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苦斋记(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

题目详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苦斋记

                                        ()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1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植物之,其味皆苦。        中:遭受。

B.  莫不布而罗生焉。         族:众多。

C.  积热,除烦渴之疾。        已:治疗。

D  则蹑屐登崖            间:间或。

17.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      积水成山,风雨兴

B不知醉醇饫肥之肠          与嬴不助五国也

C.燕坐华堂之上          海运则将徙南冥

D.彼苦,吾之乐          句读不知

18.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是一篇书斋记,起笔交代苦斋方位,第二段写苦斋环境,之后写苦斋生活概况和苦乐志趣,最后点明作记由来,“苦”字成为全文的脉络,贯穿始终。

B.文中举膏粱子弟以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事例,阐明了苦与乐互相倚伏转化的道理,也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C.文章情缘景生、由物及人,前一部分的景、物与后一部分人事、情理浑然一体,既刻画了风物,阐明了哲理,也洋溢着章溢先生及其从者与自然亲近的“苦生活”中的无限乐趣。

D.作者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19.用“/”给文中第二段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乐 与 苦 相 为 倚 伏 者也 人 知 乐 之 为 乐 而 不 知 苦 之 为 乐 人 知 乐 其 乐 而 不 知 苦 生 于 乐 则 乐 与 苦 相 去 能 几 何 哉

2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6.D。(间:闲暇。)

17.B。( B而:表转折。   A焉:句末语气词;兼词,“于此”。   C于:介词,在;介词,到。  D之: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8.B。(后一句有误,“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原文并未有此含意)

19.答案:

乐 与 苦/ 相 为 倚 伏 者 也/ 人 知 乐 之 为 乐/ 而 不 知 苦 之 为 乐/ 人 知 乐 其 乐 /而 不 知 苦 生 于 乐 /则 乐 与 苦 相 去 能 几 何 哉

20.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樵夫的歌声从树林里传出来,他就拍打石头来唱和,没有谁懂得他的乐趣。(采分点:“拊”、“和”,句子通顺1分。)

②即使想效仿农夫仆隶,局促不安逃匿隐藏,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偷生而不可得,岂不是以前的快乐,成为现在的痛苦了吗?(采分点:“虽”、“窜伏”、反问句式,句子通顺1分。)

【附】文言文译文:

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屋子。屋子有十二间,用茅草覆盖它,在匡山的顶部。匡山在处州的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的水从这里流出。山的四面陡峭的山崖拔地而起,山崖上都是青黑色的石头,外边高而中间低。山下有白云,山上多北风。风从北面吹来,大概不能使物甘甜而易于使物味苦,所以植物遭受它,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东西也乐于在这里生长。

于是栀子、黄柏、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苦杕、葶苈、苦参、钩夭这类野草,地黄、游冬、苦葴、苦芑这类野菜,血槠、橡子、皂斗这类果实,苦竹的笋子,无不成丛分布罗列生长在这里。野蜂在它们中间筑巢,采花粉酿蜜,味道也是苦的,山中方言叫它黄杜,初吃极为苦涩难咽,久后就越发觉得它甘甜,能治积热,消除烦燥干渴的病症。那些槚树茶也比一般的茶苦。山中的流水都是从石缝间冲刷而出,那源头向上翻涌汩汩有声,湍急曲折,流进大山谷。水中有很多长着花纹的小鱼,形状像吹沙鱼,味道苦而且有一点辣味,吃了它可以醒酒。

此山离人们居处的地方稍微远了些,只有章溢先生乐于游玩,而跟从的人大多认为那样早出晚归很艰难,所以就选择那些低洼的地方,在这里筑室定居。章溢先生带着几个童仆,清除脱落的笋壳来种植谷子和豆类,吃那些草木的嫩芽和果实。闲时就踏着木屐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有时候向下走到清澈的溪水边。樵夫的歌声传出树林,他就击打着石头跟着唱。世人不理解他的乐趣。

章溢先生说:“快乐与痛苦,是相互依存的。人们只知道快乐是快乐,却不知道痛苦能变成快乐,人们只知道以自己的快乐为快乐,却不知道痛苦是从快乐中产生的,那么快乐与痛苦相离能多远呢!现在的富贵子弟,安坐在华美的屋子里,嘴里不尝试苦菜的滋味,身体不经历农耕的辛劳,睡觉必定是双层垫被,吃饭必定是珍奇美味,出入必定是仆役跟随,这是世人所谓的快乐,一旦运气穷尽福泽停止,困顿产生于意外,却不知醉于醇酒、饱于肥肉的肚肠不可以填塞粗劣的饭食,铺柔软垫褥盖温暖被子的身躯,不可以使用蓬蒿藋草,即使想效仿农夫仆隶,局促不安逃匿隐藏,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偷生而不可得,岂不是以前的快乐,成为现在的痛苦了吗?所以孟子曰:‘上天将要把大任落在某人身上,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赵子说:‘良药使口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言不顺耳却有利于做事。’他的痛苦,是我的快乐;而他的快乐,是我的痛苦。我听说井因为水甜而干涸,李子因为味苦而幸存,夫差因为沉湎于酒而灭亡,勾践却因为尝胆而兴国,不也像是这样吗?”

刘基听了这番话而醒悟,把他的屋子命名叫苦斋,并写了《苦斋记》。

看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畏斋拾银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  2020-04-07 …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人所曾  2020-06-22 …

秀才何岳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  2020-06-23 …

何岳轶事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  2020-06-29 …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畏斋拾银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  2020-07-09 …

文言文阅读畏斋拾银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  2020-07-09 …

何岳文言文中的非取箱也是不是画蛇添足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  2020-07-09 …

现代文阅读(一)现代诗的“有”与“无”《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  2020-07-25 …

帮我解决一篇文言文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  2020-11-15 …

现代诗的“有”与“无”《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  202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