刺时向颧骨方向皮下针,可针至寸半。治咳嗽、气喘立见大效;其效果非十四经穴可及。 ※本穴组所在及所刺入之处,正当全息倒象之气管及肺所在之妊,顺象则为下焦肾气所在,故本组穴补气益肾作用极强,名为水金、水通,名符其实。 【玉火穴】 部位:在眼中央直下之颧骨直下陷处。【见图】 解剖:(心、肝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四肢痛、膝盖痛、颧骨痛、腮骨痛。 取穴:当眼中央正下方之颧骨直下陷凹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鼻翼穴】 部位:在鼻翼上端之沟陷中。【见图】 解剖:(肺、肾、脾神经) 主治:眉棱骨痛、头昏眼花、肾亏之各种神经痛、半身不遂、四肢骨痛、脸面麻痹、舌痛、舌硬、舌紧、偏头痛、喉痛。 取穴:当鼻翼中央上端之沟陷中取之。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玉火及鼻翼二穴均为镇痛要穴;玉火善治血虚血瘀所致之各种疼痛,鼻翼善治气虚、气郁所致之各种疼痛。 ※鼻翼穴尚能消除疲劳,提神醒脑尤为妙用。余常用治全身酸痛极效。 ※余常用此穴治坐骨神经痛亦极效。 【州火穴】 部位:在耳尖上一寸半。【见图】 解剖:(心之神经) 主治:心跳、风湿性心脏病、四肢无力及腰痛。 取穴:用手压耳抵头,在耳尖上一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州金穴】 部位:在州火穴后一寸。【见图】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风湿病。 取穴:从州火穴向后一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一至三分。 【州水穴】 部位:在后脑高骨之中央及其上八分。【见图】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腰部脊椎骨痛、下肢麻痹、神经无力。 取穴:在后脑高骨之尖端中央一穴,其上八分又一穴,共二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第十一章◎后背部位【分枝上穴】 部位:在肩胛骨与肱骨连接之叉口下。【见图】 解剖:(分泌神经) 主治:药物中毒,蛇、蝎、蜈蚣等虫毒、狐臭、口臭、糖尿病、疯狗咬伤、小便痛、血淋、性病之淋病、食物中毒、服毒自杀(轻则可治,重则难医),全身发痒、瓦斯中毒、原子尘中毒。 取穴:在肩峰突起后侧直下之腋缝中,当肩胛关节之下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分枝下穴】 部位:在分枝上穴稍向内斜下一寸半。【见图】 解剖:(分泌神经) 主治:药物中毒、蛇、蝎、蜈蚣等虫毒、狐臭、口臭、糖尿病、疯狗咬伤、小便痛、血淋、性病之淋病、食物中毒、服毒自杀(轻则可治,重则难医),全身发痒、瓦斯中毒、原子尘中毒、乳炎。 取穴:当分枝上穴之直下一寸半再向内横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本穴通常为分枝上穴之配针。 【七星穴】 部位:包括在项部入发际八分之总枢穴,其下一寸之分枢穴,下二寸之时枢穴,以及向两旁横开八分去发一寸之支禹穴,及支禹穴下一寸之士禹穴(共七穴)。【见图】 解剖:(总枢、分枢及时枢三穴属脑总神经,两支禹及士禹属肺分支神经) 主治:呕吐(五脏不安),感冒头痛、小儿高烧、小儿各种风症。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放血,以总枢、分枢、时枢三穴为主,支禹、士禹穴为配针。 注意:放血时,应用拇指及食指捏起穴位肌肉,然后对准穴位扎针出血,扎小儿应特别注意,以免上伤脑部总神经,下伤丹田,致耳聋音哑。 说明及发挥: ※ 总枢穴在前述十十部位之总枢穴已有说明。分枢在总枢下一寸,虽然因为有七个穴道,故称七星,但并不需要每个穴都针,一般只要针总枢、分枢即能达到疗效,点刺出血效果更佳。由于穴位相近取风府、哑门疗效亦同。但以刺血为主。 【五岭穴】 部位:包括五道穴线,第一道穴线从大椎骨下第二节江口穴起,每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火曲、火云、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土泄,直至第十椎下土克穴为止,共十穴。第二条穴线(左右共两条)从江口穴向左右平开四指,金北穴起每下一寸为一穴,其顺序为金斗、金吉、金陵、木东、木杜直至木梅穴为止,共八穴。第三条穴线(左右共两条)从第二条线向外横开四指,共有金枝、金精、金神、木原、木太、木菊、木松七穴,每穴间隔约一寸。【见图】 解剖:(从火云穴至火门穴属心之神经从土月穴至土克穴属脾之神经。从火金穴以上属心肺交叉神经。从火金穴以下,左边属肺神经,右边属肝神经,从金神穴以上属肺之神经。从金神穴以下,左边属肺脾交叉神经,右边属肝肺交叉神经)。 主治:血压高、重感冒、发高烧、发冷、突然间引起之头晕、头痛、高血压引起之手足麻痹、半身不遂,阴霍乱、阳霍乱、呕吐及各种痧症、血管硬化之腰痛,干霍乱、急性胃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扎出血。 注意:扎针部位应先以酒精棉花擦净,然后以手指或针柄按压穴位始可扎之。 