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武王伐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焉。    
    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
    武王伐纣,吹律听声,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并,而音尚宫。同声相从,物之自然,何足怪哉?
     (1)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2)自含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爱心生,怒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暗于大较,不权轻重,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笔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诛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
    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结怨匈奴,絓祸于越,势非寡也。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大国之王虽称蕃辅,臣节未尽。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历至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阸,选蠕观望。高祖时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宜及士民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秏病,谓百姓远方何?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3)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太史公曰: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孔子称有德君子者邪!
(节选自《史记•律书》司马迁)(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百王不之道也 易:改变
B.刑罚不可於国 捐:捐献
C.遂执不移 等:同样
D.卒诸侯,兼列邦土 伯:称霸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___
A.喜爱心生,怒毒螯加 位卑足羞,官盛近谀
B.大至君辱失守,小侵犯削弱 见犯死,重负国
C.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孔子称有德君子者邪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劫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孟,农历四季中月份在开头的,其它两个月依次为仲、季。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季冬,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腊月。
B.猥,谦词,等于说“辱”,指降低身份,用于他人对自己的行动。
C.国,西周爵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诸侯封地均称国;经春秋兼并到了战国,大诸侯们纷纷僭越称王,也称国;汉初封给异姓王的国,不少占有多郡之地。
D.晋国,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诛伐不可偃于天下”的一组是___
①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
②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③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
④猥云德化, 不当用兵
⑤及其威尽势极,阊巷之人为敌国
⑥今未能销距,原且坚边设侯,结和通使,休宁北陲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
(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帝王制定事则,建立法度,确定万物的度数和准则,一切都遵照六律,六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
B.不可挽救的世儒不明大势,不权轻重,强调不用武力,结果国家削弱,甚至君亲受辱,国土失守。
C.司马迁认为文帝能顺应民意,使百姓安心生产,百姓安不思乱,汉文帝堪称孔子赞美的那种有德君子。
D.夏桀、殷纣、秦二世灭亡原因是穷兵黩武不知止足,贪得之心不能停息;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贻误战机,未能讨伐叛党,统一疆土。
(6)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故 百 姓 无 内 外 之 徭 得 息 肩 于 田 亩 天 下 殷 富 粟 至 十 余 钱 鸣 鸡 吠 狗 烟 火 万 里 可 谓 和 乐 者 乎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
②自含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
③朕岂自谓能?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捐:抛弃、除去,译文:对于国家来说,刑罚是不可抛弃的.故选B.
(2)A   A“则”:那么、就;B“乃”与“至”对照,意义相同;“见犯乃死”,才.C“因其欲然”,顺遂;“因宾客”,经由.D“所”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为…所”表被动.故选A.
(3)B  猥:众多.这里不作谦辞用.“猥云德化”:终日啰嗦要以德化世.故选B.
(4)A  “诛伐不可偃于天下”的意思是:天下不可没有诛杀和征伐.④主张以德化世,不该用兵,⑤施行“诛伐”的后果,可排除BCD.故选A.
(5)D  “汉文帝…贻误战机,未能讨伐叛党,统一疆土”错,由原文第9段“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秏病,谓百姓远方何?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可知汉文帝无意于“征伐”之事,司马迁因此称颂他是孔子赞美的有德君子.故选D.
(6)“内外之徭”为定中结构,作“无”的宾语,之后停顿;“天下”“粟”“烟火”为主语,之前停顿;“十余钱”作“至”的宾语,之后停顿;“可谓…乎”是完整结构,之前停顿.译文:因此百姓内外都无徭役,得到休息以致力于农事,致使天下殷实富足,粮食每斗降至十余文钱,国内鸡鸣狗吠相闻,烟火万里不惊,可说是够和平安乐的了.故断句为: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7)①全句为判断句;所以,用来…的(工具);夷,使动用法,使…平.译文:兵事,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平定乱世,夷除险阻,挽救危殆局面的工具.
②见犯则校,被动句,“见”表被动;校,计较,反抗,抗拒;况,何况;译文:正自含齿戴角的兽类,遇到外物的侵犯,就要与它角力反抗,何况对于怀有好恶之心,喜怒之情的人了?
③岂,难道,怎么,反问句式;自谓,谓自,宾语前置句.译文:朕怎么能以为自己有能耐呢?
 
答案:
(1)B
(2)A
(3)B
(4)A
(5)D
(6)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每画对2个给1分)
(7)①兵事,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平定乱世,夷除险阻,挽救危殆局面的工具.(判断句1分;所以,用来…的(工具),1分;夷,使…平,1分)
②正自含齿戴角的兽类,遇到外物的侵犯,就要与它角力反抗,何况对于怀有好恶之心,喜怒之情的人了?(见犯则校,被动句1分;校,计较,反抗,抗拒,1分;况,何况,1分.)
