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如何评价赵盾这个历史人物?他的人生给了你哪些思考与启示呢?

题目详情
如何评价赵盾这个历史人物?他的人生给了你哪些思考与启示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
  当时的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条文.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和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礼的核心在于维护君臣大义,赵盾不讨伐弑君乱臣,失了君臣大义,故董狐定之以弑君之罪.对此,孔子大加赞扬,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世据以称之为“良狐”,以表褒美之意.这是因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权臣掌握国命,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以礼义为违合的书法原则,早已失去了它的威严,坚持这一原则,并非都能受到赞扬,而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齐国太史就因写了权臣崔抒的“弑君”之罪,结果弟兄二人接连被杀.董狐之直笔,自然也是冒着风险的,因此,孔子赞扬他,后人褒美他,正是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这种精神已为后世正直史官坚持不懈地继承下来,成为我国史德传统中最为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直笔的含义逐渐摆脱了以礼义违合为内容的书法局限,从司马迁开始,赋予了它“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具备了唯物史观的实质.这一传统为后代进步史学家弘扬发展,编著出许多堪称信史的著作,是我国史著中的精华.其开启之功,实源于晋太史董狐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直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