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烟雨桃花潭阅读烟雨桃花潭作者陈所巨桃花潭早在神往之中.每每由凝思进入幻境,将自己化成汪伦、李白,或岸上,或舟中,送人或被人送着,一样的难分难舍、别情依依.真到桃花潭来了.一个
题目详情
烟雨桃花潭 阅读
烟雨桃花潭
作者 陈所巨
桃花潭早在神往之中.每每由凝思进入幻境,将自己化成汪伦、李白,或岸上,或舟中,送人或被人送着,一样的难分难舍、别情依依.
真到桃花潭来了.一个暮春的雨天.雨是江南独有的,似雨似雾,丝丝缕缕;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在青弋江上,在蒙烟细雨和莽莽苍苍的历史之中.穿过水东翟村,出踏歌岸阁.面前是墨青色无声的青弋江,背后是青青的生满益母草的踏歌古岸.我知道,在另外的时空,在另外一个桃花盛开的暮春,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样亮的泪水.汪伦在岸上,踏着江南特有的节奏,唱一首据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在他们身边,江水悠悠地流淌,桃花灿烂地盛开,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李白再也忍不住了,那首《赠汪伦》的诗就顺口流出来,而且就那样平平仄仄脍炙人口地流传千载.
·······························1.写出你阅读上问的真切感受
2.结合文意看,为什么说“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
3.作者认为“青年李白和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根据文意,分别说明青年李白和老年李白各有怎样的特点?
烟雨桃花潭
作者 陈所巨
桃花潭早在神往之中.每每由凝思进入幻境,将自己化成汪伦、李白,或岸上,或舟中,送人或被人送着,一样的难分难舍、别情依依.
真到桃花潭来了.一个暮春的雨天.雨是江南独有的,似雨似雾,丝丝缕缕;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在青弋江上,在蒙烟细雨和莽莽苍苍的历史之中.穿过水东翟村,出踏歌岸阁.面前是墨青色无声的青弋江,背后是青青的生满益母草的踏歌古岸.我知道,在另外的时空,在另外一个桃花盛开的暮春,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样亮的泪水.汪伦在岸上,踏着江南特有的节奏,唱一首据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在他们身边,江水悠悠地流淌,桃花灿烂地盛开,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李白再也忍不住了,那首《赠汪伦》的诗就顺口流出来,而且就那样平平仄仄脍炙人口地流传千载.
·······························1.写出你阅读上问的真切感受
2.结合文意看,为什么说“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
3.作者认为“青年李白和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根据文意,分别说明青年李白和老年李白各有怎样的特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名家评点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作者介绍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得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可谓“呕心沥血”.从成就来看,二人不可相提并论.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如“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名家评点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作者介绍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得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可谓“呕心沥血”.从成就来看,二人不可相提并论.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如“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看了 烟雨桃花潭阅读烟雨桃花潭作者...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既然锋面雨带是由于冷暖气团交汇,势均力敌形成的,那么为什么锋线北移后南方地区依然形成降雨?此时是 2020-06-17 …
急求解一道比热容的题!高空水蒸气遇到寒冷的气流会液化成小雨滴,假设在距离地面800m的地方,小雨滴 2020-06-26 …
如图为下雨天同学挂在教室后黑板水平下边沿上的一些折叠伞,静止的雨伞受到和力;这些伞的金属杆的方向竖 2020-06-27 …
小明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依据答题追分)小明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18千米/时的速 2020-07-21 …
英语翻译语言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对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习语的产生和形成也无 2020-11-23 …
阅读材料:人工降雨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天上的雨就是由云变化而来的.雨水有时能带来洪涝灾害,而干旱区 2020-12-07 …
一道语文句子题.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风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仿写另一句.提示:注意狂风暴雨巨浪呐 2021-01-14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用物理知识可以解释:风雨声是由于空气 2021-01-20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用物理知识可以解释:风雨声是由于空气 2021-01-20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用物理知识可以解释:风雨声是由于空气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