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寻找唐诗、宋词含有冷雨的诗句

题目详情
寻找唐诗、宋词含有冷雨的诗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塞外飘雪的时候,江南的雨应该是冷的.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时候,我们从宋词那长长短短的诗句里,读到的雨,也是冷的.
此刻,塞外正飘着零星的雪花,三点两点,贴在脸上,有些微凉、柔润.像初春那乍放的梨花,薄凉、养眼.想必此刻,江南也应该是潇潇春雨,带着些许寒意吧.
我的脚下是厚厚的泥土,寒冷的原野,以及随处可见的辽文化遗迹.大辽帝国在这片土地鼎盛的时候,江南的那些诗人们,正用长长短短的诗句,吟咏着宋朝的草长莺飞、山河破碎.那些婉约或豪放的诗句里,有点点的冷雨,在纷飞.
想来,是大辽帝国的金戈铁马,让大宋朝廷上下心惊胆战.而朝廷的妥协与苟安,也让大宋那些文人墨客的心凉了.他们用一支凉透了的笔,蘸着绝望的泪水,填写着一阕一阕的小令、长调,抒发着内心的苦闷与悲凉.那茫茫的江南烟雨,也被塞外大辽的风雪侵袭着,变得生硬、冰冷.
在岳飞的《满江红》里,我们感受到了雨的凉意.虽然,此时塞外大地上的王朝已经由辽而金,然而,塞外的风雪却越刮越猛烈.“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是江南的雨吗?岳飞率军与敌人边关对峙,冷雨潇潇,打湿了将士们的战袍,自然也凉透了岳飞那颗火热的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岳家军驻扎的地方,自然是宋朝的天空,那雨自然也是宋词里的雨.但这宋词里的雨与塞外的雨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冰冷的,击打着残垣断壁,也击打在将士们的铁衣上,铿然有声,撼人心魄.那面帅字大旗,在萧萧冷雨中缓缓低垂,僵硬而沉重.天空浓重的乌云翻滚,大地一片萧条荒凉,目光所及,只不过是残山剩水,那里有江南的风韵?
那些冰冷的雨点击打在人们的脸上,寒在心底,凝滞在不朽的诗行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知是边关的朔风还是宋朝的冷雨,让英雄对空嗟叹,少年头白.
我在塞外的大地上行走,想寻找大辽帝国兴衰的密码.在那个被称作“中京”的地方,我看见了那座巍峨的“大明塔”.这是修建于辽代的建筑,是大辽帝国兴盛的象征.在大明塔的不远处,我见到了一位放羊的中年人,走过去与他攀谈,问他知不知道这片土地曾经有过一个大辽帝国.他用略带不屑的眼神看看我,指指不远处的大明塔:“没见那座大明塔吗?这里原来就是大辽国的都城,是一座很繁华的城市.”那人很健谈,知道很多关于辽宋的掌故.他讲了那个著名的“澶渊之盟”,讲了关于萧太后的故事,讲了关于杨家将的故事,也讲了大辽与大宋间不断征战,又不断融合的故事.当然,这些都流传自于民间.但可以看得出这片土地与大辽帝国的渊源,看得出历史上大辽与大宋的恩恩怨怨.自然,这些流传于塞外民间的故事,与宋代诗人们写入诗词里的感受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片土地上,有“上京”,“中京”之说.是大辽帝国兴盛与衰亡的地方.兴盛的时候,大辽帝国在塞外兴建了几座规模很大的城池,做为经济,军事重镇,也做为向中原进军的跳板.“上京”,“中京”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当时的大辽帝国以此为据点,不断举兵南侵,一点一点地蚕食着大宋的锦绣河山.那些忠于大宋王朝的文人墨客,在萧萧冷雨中纷纷南逃,一边在诗词里抒发着亡国之痛,一边在诗词里表达着对侵略者的切齿之恨.在这片土地上行走,到处可见辽代的文化遗迹,在有关的典籍,或者民间传说中,也都可以寻找到辽与宋王朝的爱恨情仇,烽火硝烟.
现在,辽宋征战的硝烟已经散尽,大明塔在这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荒凉之地兀自独立,成为那一段悲情历史的见证.而那些大辽帝国的后裔们,经历史的不断变迁与融合,已经不知散落于何处,不知是你,是我,还是别人.只有这大明塔,历经风雨,仍然耸立在塞外寒冷的土地上,用有些残缺的眉眼,注视这空中的云卷云舒,大地的沧桑变幻,有些固执地显示着大辽帝国曾经的辉煌.
这就是历史,费尽千辛万苦去创造,却又轻而易举地去破坏,用兴衰成就了一部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历史著作.侥幸遗存下来的,就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成为了供后人凭吊、阅读的典籍,成为了隽永的岁月.
我喜欢宋词,喜欢宋词中那种沉郁的情感,喜欢宋词里那种豪迈苍凉的慷慨悲歌.宋代的诗人们把国破家亡之痛,都一一倾注在他们的诗词里,让后人读之,禁不住感慨系之矣.我知道,一阕一阕的宋词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英雄热泪,萧萧冷雨,与塞外的大辽帝国有关,与大辽帝国的铁骑雕弓有关.虽然塞外这块寒冷之地杀伐未曾间断,朝代的更迭也未曾停止,由契丹而大辽,由辽而金…..但塞外那寒冷的朔风,却从未停止向南侵袭,宋词里的雨,冷冷的,也从未曾温暖.
一个人的诗,与诗人个人的境遇有关系.一代人的诗,就与国家、时代、民族的命运相攸关了.唐诗的豪情高举,神采飞扬,是大唐兴盛的体现,是唐代诗人那种豪迈不羁精神的自然流露.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们心头总压着一座大山,有无法卸却的沉重.所以,他们的笔下,虽然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式的风花雪月.但更多的则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式的烽火硝烟.家国之痛,生离死别,是南宋诗人无法忘却的主题.
没有人喜欢离乱的生活,遍地硝烟,山河破碎.但这样的境遇,却让宋词具有了一种别样的风采,让无论是婉约还是豪放的宋词的字里行间里,都含有萧萧冷雨,都蕴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他们无法忘记烽火硝烟下的大好河山,即使是在梦中,梦见的也是铁马冰河,梦见的,也是为国戍边.他们无法忘记做为臣子的奇耻大辱,他们随时都想着踏破贺兰山缺.然而,他们没有收复失地的自由,他们缺少收复失地的力量.他们只好用手中那管毛笔,在平平仄仄中,抒发心中的哀伤.因而,即使是三月的江南烟雨,那雨,也是冷的.
曾经的大辽帝国,曾经的飞马扬鞭,在塞外寒风冷雨中成为了尘埃往事.人们可以记住的也许只有那座耸立在废墟上的大明塔,或许还有“上京”,“中京”等这些与辽代有关名称.那个在中国历史上很独特的南宋朝廷,在江南茫茫烟雨中,也淡去了.它的耻辱与苟安,它的兴盛与衰落,都被一代多情的南宋诗人,记述在那些不朽的诗词里,与岁月同在.而曾经的辽与大宋,金与大宋一幕幕的铁血往事,也最终成了村头巷陌的故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让人神往,让人唏嘘.
我手捧一卷宋词,掩卷沉思.这块塞外之地,在历史上与遥远的江南,竟然有着着那么多,那么悠久的爱恨情仇,你死我活.是地域间的差别使然,还是民族间的恩怨使然呢?那些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恩恩怨怨,像难以愈合的痛,让远在江南的诗人们念念难忘,无数次出现在他们的诗词里.读宋词,我总是忍不住去读宋词里那悠悠的家国情仇,那萧萧冷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