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诗歌《蝉》唐(李商隐)回答问题(1)本诗颔联对“蝉”处境之悲进行了生动表达,被后代诗家誉为“追魂之笔”,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2)诗歌最后一句“警”的具体内

题目详情
阅读诗歌《蝉》唐(李商隐)回答问题
(1)本诗颔联对“蝉”处境之悲进行了生动表达,被后代诗家誉为“追魂之笔”,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
(2)诗歌最后一句“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本诗颌联把“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接触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绿和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末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最相“警”的“警”字在这里是警告、提醒之意。“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钱锺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钱先生指出不仅树无情而蝉亦无情,进一步说明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对我们更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