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著名的成语故事900字以上(4个)

题目详情
著名的成语故事
900字以上(4个)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 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 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 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 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 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 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 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 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 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 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 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 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打草惊蛇
南唐时候,当涂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 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 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 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 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 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 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 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 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 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 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 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一字之师
典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唐僧齐己,性喜赋诗. 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於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宋·陈辅之·诗话》:“萧楚才知溧阳县时,张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字作‘幸’字.公出视稿曰:‘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曰:‘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公曰:‘萧弟‘一字师’也.’”
萧楚才为溧阳县令时,张乖崖为太守.一日召萧共食,萧见案上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张“恨”为“幸”,张出视稿而问曰:“谁改吾诗?”左右据实以对.萧曰:“保公全身,今位高权重,奸人监察之际;且天下统一,公独恨太平,何也?”张答曰:“萧弟真‘一字师’也.”按“恨太平”即於天下太平不满,“幸太平”乃以天下太平而感庆幸,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在屡兴文字狱之封建时代,萧楚才之改,不仅点铁成金,亦可谓起死回生,即以一字救张乖崖一命也!
“一字之师”.称呼在诗文中能改正或更动一字,而使其更完美之人.
孺子可教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张良,是汉朝的政治家.在年轻的时候,他的国家韩国被秦国灭掉,当时张良曾雇人刺杀秦始皇.但是刺杀失败了,秦始皇到处搜查他,张良就在下邳这个地方隐蔽了起来. 有一天,张良出门散步,当他走到一座桥头时,见一位老人坐在那里. 老人见张良走过来,把一只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年轻人,我的鞋子掉在 桥下了,去把它给我拣上来." 张良先是一愣,他怎么用命令的口气呢?又一想,他这么大年龄了, 就没有和他计较,马上到桥下,把鞋子给他拣了上来. 老人把脚一伸,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心里想:这个老人真是得寸进尺 啊.既然已经把鞋子拣上来了,就替他穿上吧,于是张良跪下来给他穿上鞋. 老人穿上鞋子,站了起来,看了一眼张良就走了.张良看见老人的举动 有一点奇怪,呆呆地看着他的背影. 老人走了一段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还算懂事, 是可以培养教育的,过五天后,你在天亮时,到这里来见我." 张良见老人是有些古怪,但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希望能从老人那里学到 一些本领. 到第五天张良一大早就来到桥头,只见老人已经先来了,正坐这等他呢. 老人表现出生气的样子说:"你这个年轻人比我这个老头子来得还晚,过五天再 来找我." 张良只好回来.过了五天,天还没有亮,张良就来到桥头,这次又老人 先到了.老人再次责备他,又让张良五天后再来. 又过五天,这一次张良没有到半夜就来到桥头.这次老人还没有来. 张良等了一会,老人才提着灯笼来. 老人见张良感到满意,说:"年轻人就应该是这样."之后,将一本 《太公兵法》送给了张良. 此后,张良认真读它,反复读它,反复钻研.终于帮助刘邦打败秦王朝, 建立了汉朝.张良成为开国功臣.
〔注〕: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孺子可教”这句成语,用于年长人称赞年轻 人有培养成材的前途.
孺子:指小孩子,也可指年轻人.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以讹传讹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宋国的丁家庭院里没有井,于是只能出门打水,所以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院子里打好井之后,这家人就告诉外人说:“我打井之后(就如同)得到了一个人(一般).”
听到了这话的人互相转告说:“丁家人打井,挖出来了一个人!”有大臣听说了,连忙告诉了宋国的国君.国王连忙派人去问丁家的人.姓丁的人说:“我的意思是说我得到了像一个人那么多的劳力,不是说我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注意实地调查,不要轻信流言蜚语.(或:眼见为实,不要以讹传讹;或:讲话要讲清楚)
夜郎自大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大约战国时代,夜郎已是雄踞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君长国.汉武帝时,唐蒙奉命于公元前135年出使南越国,了解到夜郎位于巴蜀通往南越的要道上,有便捷的水路可通抵南越的都邑,便向朝廷建议开发西南夷,依靠巴蜀的富裕、夜郎的水路和精兵,有效控制南越的分裂变乱.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将夜郎划入版图.公元前111年,夜郎派兵协同征伐南越反叛,遣使入朝,汉王朝授予夜郎王金印. 夜郎国的具体位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牂牁江”,其西是滇国.牂牁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在考古发掘未提供出可靠证据前,这样的争论必然还将继续下去. 夜郎灭国于西汉末期,汉成帝河平年时(公元前28—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汉廷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了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并机智地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 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汉开发西南夷后,在巩固国家统一的大战略中,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看了 著名的成语故事900字以上(...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