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注】: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
(1)诗歌前四句的景物描写采用了哪些方法?
(2)有人认为,从“惊心时复认邻翁”一句起,诗歌情感发生了变化。你认为呢?请谈谈理由。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注】: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
(1)诗歌前四句的景物描写采用了哪些方法?
(2)有人认为,从“惊心时复认邻翁”一句起,诗歌情感发生了变化。你认为呢?请谈谈理由。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作答本题,注意审题,根据题目要求,只要指出运用的手法即可,不需要分析.根据注释可知,第一句和第四句运用了色彩渲染;“行人半出稻花上”是动景,“宿鹭孤明菱叶中”是静景,动景结合.
(2)作答本题,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诗句阐述自己的理由,无论选择哪个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果选变换,最后表达的情感就是“久别归乡的今昔之感”,如果是没有变化,表达的是“重归故里的亲切和惊喜”.
答案:
(1)色彩渲染、动静结合、映衬(烘托、衬托).(3分)
(2)(4分)答案一:发生了变化.前边几句描写石湖美景,抒发初归石湖的欢快、愉悦之情;“惊心时复认邻翁”起则写原本熟悉的邻翁需要辨认、亲手种植的柳树已经绿荫蔽天蝉声满耳之“惊心”,表达出久别归乡的今昔之感.
答案二:没有变化.前边几句通过描写石湖美景,烘托初归石湖的欢快愉悦之情.后边则通过辨认出了邻翁、寻得了旧日手种之树等情景表现了重归故里的亲切和惊喜.喜悦之情一以贯之.
参考译文:
旭日初照,晓雾迷漾,青红映衬碧空,石湖坐落在横塘岸西、越城之东.
稻花浪上闪露出行人的半截身影,池中菱叶映衬宿鹭白羽格外鲜明.
信步而行就能自知旧日熟识的途径,令人惊心,着意辨识的竟是昔时的邻翁.
当年亲手所种,斜桥水畔的柳树,已是蝉声喧鸣,翠枝拂空.
赏析:
首联“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横塘在苏州城外.贺铸有词云“凌波不过横塘路”,越城东指的也就是石湖了.这两句诗是说当我回到越城东边的石湖时,初升的太阳透过晓雾照在横塘西岸我的身上.我看到青绿色的林雾烘托了深红色旭日,真是像画一样美丽啊.两句诗看似不经意的写景点出回来时的时间和石湖的地理位置,的确是大手笔所为.
颔联“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两句非常简单明了.色调也很是明朗清快.对仗也很工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稻子在这个时节不但长得很高了并且已经开花了,行人们从田间走过只能看到他们的上半身.池塘里菱叶丛中有一只白鹭还懒洋洋的浮在水中不肯动,好像昨天没睡够似的.
前四句先写夏天早晨的景象,色彩绚丽;接着点明石湖方位所在;然后写田野和水塘景象,对仗工整,富有表现力.这四句虽是客观写景,但从中可领略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
颈联“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这两句出现了不和谐.众所周知,律诗的颔联、颈联要求必须对仗.这里“自能”和“时复”就不能对.但是正如《红楼梦》中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所说的,有了奇句子就不管他是否必须对仗工整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信步朝家里走去,奇怪的是自己本身就能走着旧路,好像我离开这儿才不久似的.可当我走到家门口,看到一位老丈好一会儿才认出那是我的邻居时我又不得不感叹岁月的无情流逝了.“朝如青丝暮成雪”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这首诗的感情变化就是从此联开始的,更确切的是从“惊心时复认邻翁”这句变化的.诗中正面点出题中“初归”二字的就是这两句.路是旧时认识的,信步走去也不会走错;几次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地发现他们原来是我的邻居.这两句写初归感受十分真切.
尾联“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两句也是明白如话.这两句进一步延续了上一联变了的情感,也使全诗变得的千转柔肠,耐人寻味.意思是说我回到家里,已经和我记忆中的家不一样了.当年我亲手栽种的斜桥柳还在可因为没人管它,如今无数的鸣蝉在上面已经把它的原本翠绿的叶子扫食尽了.全诗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对事实变迁的感慨却溢于言表,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范成大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把自己完全交给感情,并且又能把握全诗的思路,难能可贵.
(2)作答本题,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诗句阐述自己的理由,无论选择哪个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果选变换,最后表达的情感就是“久别归乡的今昔之感”,如果是没有变化,表达的是“重归故里的亲切和惊喜”.
