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和贾岛寻隐者不遇赏析!
题目详情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和贾岛【寻隐者不遇】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作者:【贾岛】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看了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和贾岛寻...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的风格差异用100字分项列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和《 2020-05-20 …
在《劳山道士》中,为什么道士叫王生“俯首骤入,勿逡巡”? 2020-06-06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 2020-06-09 …
崂山道士(节选)文言文解释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 2020-06-13 …
古文理解。崂山道士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古文理解。崂山道士王 2020-06-16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 2020-06-18 …
阅读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诗,完成题。(6分)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2020-06-18 …
《崂山道士》中的练习题崂山道士原文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 2020-06-2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石鼎联句诗序韩愈元和七年十二月四日,衡山道士轩辕弥明自衡下来,旧与刘师服 2020-07-03 …
崂山道士?王曰:“每见师行处,隔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无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一绝,令自咒毕,呼 2020-07-03 …
相关搜索: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和贾岛寻隐者不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