说明及发挥: ※五岭穴因针刺穴位成五行排列,且位于身体较高之背脊部位,故称五岭穴。 ※五岭穴之第一行为脊椎线,自第二椎起,每下一椎一穴,计有十穴。第二行自第二椎旁开三寸起下一椎一穴,计有八穴,第三行自第二椎旁开六寸起每下一椎一穴,计有七穴,上述各穴除第一行位于脊椎只有一条外,第二三行左右对称排列,因此总计有四十穴。 ※为了便于应用,可以如下之方法记忆:“二椎直下连十穴,二椎旁三连八穴,二椎旁六连七穴”。 ※五岭穴之第一行与督脉重复,第二行与膀胱经重复,穴位不再比对说明,因系以点刺治疗,作用与督脉及膀胱经有出入,因此另立穴名。 ※治疗时不必四十针均针,可针对上述各病之发病原因及症状牵连脏腑,按前述解剖有关之脏腑神经解剖部位施针,完全以点刺出血为主。 【双凤穴】 部位:从大椎骨以下第2与第3脊椎骨间,向左右横开一寸五分之火风穴起,每下一寸一穴,其顺序为火主、火妙、火巢、火重、火花、火密七穴”右左共十四穴)。【见图】 解剖:(心之神经) 主治:手痛脚痛、手麻脚麻、手足血管硬化。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 双凤穴顾名思义计有两行,位置为自第二椎旁开寸半起每下一寸一穴连续七穴(双偶计十四穴),点刺时以患侧为主,左病针左穴,右病针右穴。 【九猴穴】 部位:包括火凤、火主、火妙、金堂(金斗上二寸)、金北、金斗、金吉、金枝、金精九穴。【见图】 解剖:(心、肺神经) 主治:喉痧。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 本穴之排列共分三行,位置为第二椎旁开寸半之火凤穴起,每下一寸一穴,计有主穴(含火凤),大椎旁开三寸之金堂穴起每下一寸一穴,计有四穴(含金堂),第二椎旁开六寸之金枝及下一寸金精,计二穴,总共九穴,为治疗猴痧之要穴,故称九猴穴,可记忆为“二椎寸半连三穴,一椎旁三连四穴,二椎旁六连二穴”。 【三金穴】 部位:包括金斗、金吉、金陵三穴。【见图】 解剖:(心、肝交叉神经) 主治:膝盖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左痛取左穴;右痛取右穴;两脚痛则双边取穴。 说明及发挥: ※金斗、金吉、金陵三穴分别位于第三、四、五椎外开三寸处,相当于膀胱经之魄户、膏肓、神堂穴,点刺出血少许,治疗膝关节疼痛,确有立竿见影之效,数年大疾亦往往愈于霍然。 【精枝穴】 部位:包括金精、金枝两穴。【见图】 解剖:(肺肾交叉神经) 主治:小腿发胀、小腿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精枝穴含金精、金枝两穴,分别位于第二椎及第三椎旁开六寸处,点刺出血,治疗小腿酸胀疼痛,效果极为迅速而突出。 【金林穴】 部位:包括金神、木原、木太三穴。【见图】 解剖:(肺总神经、右属肝肾交叉神经,左属脾肾交叉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 金神、木原、木太三穴分别位于第四五六椎外开六寸处,亦即紧接于精枝穴下,点刺治疗大腿及坐骨神经痛确有卓效。 【顶柱穴】 部位:包括金吉、金陵、火金、金神、木东、木杜、木梅、木原、木太、木菊、木松十一穴(两边共二十二穴)。【见图】 解剖:(右属心肝肺交叉神经,左属心肝脾交叉神经) 主治: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 顶柱穴计有十一穴,两侧合计则为二十二穴,分二行排列。第四椎至第九椎每椎旁开三寸各一穴,计六穴,第四椎至第八椎每椎旁开六寸各一穴,计五穴,可记忆为“四椎旁三连六穴,四椎旁六连五穴”。 【后心穴】 部位:包括大椎骨下第四个脊椎关节处,火云、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六穴及脊椎旁开一寸五分之火妙、火巢、火重、火花四穴(两边共八穴),与旁开三寸之金吉、金陵、火金三穴(两边共六穴)。【见图】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羊毛痧、疔疮、心脏衰弱、胃病、风寒入里重感冒、中风、各种急性痧症。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治羊毛痧(羊毛疔)时,用三棱针对着紫点(重者现黑点)将毛丝抽出,治疔疮、心脏衰弱及胃病用三棱针出血(限于四肢及面部之疔疮)。 说明及发挥: ※后心穴计有十三穴,两侧合计则为廿六穴,位置分别为一、第一行自第四椎起(含第四椎)每下一椎一穴,计六穴。二、第二行自第四椎至第七椎计四椎,每椎旁开寸半各一穴,共四穴。三、第三行自第四椎至第六椎计三椎,每椎旁开三寸各一穴,共三穴。本穴治疗上述各症确有卓效。可以如下方法记忆“四椎直下连六穴。四椎寸半连四穴,四椎旁三连三穴”。 【感冒三穴】 部位:包括安全、金斗(两边)三穴。【见图】 解剖:(安全穴为脊椎总神经及四肢神经所在、金斗穴为心脏奕瓣神经所在) 主治:重感冒。 取穴:安全穴在大椎骨下缘陷凹处,金斗穴在大椎之下第五椎旁开四指处。 手术:用毫针针入皮下即效。 说明及发挥: ※此处所指之安全应系指督脉之陶道而言,金斗穴即膀胱经之魄户穴。 ※陶道连同两侧之魄户计三穴治感冒甚效,故称“感冒三穴”。用三棱针点刺效更佳。 【水中穴】 部位:在第十三椎下旁开一寸五分。【见图】 解剖:(肾总神经) 主治:肾亏、肾脏炎、妇科经脉不调、便秘、口揭、腰脊椎骨痛。 取穴:当第十三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处取之。