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景物特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题目详情
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景物特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早年的作品.李白早年曾在戴天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一次去拜访山中一位道士,却没有见到他,便写下了这首景美情深的五言律诗. 李白少年即好道,访道也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个内容.这首诗即是描写访道时所见景物.作者抓住朝露、青霭、桃花、深林、翠竹、碧峰、青松等静景和溪流、飞泉、吠犬、奔鹿等动景,写出访道所见清幽秀美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故里灵山秀水的喜爱之情.结尾既点访道不遇的诗题,又形象地表达怅然若失的情态,显得跌宕有致.? 作品鉴赏 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李白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这首诗大约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结尾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说:“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王夫之《唐诗评选》)“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吴大受《诗筏》)道出了此诗妙处.
看了 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寻隐者不遇》表达了隐者()的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感情 2020-05-14 …
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翻译求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翻译齐桓 2020-05-21 …
当一个人要表达怀才不遇的感受时,可以用李清照《渔家傲》中的? 2020-06-09 …
用月色渲染气氛,表达贬谪的悲凉,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句.请说明作者和出处, 2020-07-03 …
《马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 2020-07-26 …
按要求写出句子:1、代表王勃文风的写景名句.2、王勃在书法怀才不遇的感慨时,用了冯唐和李广的典故, 2020-07-26 …
某客运公司的特快巴士与普通巴士同时从甲地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向乙地行驶,普通巴士到达乙地后停止,特 2020-11-24 …
甲从A地步行去B地,同时乙从B地骑自行车去A地,1小时后相遇,乙到达A地后立即返回B地,在途中月又追 2020-11-30 …
2014年4月27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侵华日军在南京屠 2020-12-07 …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在一次抗灾抢险中,解放军某部救援队第一批有战士91名战士抵达甲处,有4 20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