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唐太宗能够求谏纳谏,从谏如流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题目详情
唐太宗能够求谏纳谏,从谏如流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因为唐太宗鼓励进谏,而且愿意纳谏.
唐太宗曾说过.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后来我用弓箭定天下,还不能真正懂得弓箭的好坏;何况天下的事务,我怎么能都懂得?这说明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承认自己并非一切都懂,无所不能.据此,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臣下对自己隐恶扬善,一味顺从、奉承,“则国之危亡,可立而待也”.为了稳固他的统治,唐太宗告诫下属:“君有违失,臣须直言.”并且也确实采纳了不少正确的劝谏.
比如,630年(贞观四年)唐太宗打算大兴土木,兴建洛阳乾阳殿.给事中张玄素说,在国家还未恢复元气的时候,您这样做的过失比隋炀帝还大,甚至会得到同桀、纣一样的下常对如此尖锐的言辞,唐太宗非但没有动怒,而且接受了意见,下令缓建,还重赏了他.又有一次,唐太宗一气之下要判处一名伪造资历的人死刑,大理寺少卿戴胄坚决反对,认为依法应判处流放.唐太宗受到顶撞,十分生气,戴胄仍然据理力争,说:法令是国家取信于天下的凭借,皇帝不能因一时愤怒而杀人.争辩的结果,唐太宗折服了,并且称赞戴胄秉公执法.至于以“犯颜直谏”著称的大臣魏征,更是常常与唐太宗面谏廷争,有时言辞激烈,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他也毫不退让,往往使唐太宗感到难堪,下不了台.不过事后唐太宗能认识到,魏征极力进谏,是为了使自己避免过失.因而先后接受了魏征二百多次批评规劝,还把他比作可以纠正自已过失的一面镜子.魏征病死时,唐太宗非常悲伤,痛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cu,死亡)逝,遂亡一镜矣!”
由于唐太宗鼓励进谏,而且愿意纳谏,所以当时的朝臣一般都直言敢谏.大臣裴矩,原是隋炀帝的宠臣,由于隋炀帝残暴拒谏,他便处处阿谀逢迎,还为隋炀帝出过远征高丽等一些祸国殃民的主意.但在贞观时期,同样是这个裴矩,却能够勇于谏争,他由隋朝的佞(ning泞)臣成为唐朝的净臣,前后判若两人.裴矩能有这样大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唐太宗善干纳谏.
唐太宗李世民从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出发,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臣下的意见能够认真听取,择善而从,甚至有时抑制住皇帝的虚骄心,不计较言辞的冒犯而纳谏,这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皇帝中是无人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