③朕怎么能以为自己有能耐呢?(岂,难道,怎么,反问句式1分;自谓,谓自,宾语前置句,1分.)
 
参考译文:
    帝王制定事则,建立法度,确定万物的度数和准则,一切都遵照六律,六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六律对于兵械尤其重要,所以说“望敌气而知道吉凶,闻声音而决定胜负”,这是百代不变的法则.
    武王伐纣时,吹律管听声音而占卜吉凶,自孟春至季冬的音律,都有杀气并声而出,而军声与宫音相合.同声相从,这是事物自然的道理,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兵事,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平定乱世,夷除险阻,挽救危殆局面的工具.下自含齿戴角的兽类,遇到外物的侵犯,尚且要与它角力反抗,何况是怀有好恶之心,喜怒之情的人了?欢喜就有爱心产生,愤怒就会以毒螫相加,这是人性情的必然道理.
    以往黄帝时有过涿鹿地区的战斗,以平定炎帝造成的灾害;颛顼有与共工氏的对阵,以平定少昊氏造成的灾害;成汤有伐桀到南巢的战斗,以殄灭夏朝的祸乱.一代又一代,迭兴迭废,战胜得以统治天下,那是受命于天的原因.
    从此之后,名士重迭产生,晋国任用咎犯,而齐国任用王子成父,吴国任用孙武,名自都申明军纪,赏罚必守信用,结果成为诸侯霸主,兼并别国土地,虽然比不上三代时受诰誓封赏的荣耀,然而同样是自身宠荣,君主尊显,当世显名扬声,能说不荣耀吗?怎能与那些不明大势,不权轻重,终日啰索要以德化世,不该用兵,结果重者君亲受辱,国土失守,轻者遭人侵犯,国家削弱,终至于不可挽救的世儒相提并论呢!所以家庭中不能没有教诲和鞭笞,国家不可没有刑罚,天下不可没有诛杀和征伐,不过使用起来有巧有拙,施行时有顺有逆罢了
    夏桀、殷纣王能赤手空拳与豺狼搏斗,奔跑起来能追得上四匹马拉的车子,其勇力并不弱;他们曾百战百胜,诸侯对他们恐惧服从,权力也不算轻.秦二世屯军于四郊,连兵于边陲,力量不是不强;北与匈奴结怨,南在诸越招惹祸端,势力不算寡弱,等到他们的威风使尽,势力盛极,闾巷中的平民也成了敌国.错就在于他们穷兵黩武不知止足,贪得之心不能停息.
    高祖统一天下后,三方边境叛乱于外,国内大国诸侯王名虽称为天子的屏藩辅佐,并不太象个为臣子的样子.赶上高祖厌烦再有战事,也是由于有萧何、张良的计谋,所以一时得以停止武事,与民休息,对他们只稍加约束,不深防备.
    直到孝文帝即位,将军陈武等建议说:“南越、朝鲜自从秦朝统一时内属为臣子,后来才拥兵守险,踌躇观望.高祖时天下初定,人民刚刚得到一点安宁,不可再次用兵.如今陛下以仁德、惠爱抚治百姓,四海以内都受恩泽,应该乘此时士民乐为陛下所用的机会,讨伐叛逆的党徒,以统一疆土.”孝文帝说:“朕自从能胜衣冠,从来没有想到这些.赶上吕氏之乱,功臣和宗室都不以我的微贱出身为耻,阴差阳错使我得了皇帝的大位,我常战战兢兢,害怕事情有始无终.况且兵是凶器,纵然能达到目的,发动起来也必有耗损和创病,又怎能避免得了百姓抛家离业远方征讨?先皇帝知道劳乏的百姓不可再加使用,所以不把南越、朝鲜等事放在心上.朕岂能自以为有能耐?如今匈奴入侵内地,军吏御敌无功,边地百姓父死子继,服兵役的日子已经很久,朕时常为此不安和伤痛,没有一天能够忘记.如今既不能销毁兵器,长守安定,但愿暂且坚守边防,远设斥候,派遣使者,缔盟结好,使北部边陲得到休息安宁,功劳就算大得很了.且不可再议兴兵的事了”.因此百姓内外都无徭役,得到休息以致力于农事,致使天下殷实富足,粮食每斗降至十余文钱,国内鸡鸣狗吠相闻,烟火万里不惊,可说是够和平安乐的了.
    太史公说:文帝时,赶上天下刚从水火中解脱出来,人民安心生产,顺着他们的意愿,能作到不加扰乱,所以百姓安不思乱.就连六七十岁的老翁也未曾到过集市之中,终日守在乡里敖游玩耍,象个孩子一样.这岂不就是孔子称道的有德君子!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