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水中穴位置与膀胱经之三焦俞位置相符。 【水腑穴】 部位:在第十四椎下旁开一寸五分。【见图】 解剖:(肾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痛及弯曲困难、妇女经脉不调、肾虚、肾脏炎、口渴、便秘、肠炎、失眠、阳萎、早泄、头痛、糖尿病、闪腰、岔气、头晕眼花、腰酸背痛、急性肾炎、膀胱结石、小便不通、死胎不下。 取穴:当第十四脊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 说明:水腑穴位置与膀胱经之肾俞位置相符。 【三江穴】 部位:包括第十三椎下之分线穴起,每下一节一穴,其顺序为水分、水克、水管、六宗、风巢、主巢七穴及十四椎下旁开四指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见图】 解剖:(肾神经及六腑神经) 主治:经闭、子宫炎、肠炎、闪腰、岔气,急性肠炎。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三江穴包含两侧之双河穴及中央十三椎下每下一椎一穴之连续七穴。计有三行,故称为三江穴,除治疗上述症状外,亦含有双河穴之疗效,可记为“十三椎下连七穴,十四旁三连六穴”。 【双河穴】 部位:包括第十四椎下之六完、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见图】 解剖:(肾神经、六腑交叉神经) 主治;手臂痛、肩背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注意:出黑血有效,出红血无效。 说明及发挥: ※双河穴亦为两行,位置为自第十四椎旁开三寸起,每下一椎旁开三寸各一穴,计六穴,两侧合计十二穴,其位置分布与膀胱经符合,记为“十四旁三连六穴”。 【冲霄穴】 部位:包括第二十椎下之妙巢穴,二十一椎下之上对穴及上对穴下之一寸之上高穴,共三穴。【见图】 主治:小脑痛、小脑发胀、项骨正中胀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冲霄穴治疗上述各症及后头痛,确具卓效。 第十二章◎前胸部位【喉蛾九穴】 部位:在喉结及其上一寸与下一寸五分处,另加该三处各左右旁开一寸五分处,共九穴。 解剖:(肺神经) 主治:喉蛾、喉痛、甲状腺炎、喉痒、痰塞喉管不出(呼吸困难,其状如哮喘)。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放血。 注意:扎针时需将穴部皮肉捏起,以免扎伤筋及软骨。 说明:喉蛾九穴因治喉蛾(白喉),并且有九穴而得名。 【十二猴穴】 部位:平行锁骨下一寸三分处共三穴,再下一寸五分处又三穴,两边总共十二穴。 解剖:(肺神经) 主治:喉痧(猩红热)、血管硬化之哮喘、肝霍乱、下痢不止。(伤寒、重感冒、霍乱均会喉痧)(注:阙P154,金五穴由《董氏奇穴针灸发挥》补入)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十二猴穴因治猴痧(猩红热),并且有十二穴而得名。 【金五穴】 部位:在胸骨上端半月状之下陷凹处为金肝穴,每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共五穴。【见图】 解剖位置:(心神经、气管神经。) 主治:肝霍乱、消化不良(胃胀)、肋痛、气管不顺、各种痧症。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金五穴之金肝穴即任脉之天突穴,其下之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四穴亦即任脉璇玑、华盖、紫宫、玉堂等穴。 【胃毛七穴】 部位:从岐骨下缘陷凹处起,直下一寸一穴,共三穴。旁开一寸五分各两穴(两边四穴)。【见图】 解剖:(心胃交叉神经) 主治:羊毛痧、胃病、各种霍乱、心跳、胃出血。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治羊毛痧则需抽出毛丝。 说明及发挥: ※(注:据《董氏奇针灸发挥》,胃毛七穴部位之旁开“一寸五分”应为“二寸”方为正确)因此胃毛七穴之位置应系鸠尾、巨阙、上脘(以上三穴属任脉)及两旁之不容、承满(属胃经)内侧各五分一穴,两侧计四穴,总共七穴,位于胃部附近,并以治胃病为主,故称胃毛七穴。 【腑巢二十三穴】 部位:肚脐直上一寸一穴共二穴,肚脐每下一寸一穴共五穴,肚脐旁开一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肚脐旁开两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总共二十三穴。【见图】 解剖:(六腑神经) 主治:肠炎、子宫炎、肾炎、肾痛、脐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腹巢二十三穴虽有二十三穴之多,但并不每穴皆用,在精穴简针原则下,一般只针以肚脐为中心,四旁各开一寸之穴位为主,随病情之严重而向四方扩张用穴。 第二篇◎治疗学 董氏奇穴原书,原仅有穴位部份,而无治疗学。本编之治疗学,系笔者追随董师学习多年,并综合个人临床七余万人次之经验整理编写而成。