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题目详情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2、比较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有扩大地盘、掠夺人口的目的.②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在影响上,都是大吞小、强凌弱,减少了诸侯国数目,加速了奴隶制瓦解和促进了封建制形成.同时不可避免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2)不同点:①战国兼并具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而春秋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②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而战国兼并战争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产生.
(3)诸侯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都渴望统一,这样就形成统一的趋.
3、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春秋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内容为任用贤才,改革内政、生产、军事;特点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战国变法的目的是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完成统一;内容为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现中央集权;特点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2)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春秋时期,奴隶制仅仅开始瓦解;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阶级力量增强.
4、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
(1)老子政治思想的实质及影响: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面对着变革的社会,他的主张实质上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尽管当时没有统治者会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但他的思想在后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动荡之后(特别是在西汉初,其思想一度成为统治思想),社会需要休养生息,老子的无为思想为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无为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消极的一面.
(2)如何认识孔子的阶级实质:
教材有言,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面对着社会的变革,显然孔子同老子一样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君采纳他的主张,最后郁郁回到鲁国,安心教书育人.
(3)如何评价墨家思想:
墨家反映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有进步的一面,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阶级社会无法实现.
(4)孟子思想的实质及地位:
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其根本目的不是为百姓考虑,是为统治者长治久安计,他的主张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面对着你死我活的兼并战争,如何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孟子的思想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司马迁评价孟子说“迂远而阔于事情”.孟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后世“民本”思想的重要来源.
(5)如何认识荀子的唯物思想:
物质决定意识,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反映在荀子思想中便产生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这种思想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但这也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古代社会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当与此有关.
(6)辩证分析法家的思想及地位:
韩非子的思想:历史向前发展,今必胜古,主张按现实需要变革;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思想敢于直面大变革、大动荡的社会现实,顺应了统一的趋势,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所以在各家中只有法家思想在当时是最有用的,各国的改革变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阶级矛盾激化,应一分为二来评价,以后秦王朝因暴政短命而亡,说明法家思想不能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
(三)、难点知识剖析
1、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从上面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税收问题(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变革的社会条件: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2)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3)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提醒: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表现,因此,商鞅变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道理.
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1)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以及封建制度的确立,为思想文化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
(3)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得思想界异常活跃,这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上的需要,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养“士”蔚然成风,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地位,也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5)私学兴起与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才干、敢于发表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
(6)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使各民族文化交流扩大,丰富了中原文化.
(7)夏商周时代的成果奠定了后来科技文化繁荣的基础.
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因此,其繁荣的原因离不开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2、比较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有扩大地盘、掠夺人口的目的.②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在影响上,都是大吞小、强凌弱,减少了诸侯国数目,加速了奴隶制瓦解和促进了封建制形成.同时不可避免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2)不同点:①战国兼并具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而春秋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②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而战国兼并战争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产生.
(3)诸侯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都渴望统一,这样就形成统一的趋.
3、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春秋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内容为任用贤才,改革内政、生产、军事;特点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战国变法的目的是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完成统一;内容为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现中央集权;特点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2)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春秋时期,奴隶制仅仅开始瓦解;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阶级力量增强.
4、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
(1)老子政治思想的实质及影响: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面对着变革的社会,他的主张实质上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尽管当时没有统治者会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但他的思想在后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动荡之后(特别是在西汉初,其思想一度成为统治思想),社会需要休养生息,老子的无为思想为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无为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消极的一面.
(2)如何认识孔子的阶级实质:
教材有言,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面对着社会的变革,显然孔子同老子一样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君采纳他的主张,最后郁郁回到鲁国,安心教书育人.
(3)如何评价墨家思想:
墨家反映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有进步的一面,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阶级社会无法实现.
(4)孟子思想的实质及地位:
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其根本目的不是为百姓考虑,是为统治者长治久安计,他的主张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面对着你死我活的兼并战争,如何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孟子的思想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司马迁评价孟子说“迂远而阔于事情”.孟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后世“民本”思想的重要来源.
(5)如何认识荀子的唯物思想:
物质决定意识,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反映在荀子思想中便产生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这种思想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但这也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古代社会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当与此有关.
(6)辩证分析法家的思想及地位:
韩非子的思想:历史向前发展,今必胜古,主张按现实需要变革;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思想敢于直面大变革、大动荡的社会现实,顺应了统一的趋势,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所以在各家中只有法家思想在当时是最有用的,各国的改革变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阶级矛盾激化,应一分为二来评价,以后秦王朝因暴政短命而亡,说明法家思想不能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
(三)、难点知识剖析
1、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从上面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税收问题(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变革的社会条件: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2)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3)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提醒: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表现,因此,商鞅变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道理.
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1)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以及封建制度的确立,为思想文化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
(3)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得思想界异常活跃,这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上的需要,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养“士”蔚然成风,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地位,也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5)私学兴起与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才干、敢于发表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
(6)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使各民族文化交流扩大,丰富了中原文化.
(7)夏商周时代的成果奠定了后来科技文化繁荣的基础.
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因此,其繁荣的原因离不开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
看了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急求奥鹏在线作业答案08秋季学期《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08秋季学期《系统解剖学(本科)》作业答案 2020-06-07 …
2017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入户调查登记工作拉开大幕,这是继1996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之后, 2020-06-15 …
东师第二次在线作业2010秋学期《离散数学》第二次在线作业判断题1、设〈L,≤〉是一个链,则〈L,≤ 2020-10-31 …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继续学院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第二次作业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第二次作业题目1跨国公司情境模拟技 2020-11-04 …
2017年1月1日,第▁▁▁次全国农业普查入户调查登记工作拉开大幕,这是继1996年和2006年两次 2020-11-14 …
在第十一届三次全国政协委员中,共有65名私营企业家。在2909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有55名私营企业家 2020-12-01 …
重新统一后的美国,在实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又迅速实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农业国顺利转变为工业国,经济飞 2020-12-09 …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莘县一中秋季运动会②中央电视台“2012福州月·中华情中秋晚会”③2 2020-12-15 …
为全面了解“三农”发展情况,2017年1月1日国务院全面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本次普查的行业 2020-12-16 …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晴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