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爱因斯坦童年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题目详情
爱因斯坦童年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一般孩子(甚至大人)受到如此嘲笑,或者会羞愧难当,或者会愤怒无比,总之情绪会占上风,所做的反应,也会是情绪型的.可是小爱因斯坦非常奇怪,他居然能极其理智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这个判断上.他认为这“不符合实际”,因为他手里就有两个更差的凳子.所以他说的话,只是“叙述事实”而已.排除情绪型的反应而只关注事实真相本身,这正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的思维方式!他不是在和老师作对,他只是说明“您说的话不是事实,我有证据证明这一点”.小爱因斯坦的话非常朴实,一点没有油腔滑调,也不带刺.他注重的根本就不是人际关系.自己的面子,老师的面子,同学的面子,他好像对这些都很麻木.他注重的只是“事实”!在他的小脑瓜里运行的,不是情绪,而是逻辑.他的逻辑是:既然我手里有两个比这更差的凳子,那您就不能说“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我甚至觉得他说这话的时候,连反驳老师的意思都没有,他要澄清的,只是那个错误的判断.
老老实实面对真相,这正是科学家必备的素质.
此事给教育者的教训之一就是:当你发现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遇事的反应出乎意料时,你最好留个心眼,继续观察和研究,而不要急于做结论,特别是负面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