其临床效果,多经验证。值得广泛发挥应用。 第一章◎头面颈项一、头部 (一)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2.补灵骨,立可缓和疼痛。3.背部五岭穴点刺,亦可立止头痛。 (二)偏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甚佳。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3.三重、四花外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亦可立止疼痛。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效果甚佳。 (三)后头痛: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四)前头痛:1.针火菊立止疼痛。2.四花中点刺,效果亦佳。3.五虎四。 (五)头晕:1.血压高的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立降血压,并止晕眩。2.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六)脑神经不清:1.针正会,镇静,再在三重穴放血。2.针下三皇效果亦佳。 (七)脑膜炎:1.三重、用倒马针法。2.四花外点刺,再针正筋。 (八)脑瘤:1.先针州昆、州仑、火光,再在三重穴用倒马针法。2.配上瘤穴,效果更佳。 (九)脑骨肿大:1.针正筋,配上溜穴,效果更佳。 (十)脑积水:1.针正筋,上瘤,有良好效果。 二、眼疾病 (一)视力模糊:(视物不清)1.高血压引起的眼花,五岭穴放血。再针下三皇。 (二)偷针眼: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2.脾俞,胃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 (三)目赤(角膜炎):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2.背后肝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3.加针上白穴。效果更佳。4.背部五岭穴点刺。5.驷马穴。 (四)目干涩:1.针明黄有效。2.配复溜(光明)效更佳。 (五)两眼睁不开:1.针叉三、火菊,即可睁开。2.针光明、人皇。 (六)沙眼:1.脸骨皮上的红点,用针点刺出血,效果很好。 (七)视线模糊(视四指如五指):1.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加针复溜,效更佳。 (八)散光:1.针中白有效。 (九)眼球歪斜:1.针下三皇,极有效。 (十)眉棱骨痛:1.针火菊特效。 (十一)白内障:1.针下三皇,长期治疗有卓效。2.肾关、光明。 (十二)夜盲:1.针夜盲穴特效。 (十三)见风流泪:1.针木穴特效。2.针下三皇,效果亦佳。3.久年老病,可于三重穴先行点刺。 (十四)眼跳: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2.针风市、复溜。 (十五)青光眼:1.针下三皇、光明,有卓效。 三、鼻疾病 ※鼻部各病,驷马穴皆有特效。 (一)鼻干:1.针驷马穴。 (二)鼻塞:1.感冒鼻塞、针肩中,有卓效。2.侧三里留针半小时,亦有效。3.针门金亦有效, (三)鼻膜炎(含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1,驷马、通天、通关。 (四)酒渣鼻(鼻头红晕):1.正本用三棱针或七星针点刺出血,三四次即愈。2.背部脾俞、胃俞点刺出血亦有卓效。 (五)鼻衄(鼻出血):1.针肩中立止。 四、耳疾病 (一)中耳炎:1.外踝四周散刺出血。 (二)耳痛:1.三重、四花外,同时点刺出血。 (三)耳内胀:1.曲陵,中白,留针半小时。 (四)耳鸣:1.泻驷马,补肾关,可即停止。2.曲陵用泻法,再补明黄,亦可停止。3.针驷马,无名穴放血。4.驷马、肾关。5.中九里。 (五)聋哑:1.先三重放血,再驷马穴六针同下。2.总枢穴点刺出血。 五、口舌齿疾病: (一)下颌骨痛(口不能张):1.针火硬,配解溪效果更佳。2.耳背点刺。 (二)口眼歪斜:1.四花外点刺,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2.三重点刺,再针驷马、通肾。 (三)舌强难言(中风失语): 1.针肩中、配商丘更佳。 (四)舌下肿: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有效。(可于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效果更佳) (五)口内生瘤:1.四花中点刺、针四花上。 (六)牙痛:1.针灵骨,交刺侧三里,侧下三里。2.针四花外亦有效。 六、颜面疾病 (一)颜面神经抽掣: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及中九里(风市)有效。2.面部神经紧张一驷马。3.腕顺一、二。 (二)面麻:1.三重放血,针侧三里、侧下三里。2.半面脸麻痹一风市、偶三里。 (三)颧骨疼痛:1.三重点刺出血。2.