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早教吧百科知识频道 --> 百科 --> -->

中医里的阳浮而阴弱

场景/问题/来源
中医脉理

中医里的阳浮而阴弱

知识/回答

 

 

 

在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远大久远,里边有着许多 非常值得我们当代科学家去思索科学研究的內容。在《伤寒论》第12条说:“太阳光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性,阴弱小,汗自出,啬啬畏寒,淅淅肢冷,翕翕发热,鼻鸣作呕者,桂枝汤主之。”阳浮而阴弱,多有科学家都觉得就是指脉诊的。实际上,阳浮而阴弱,包含了脉诊、主症、辨证论治三种实际意义,而关键就是指辨证论治。

 

阳浮而阴弱,也就是得了太阳光中风证,营卫不和,肌腠松散,汗孔开业,出現汗出、肢冷等病症,机体卫阳之气达表抗邪,体现在脉诊上,是寸浮而尺弱,浮取就可以获得,沉取却较为缓弱,或寸脉呈现浮象,而尺脉偏重于沉弱,提醒为主症在表,如同《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常说:“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

 

为何关键就是指辨证论治呢?在《伤寒论》中,但凡有阳阴相近的句子指为脉诊者,都标着“脉”字,如第3条、第283条的“脉阳阴俱紧”,第6条的“脉阳阴俱浮”,第96条的“脉阳阴俱停”,第102条的“阳脉涩,阴脉沉”,第102条的“阳脉涩,阴脉沉”,第274条的“脉阳微阴弦而长”等。而但凡有阳阴相近的句子而沒有标明“脉”字者,多就是指辨证论治来讲,如第23条的“阳阴俱虚”,第58条的“阳阴自和”,第114条的“阳阴俱虚竭”,第158条的“阳阴气并竭”,第337条的“阳阴气不相顺接”等,因此,这一“阳浮而阴弱”,关键是突显了太阳光中风证卫强和营弱的这一辨证论治。#p#小标题#e#

 

综合性来了解,阳浮就是指卫阳之气外浮升表,与病邪斗争,这时不但有发热,而脉也应指而浮,即说白了“阳浮者,热自发性”。阴弱并不是说营阴自身孱弱,而应了解为营阴以内,尽管沒有立即遭到病邪的侵蚀,但因卫气不可以外固,导致营阴不可以内守,这时候不但有汗出,并且脉也应之不够,沉取脉诊看起来较为乏力,因此为阴弱,即说白了“阴弱小,汗自出”。

 

从明朝中医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中常说,也可看得出“阳浮而阴弱”的所述三个内涵:“关前阳,外为阳,卫亦阳也。寒邪中于卫则卫实,其实太过,太过则强。……关后阴,内为阴,荣亦阴也,荣无端,则荣比之卫为不如,不如则不够,不够则弱,然荣行内脉内,又没有助,而可是不够于内,则其气愈内弱,脉因此阴弱。”

中医学的源远流长非常值得我们好好效仿、科学研究、承传。许多 情况下我们都能在中医药文化中找寻更新的治疗方式 和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