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念奴娇①[南宋]叶梦得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  奴  娇①
[南宋] 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
(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
(2)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可抓住“如今”“千茎雪”分析作答.由“如今”的变化可知,这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千茎雪”来形容“鬓”,自然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鉴赏词人的思想感情,可根据整首词的意境,结合着关键词分析作答.上阙先描写山河景物,后抒发历史兴亡变化,表达自己对河山的风光之赞美,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之情;下阙通过对孙权壮志难酬的感伤,表达自己对收复中原的期盼之情.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1)对比,比喻.(每点1分)
(2)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对自己年岁日增的慨叹;对历史英雄(孙策)壮志未酬的感怀;对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期盼(爱国情怀).(每点1分)

赏析:
念奴娇•云峰横起 这首词是作者叶梦得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此词步苏轼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原作之韵,构思和谋篇上与东坡之词有颇多类似.
词的上片是借景抒怀.起句“云峰横起”,奇峰突起,气势不凡.下句“障吴关三面”,是写云峰分布情景:云雾缭绕的山峰象屏障一样把古吴国所属地区遮去了三面.三面,是指东、西、南三面.吴关,泛指吴国辖境,此处指今江苏沿江一带.接下去“真成尤物”,是作者对云峰的赞叹.尤物,原意指尤异的人物,一般是指女性,这里借指云峰的奇特可爱.
紧接以下两句写从江干极目望去,回潮倒卷之处,水天浑然一体,无边际可寻.这句是用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洞庭汗漫,粘天无壁”的下一句,很切合词意,押“壁”字韵,可谓天衣无缝.一个“秋”字点出时令.下面五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面说过,作者曾两次出知建康府,第一次到建康时不过五十岁多一点,还不算老,“绿鬓人归”,回去时头发还是青的;可是这次重返故地,已是过了花甲的人了,人虽还活着,但已是满头白发,回想当年情景,有如大梦一场,只有诗情未减,下笔仍象往日那样雄浑奔放.
作者这里虽然感到年岁日增,精力已不如前,但并无伤感情绪,还以“诗句犹杰”自豪,胸襟是很开朗的.
词的下片,则是作者看了眼前景物,思潮起伏,兴起了一系列的感慨.首先他想到东汉末年崛起江东的孙策,也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时而引吭高歌.当时孙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有澄清天下之志.可惜他壮志未酬就短命死了,饮恨千秋.“万里”以下五句,应是作者兴尽下山,回到自己座船以后的思想活动.他向西望去,万里浓云绵亘,此时北岸临江的瓜步一带,夕阳正照着军营中的旌旗或明或暗,鼓角声随着秋风飘来,词人不禁想到:淮水以北地区已被金兵占领,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收复失地渺不可期.安得有一天王师北定中原,大军直入金人腹地,以实现举国父老的愿望.“穷发”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指最遥远的北方,词里是指金人的后方,“吞穷发”也就是岳飞所说的“直捣黄龙府”之意.这几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结尾两句,写月亮从东山升起了,就是这个月亮,曾照遍古往今来的人,其中既有孙策,也有率军南下进驻瓜步的北魏太武帝,当年的情景,月亮通通可以作证.这些历史事件,可是有谁去问过它呢!“更谁重问山月”这一结句,既有景又有情,让人回味无穷.
宋人王灼认为叶梦得词“学东坡得六七”(《碧鸡漫志》);清人冯煦也认为他的词“挹苏氏之余波”(《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这样的评价较为中肯.这首词虽似东坡词之神俊,但行文有致虚实相生,情调健康且气致生动自然,自有一些可嘉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