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四)三叉神经痛:1.侧三里、侧下三里(外膝眼)。 七、咽喉疾病 (一)鱼骨刺喉:1.针足千金有特效。 (二)喉痛:1.耳后青筋放血。2.三重穴放血。3.足千金放血。 八、颈项疾病 (一)颈疬(瘰疬):1.针三重、六完,取患侧穴位非常有效。2.三重放血,再针承扶、秩边。效果极佳。 (二)大颈泡:1.先于三重放血,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2.针足千针,足五金。 (三)甲状腺眼突:1.驷马。 (四)颈项皮肤病;1.针肩中有效。 (五)项强:(颈痛)1.针正筋、正宗立能转侧。2.花骨一穴。 (六)痄腮(腮腺炎或耳下腺炎):1.耳背放血。 (七)肩颈痛:1.肾关上、髀关。 (八)落枕:1.重子、重仙。2.正筋、正宗。3.木留。 第二章◎四肢躯干九、上肢疾病 (一)手指麻:1.针肾关,复溜特效。 (二)食指痛:1.针四花中穴特效。2.五虎一特效。 (三)手酸: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四)中指(趾)麻:1.针通关、通山。 (五)指关节痛:1.针五虎一特效。2.针人士。 (六)腕关节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特效。 (七)腱鞘炎:1.五虎一特效。 (八)手臂不能举:1.针肾关特效(对侧)。2.针四花中亦特效(同侧)。3.针足千金,足五金效果亦佳。4.花骨二穴。 (九)手痛不能握物;1.针对侧侧三里、侧下三里。2.重子、重仙。3.肾关。 (十)肩关节扭伤:1.针法同手不能举。 (十一)上臂痛:1.针对侧侧三里、六完有效。2.再在对侧上曲,用三棱针放血。3.左臂痛,在膝眼下针即愈,四花中放血亦效。 (十二)肩凝:(五十肩)1.针法同手臂不能举。2.针肩中亦有效。 (十三)肩痛:1.针法同肩凝。2。肾关、九里。 (十四)肩峰痛:(发肿)1.通肾、通胃、通背。2.九里、侧下三里。 (十五)肘关节痛;1.针灵骨特效。2.中九里亦效。3.四花中特效。 (十六)手抽筋: 1.针对侧火山。 (十七)两手拘挛:1.泻曲陵、针肾关。 十、下肢疾病 (一)坐骨神经痛:1.针灵骨、大白特效、2.针鼻翼亦特效。3.金林点刺亦佳。4.委中青筋点刺特效。 (二)大腿痛:1.针叉三特效。2.金林点刺亦特效。3.七里、九里。 (三)脚抽筋:1、针正筋。2.针次白。 (四)足跟痛1.委中青筋点刺特效。2.针五虎五。 (五)足酸难行:1.针次白或委中青筋上放血。 (六)腿软无力(兼心跳):1.针肩中、通天特效。2.针木枝亦佳。 (七)脚麻:1.外驷马。2.再针对侧肩中。 (八)趾麻:1.针下三皇。 (九)腿冷痛:1.双凤穴点刺出血。2.再针通天,通胃。 (十)膝盖冷痛:1.针单侧通天、通山。2.肩中。 (十一)膝盖痛:1.针肩中有特效。2.三金穴点刺对久年膝痛尤有特效。3.中间亦有效。4.胆穴。5.心门。 (十二)踝扭伤:1.委中点刺出血特效。2.针五虎四。3.针小节尤其特效。 (十三)脚痛不能履地:1.针对侧九里,下针即愈。 (十四)下腿风湿痛:1.针对侧九里。 (十五)脚痛:1.背心穴及双风穴点刺。 (十六)小腿胀痛(酸痛):1.针次白特效。2.针肩中亦佳。3.精枝放血尤佳。 (十七)大趾生瘤:1.针天皇,通肾。 (十八)两腿酸:1.刺背面穴出血即愈.2.水通、水全。3.对侧之七里、九里。 (十九)脚掌(背)痛:1.五虎三、四。 (二十)脚趾痛:1.五虎三。 十一、胸腹病 (一)胸腹侧痛(压痛):1.针驷马穴,倒马针法。 (二)胸膜炎:1.四花中点刺,再针驷马穴。 (三)小腹侧痛:1.针驷马、通天、通胃。 (四)肋膜炎(肋间神经痛):1.针驷马。 (五)腹中绞痛(绞肠痧):1.腑巢二十三穴点刺。 (六)胸闷:1.火山、火陵同时下针(禁用双手)。2.四花中点刺甚佳。 (七)少腹痛:1.针门金,特效。2.针肝门、曲陵针向下刺亦效。 (八)肚脐周围痛及腰痛:1.腕顺一、二。 (九)大肠部胀痛:1.针肠门。2.针门金。 (十)腹胀:1.针曲陵、门金。2.腹胀痛,单针门金。3.针灵骨、大白。 (十一)胸部打伤:1.针驷马穴。2.四花中,外点刺亦佳。 (十二)胸腹部任脉线上痛:1.针水相穴。 (十三)胸连背痛:1.驷马,然后承山。2.肾关。3.上白。 十二、腰背病 (一)背痛:1.单背痛,针重子、重仙立止痛。2.双背痛,针正士、搏球。3.针通天、通背亦有效。4.针驷马穴亦特效。 (二)背连下腿痛:1.针马快水,有卓效。 (三)肩背痛:1.针重子、重仙特效。2.针通肾、通胃、通背亦特效。 (四)背脊畸形:1.明黄、其黄、通天,下针有效。 (五)脊椎肥大生芽(长骨刺):1.委中点刺有卓效,配合针明黄更佳。2.针九时,腕顺一穴亦特效。3.四花中、副(四花中、副又当削骨针用)。 (六)脊椎压痛:1.针同(五)。 (七)脊椎闪痛:1.针正筋,搏球有效。2.委中点刺有特效。3.七里、九里。 (八)腰痛:1.水金、水通,有效。2.二角明有效。(向外扎)3.委中放血,亦有效。4.针下三皇亦有效。5.马金水颇有效。6.灵骨、大白亦极有效。 (九)肾虚腰痛:1.针中白,配腕顺一更佳。2.水金、水通有效。3.肾关配复溜亦极有效。 (十)闪腰岔气:1.针马金水、水通有效。2.针二角明。3.委中,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效果尤速)。 (十一)脊椎正中线痛。l,委中点刺出血,再针双昆仑。 (十二)尾椎痛:1.大都(海豹)。 第三章◎脏腑疾病十三、心脏病 (一)真心痛(心肌炎、心绞痛):1.火包穴,三棱针点刺放出黑血,有特效。 (二)心下胀:1.针心门。2.针通关、通山亦有效。 (三)心跳过速:1.心门有特效。2.针通关,通天亦有效。3.四花中、外,点刺放血亦有效。 (四)心脏麻痹:1.曲陵放血极有效。2.四花中、外,放血亦佳。 (五)心口痛(心侧痛)(风湿性心脏病):1.通关、通天、通山。2.四花中、副,点刺出血亦佳。 (六)心两侧痛(血管硬化):1.四花中、副,点刺放出紫黑色血。 (七)心肌炎:1.针心门。 十四、肝胆病 (一)肝硬化:1.肝俞点刺出血,再针上三黄。2.上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再针肝门,明黄。 (二)肝炎:1.针肝门、明黄,不论急性、慢性,均有特效,加针肠门更佳。 (三)胆囊炎:1.针天黄、明黄、其黄三穴;左右足同针。 (四)胆石痛:1.针木枝穴特效。 十五、肺病 (一)肺部胀闷(肺气肿):1.四花中、外穴三棱针点刺,出血立舒。 (二)肺炎:1.针重子,重仙、大白。 (三)支气管炎(咳嗽):1.针水金、水通特效。 (四)肺结核:1.四花中、外穴点刺,再针驷马极效。 (五)气喘:1.水金、水通特效。2.大白、重子、重仙亦有效。3.土水穴特效。 十六、脾胃病 (一)脾肿大:1.针木斗,木留。2.针三重穴。 (二)胃病:1.四花中、外穴点刺出血,再针通关、通山特效。 (三)胃穿孔(胃溃疡):1.针同(二)。 (四)呕吐:1.总枢穴点刺特效。2.四花中点刺亦有效。3.针水金、水通亦有效。 (五)胃酸过多:1.针天皇、肾关。2.针通天、通胃。 (六)急性胃痛:1.四花中点刺特效。2.针上L水穴。 (七)翻胃:1.针天皇、肾关:2.总枢穴点刺出血。 (八)胃炎:1.针门金。 (九)食欲不振:1.灵骨。 (十)十二指肠溃疡:1.四花中、外、点刺特效。2.解溪穴附近点刺亦效。 十七、肾、膀胱病 (一)肾炎:1.针通肾、通胃、通背甚效。2.水俞,三棱针刺出黄水。 (二)肾结石:1.针马金水穴。 (三)水肿:1.针通天。(治腿肿)2.针通肾、通胃、通背。(治脸肿全身肿) (四)膀胱结石;1.针马快水。 十八、大小肠病 (一)急性肠炎:1.四花中、外,点刺特效。2.针门全亦特效。 (二)肠炎:1.针门金特效。2.肠门、足千金。 (三)小腹胀:1.腕顺一、二。 (四)肠出血:1.四花中、外穴点刺出血,再针姐妹穴。 (五)痔:1.委中出血特效。2.其门、其正、其角亦效。 (六)小肠疝气。1.内踝至三阴交一带点刺出血。2.大间、小间、外间、中间、浮间任选三至四穴用针。 (七)盲肠炎:1.四花中、外穴点刺出血有奇效。 第四章◎其它疾病十九、前后阴病 (一)睾丸炎:1.内踝至三阴交一带点刺出血。 (二)尿意频数:1.针海豹、木妇特效。2.针马快水亦可。3.肾关尤具特效。 (三)淋浊:1.针通肾、通胃、通背。2.马快水。 (四)遗精:1.针下三皇。 (五)小便出血:1.针下三皇。 (六)尿道痛:1.针李白、云白、浮间。2.马快水。3.灵骨、火主。 (七)小便夜闭:1.针肩中,云白,下曲。2.针下三皇。 (八)龟头炎:1.针下三皇(加中极更佳)。 (九)阳萎早泄:1.针下三皇(配水金、水通更佳)。 二十、妇科病 (一)子宫痛:1.针妇科穴特效。2.还巢可作配穴。 (二)输卵管闭塞:1.针妇科穴特效。2.还巢、木妇可作配穴。 (三)子宫瘤:1.还巢,姐妹三。2.重子至重仙直线上点刺,再针还巢。3.妇科穴亦特效。 (四)赤白带:1.针还巢。2.针妇科穴。3.针姐妹三、木妇。4.针通肾、通背、通胃亦效。 (五)阴肿:1.针还巢,2.针妇科穴。 (六)阴道炎:1.针云白、海豹。2.针妇科穴。 (七)子宫炎(经痛):1.针木妇。2.针妇科穴。3.门金穴特效。 (八)子宫病:1.针水曲。2.妇科穴。 (九)难产:1.针火包。 (十)久年不孕:1.妇科穴特效。2.还巢穴亦有效。3.妇科、还巢,左右交刺尤效。 二十一、中风症 (一)半身不遂(偏枯):1.灵骨、大白特效。2.九里倒马亦特效。3.对侧重子、重仙,效亦佳。4.肾关。5.正会、后会。 (二)中风(昏迷不语):1.正会、前会、后会、灵骨。 (三)中风舌强不语:1.商丘、正会。 (四)四肢发抖(帕金森症):1.肾关、复溜、明黄。2.明黄、其黄、肾关。3.正会、前会、木枝。 (五)中风手拘挛:1.针对侧重子,重仙有效。 二十二、难症 (一)高血压:1.五岭穴之(第四胸椎至第七胸椎两旁一寸半,膀胱经线上的厥阴俞至膈俞)火云至土泄,点刺放血。2.委中青筋点刺出血。3.四花中、外,点刺出血。4.中白穴亦有效。 (二)黄疸:1.针上三黄。 (三)糖尿病:1.针涌泉、下三皇(针向内斜刺)。口渴加针通肾。 (四)四肢浮肿:1.针下三皇、通天。 (五)风疹:1.天皇至人皇线上及门金点上放血,再针驷马、九里。2.耳背点刺出血特效,再针驷马、九里。 (六)失眠:1.针下三皇配镇静,效果极佳。 (七)发高热:l,针大白退热效果极佳。2.背部五岭穴点刺亦佳。 (八)酒醉:1.刺耳环出血,配针素髎更佳。 (九)癫痫:1.背部第三椎旁开寸半之金吉、金陵(即肺俞、厥阴俞)点刺出血,经过一个疗程即愈。 (十)昏迷:1.神识昏迷。刺火硬、正会、前会,并于五岭穴点刺。 (十一)解晕针:针手解穴,透下白,一针即醒。 (十二)解经血错乱:针解穴。 (十三)感冒:1.五岭穴点刺出血,热度即退。2.鼻塞取侧三里,一针即通。 (十四)失音:针失音穴。 (十五)霍乱抽筋:四花中、外点刺出血,针搏球。 (十六)脂肪瘤:针明黄有特效,2.外三关亦有效。 (十七)静脉瘤:痛的上下静脉放血。 (十八)血管硬化:委中点刺有效。2.四花中、外点刺亦有特效。3.五岭穴(四至七椎旁开寸半及三寸)点刺亦有特效。 (十九)白血球过少:针其黄,肝门。 (二十)红血球过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针肝门。2.三黄亦有效。 (廿一)白血球过多:针三黄有特效。 (廿二)睡中咬牙:针四花下有特效。 (廿三)精神疲劳:1.针叉三可消除疲劳。2.针鼻冀可预防疲劳。 (廿四)皮肤敏感:驷马穴特效。 (廿五)牛皮癣:驷马特效。2.耳背刺血亦特效。 (廿六)青春痘:1.驷马特效。2.耳背刺血亦特效。3.背部刺血亦特效。 附录一:黄氏对十四经穴主治病症之修订 董景昌原著,王作民简按。 【肺经】 1. 云门、中府——用三棱针治喉痧。 喉痧为肺胃蕴热以致咽喉暴痛热腐,且兼痧症者。而中府为肺之募穴可清宣上焦,疏调肺气,云门则可治气瘿上气胸满。二穴以三棱针出血,不但于喉痧有效,兼为治疗气管炎及喘息的特效穴。 2. 天府、侠白——治心经之坐骨神经痛。 侠白穴对神经性心悸亢进症及肋间神经痛有卓效,再加天府为其倒马针,则可治心经之坐骨神经痛。 3. 尺泽、孔最——治肺经之气喘。 尺泽为肺经之合水穴,肺气由此进入内脏而具调肺气之功,凡肺经实热皆可泻之,即具泄肺火、降逆气、清上焦热之性能。再配以为肺经郄穴之孔最,其润肺、清热、解表之效,两相参合,于气喘之证,大有裨益。如再加配曲池、合谷二穴,功效更彰。 4. 列缺、鱼际——治全身之骨痛酸麻。 列缺为别走大肠之络穴,与任脉、照海有一定之关系,且与肾经相关连,能逐水利气。鱼际能清热利气,故行胃中湿热出循阳道,针时列缺宜透太渊,鱼际宜透劳宫,则全身之骨痛酸麻有立已之功。 5. 少商——用三棱针治鼻衄,三岁前之小儿用手轻捏此穴五分钟即止,不须用针。 少商为肺气开出之井穴,点刺出血,有消炎、退热、收缩脑部血管的效用,故可用治鼻衄。又李文宪常以此穴主治暑气及喉科诸病甚效。 【大肠经】 1. 扶突、天鼎——用三棱针治喉炎。 扶突对咳逆喘息,喉中如水鸡声,咽喉不利,暴喑气梗咳多唾有效。天鼎则治失音、喉痹咽肿。用针时,循二穴之青筋处出血,立可消炎,喉炎立效。临床上扁挑腺炎及喉头炎,皆有效验。 2. 温溜、下廉——治脚痛(单用)及坐骨神经痛。 温溜为大肠经之郄穴,能清邪热、通气血,辅以下廉治痹之功,于脚痛时针健侧之温溜、下廉。坐骨神经痛,则两手并取之。 3. 合谷、曲池——治头痛(双用)。 二穴用治头面耳目口鼻诸疾之功效,为众所周知者。 4. 合谷——用治腹部痛。 合谷为增强自然治愈力之原穴,能通降肠胃,升清降浊,故可治腹痛。 5. 臂臑——治高血压之头晕(双用)及脚痛(单用)。 臂臑有疏通经络,止痛镇痛之作用,故其双用、单用可治高压高之头晕及脚痛的症状。(单用时针健侧) 6. 手三里——治手麻。 本穴有消炎之效,可减低各部神经痛,疏通病灶血行。临床时,其酸麻胀之感应可扩散至前臂,故治手麻。 【胃经】 1. 巨髎——针下三分治腰痛(双用)及脸面麻痹。 巨髎为手足阳明阳跷脉之会,向治颜面神经痛及麻痹,而景师又独创针下三分治腰痛,以宏本穴之效用。 2. 颊车,地仓——治口眼歪斜;颊车针向地仓,地仓针向颊车。 历来各家皆以此二穴为治口眼歪斜之特效穴,唯宜注意针法,庶能立收疗效。又二穴收效有限时,可于患侧口内青筋紧硬处以三棱针出血。 3. 大迎、人迎、气舍——用三棱针治喉炎。 大迎开关通络.祛风调气;人迎清热平喘,气舍疏气降逆。临床时,于斯三穴及天鼎、扶突二穴之青筋处出血,并治喉炎。 4. 缺盆、气户、库房——用三棱针治喉痧。 三穴以三棱针出血,有疏散喉头蕴热之功.故可治喉痧。 5. 缺盆、气户、库房、屋翳——治干霍乱。 上三穴再配以善疏风止痛之屋翳,仍以三棱针出血,则干霍乱可立止。 6. 外陵——开气、治肚胀。 外陵当脐下一寸旁开二寸处,善治心如悬饥,引脐腹痛。 7. 髀关——治感冒。 脾关疏风散寒,用治感冒须加倒马针,而以拔火罐施术,收效更伟。 8. 伏兔——治心跳、心脏病。 本穴为脉络之会,与血液循环有关、系调整心脏及血液病变之要穴。故可治心跳、心脏病。施术时宜加倒马针。 9. 足三里——补气、止汗。 本穴为合穴,为土中真土,胃之枢纽,培后天精气之根本,能降上逆之浊气,升下陷之清气,故能补气、止汗。 10. 足三里、承山——治转筋霍乱、抽筋。 足三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与膀胱经承山穴之舒筋凉血相配合,治转筋霍乱、抽筋之症,自有针下回春之效。 11. 上巨虚、条口、下巨虚——用左腿三穴,治骨头凹陷,眼睛神经萎缩。 此三穴所以培后天之气以救先天之肾水也。乃景师之匠心独运也。 12. 陷谷——治腹部胀痛。 《百证赋》云:“腹内肠鸣,下脘陷谷可平。”盖如是也。 13. 犊鼻——用三棱针治唇生疮。 犊鼻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消肿止痛之功。一般皆以治膝关节之主穴。而景师独以三棱针治唇生疮,实有夺造化之功之神妙也。 【脾经】 1. 大都、太白——治子宫瘤、小腹胀。 大都健脾和中,太白调气机、助运化,二穴互为倒马,于子宫瘤、小腹胀之证,有相当之疗效。 2. 公孙——治伤寒、腰痛。 公孙为别走胃经之络穴,与奇穴之火菊穴相符,可治伤寒腰痛。至其功效之大用,参考杨维杰之《针灸经穴学》247—249页即知。 3. 三阴交——治淋病、阳萎、早泄、遗精、腰脊椎骨痛、脖子痛、头晕、手麻、糖尿病、蛋白尿、小便出血、肾脏炎。 本穴为肝、肾、脾三经之交会,穴性为补脾土、助运化、通气滞、疏下焦、调血室精宫、祛经络风湿。能于补脾之中,兼能补肾阳而养肝血,具气血两补之功。故历来针灸家皆重视本穴,盖所见略同。 4.地机、漏谷、三阴交——治脸面神经麻痹。三穴合用,有排泄瘀血之功,而补脾土亦所以治脸面神经麻痹也。或以足三里、条口施术,亦有效焉。 5.血海——治小儿发惊风,小儿夜哭,婴儿只以手揉3至5分钟可也。血海有疏泄脾经湿热之功,以治小儿惊风及夜哭,诚有效验。 6.阴陵泉——胃酸过多、反胃(倒食症)、肾脏炎、糖尿病、尿蛋白、头晕眼花、腰酸背疼、眉棱骨疼。 本穴能清化湿热,通利中、下二焦,因之有清理脾热,宣泄水液,行痹镇痛及通利小便之功。配合足三里,出针后可以便泄如注;配合奇穴之肾关治胃酸过多,反胃等。配合复溜或三阴交可治肾脏炎、糖尿病、尿蛋白,反胃等,单用可治眉棱骨疼。 7. 箕门——肝病、肝硬化、肝肿大。 《素问◎刺禁论》:刺阴股中大脉,出血不止死。后世遂以箕门为禁针穴,莫敢试之。唯近人承澹安氏主针三分至五分,不可过深。然承氏亦过于拘束者,遂使箕门治肝之疗效淹没无闻。景师直以“刺禁”者为示人手法所当慎之者,非即“禁刺”。遂主下针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或上下再加倒马针,因之治愈肝病患者亦多矣。 8.冲门、府舍——治子宫瘤、风湿性心脏病、全身无力。由各家载述,二穴为下焦病变之要穴,而景师以治上述各症,有意者可试之。 9.周荣、胸乡、天溪——用三棱针出黑血治支气管炎吐黄痰。此又景师善用三棱针之一证明也。临床上确有相当之效验。 【心经】 1. 通里——治心经之大腿后坐骨神经痛。 本穴为别走小肠之络穴,有镇静安神、调心气的作用。因之对心火,肾阳虚弱的坐骨神经痛颇具效果。 2. 少府——晕针之解穴,及扎后之上身发麻(左麻用右右麻用左穴)。 景师有感于晕针及扎后之上身发麻,与心经有一定之关遂以有宁心调神性能之少府为手解穴。 【小肠经】 1. 前谷、后溪——治心经之头晕、耳鸣。 后溪为心经之俞土穴,能清神志、祛内热、通督脉、固表分,故有清热、祛风、醒脑、开郁、镇痛之功,以后溪为主穴,前谷为倒马,正以治心经之头晕、耳鸣。 2. 肩贞、臑俞——治肺经之坐骨神经痛。 据各家载述,二穴为治肩凝、肩胛痛之主穴,景师由“金火制化”,“以阳治阴”悟入,以治肺经之坐骨神经痛。 3. 腕骨——治眼痛。 为小肠经之原穴。疏太阳经邪而清小肠实热,即具清热、发汗、散瘀、化湿之功,而于眼科可治白膜翳及目出冷泪生翳等之眼痛症。 4. 肩外俞、曲垣——治小腿外侧痛。 据各家之载述,二穴为治肩胛痛之要穴,而景师以之治小腿外侧痛,乃“下病上取”原则之治疗法。 【膀胱经】 1. 通天、承光、五处——治手发抖、半身不遂。 通天可治口喎项强头晕,承光可医口喎眼斜,再加以有宜泄风热效用之五处,三穴合用,对脑部神经受损所致之手发抖、半身不遂等症,有一定之刺激疗效。 2. 神堂、膏肓、魄户、附分、心俞、厥阴俞、肺俞、风门、大抒——用三棱针治血压高、重感冒。 放血所以刺激浅层皮层神经,而发生疏导作用也。而效果相当满意也。 3. 膏肓——用三棱针治膝盖关节炎。 一般取穴治膝盖关节炎效果不佳时,取膏肓及神堂、譩禧三穴(即奇穴之三金穴),以三棱针于患侧出血,再针奇穴之肩中穴或杨维杰善用之内关穴,则鲜有不立觉舒适者。 4. 神堂、膏肓、魄户——治鼻炎、耳鸣、羊狗疯。 三穴皆能宣通肺气.益气补虚,尤其膏肓一穴、尤宜于慢性病之治疗,故合用有上述之效果。 <耳内发胀的出现会让人越来越消瘦、抵抗力下降,所以别再拖延下去了,大家需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远离生活中的各种疾病。
霍金说宇宙有11维度,7个额外维度被卷曲在一个很小的尺度内那么随着宇宙膨胀我们能观察到额外维度吗我 物理 2020-04-27 …
在一个烧瓶内装少量的水,用软木塞塞住瓶口,用打气筒向烧瓶内打气,经过一段时间后瓶内的空气膨胀把软木 物理 2020-05-14 …
水浸式电动机内部内部加满水后,温度升高至100°C时压力会升到多少,如果电机内设有调节囊,能吸收或 物理 2020-05-16 …
如图所示是装修中常用的膨胀螺丝,安装时需先用电钻在墙上打孔.钻头较尖,是为了,钻头打完孔后发烫,这 物理 2020-05-16 …
宇宙早期的膨胀速度是否超过光速?是否合理?宇宙在10分钟内 就已经从奇点膨胀到1000光年 超过光 物理 2020-05-16 …
年通货膨胀率在3%——10%以内的通货膨胀称为( )。 A.爬行的通货膨胀B.温和的通货膨胀C.飞奔 财会类考试 2020-05-30 …
英语翻译美国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超发货币,这将进一步弱化美元.从中长期分析,美联储公布 其他 2020-06-12 …
请问什么是弛垂温度?转变温度(Tg)按照《GB/T7962.16-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线膨 化学 2020-06-21 …
如图所示的“膨胀螺丝”,将其膨胀管一端放入墙上事先钻好的孔内,用扳手紧固螺丝,螺丝将膨胀管胀大,从 物理 2020-06-21 …
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回答下列问题 语文 2020-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