答案:
(1)色彩渲染、动静结合、映衬(烘托、衬托).(3分)
(2)(4分)答案一:发生了变化.前边几句描写石湖美景,抒发初归石湖的欢快、愉悦之情;“惊心时复认邻翁”起则写原本熟悉的邻翁需要辨认、亲手种植的柳树已经绿荫蔽天蝉声满耳之“惊心”,表达出久别归乡的今昔之感.
答案二:没有变化.前边几句通过描写石湖美景,烘托初归石湖的欢快愉悦之情.后边则通过辨认出了邻翁、寻得了旧日手种之树等情景表现了重归故里的亲切和惊喜.喜悦之情一以贯之.
参考译文:
旭日初照,晓雾迷漾,青红映衬碧空,石湖坐落在横塘岸西、越城之东.
稻花浪上闪露出行人的半截身影,池中菱叶映衬宿鹭白羽格外鲜明.
信步而行就能自知旧日熟识的途径,令人惊心,着意辨识的竟是昔时的邻翁.
当年亲手所种,斜桥水畔的柳树,已是蝉声喧鸣,翠枝拂空.
赏析:
首联“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横塘在苏州城外.贺铸有词云“凌波不过横塘路”,越城东指的也就是石湖了.这两句诗是说当我回到越城东边的石湖时,初升的太阳透过晓雾照在横塘西岸我的身上.我看到青绿色的林雾烘托了深红色旭日,真是像画一样美丽啊.两句诗看似不经意的写景点出回来时的时间和石湖的地理位置,的确是大手笔所为.
颔联“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两句非常简单明了.色调也很是明朗清快.对仗也很工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稻子在这个时节不但长得很高了并且已经开花了,行人们从田间走过只能看到他们的上半身.池塘里菱叶丛中有一只白鹭还懒洋洋的浮在水中不肯动,好像昨天没睡够似的.
前四句先写夏天早晨的景象,色彩绚丽;接着点明石湖方位所在;然后写田野和水塘景象,对仗工整,富有表现力.这四句虽是客观写景,但从中可领略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
颈联“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这两句出现了不和谐.众所周知,律诗的颔联、颈联要求必须对仗.这里“自能”和“时复”就不能对.但是正如《红楼梦》中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所说的,有了奇句子就不管他是否必须对仗工整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信步朝家里走去,奇怪的是自己本身就能走着旧路,好像我离开这儿才不久似的.可当我走到家门口,看到一位老丈好一会儿才认出那是我的邻居时我又不得不感叹岁月的无情流逝了.“朝如青丝暮成雪”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这首诗的感情变化就是从此联开始的,更确切的是从“惊心时复认邻翁”这句变化的.诗中正面点出题中“初归”二字的就是这两句.路是旧时认识的,信步走去也不会走错;几次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地发现他们原来是我的邻居.这两句写初归感受十分真切.
尾联“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两句也是明白如话.这两句进一步延续了上一联变了的情感,也使全诗变得的千转柔肠,耐人寻味.意思是说我回到家里,已经和我记忆中的家不一样了.当年我亲手栽种的斜桥柳还在可因为没人管它,如今无数的鸣蝉在上面已经把它的原本翠绿的叶子扫食尽了.全诗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对事实变迁的感慨却溢于言表,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范成大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把自己完全交给感情,并且又能把握全诗的思路,难能可贵.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填词:上()下(),()手()脚例子:上蹿下跳,指手画脚再写3个上()下(),()手()脚上()下( 2020-03-30 …
照样子解释词语例:手舞足蹈——兴奋袖手旁观——一手遮天——心狠手辣——大手大脚——缩手缩脚——手不 2020-05-16 …
照样子,写词语.(要用两个字回答)例:妙手回春——高明毫不犹豫——()心狠手辣——()一手遮天—— 2020-05-20 …
孙悟空拔下一撮毫毛,一吹变出25个妖怪,其中A种有2头2手2脚,B种有1头1手2脚,C种有1头4手 2020-06-23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18分)大回冯骥才(1)大回姓回,人高马大,手大脚大嘴大耳朵大,人叫他大回 2020-10-30 …
解释词语的意思例:一手遮天——(专横)1.心狠手辣——()2.大手大脚——()3.袖手旁观——()4 2020-11-14 …
关于手的成语填在哪里(急!!!!!!!!!!)眼疾手快心灵手巧手舞足蹈手不释卷心狠手辣得心应手不择手 2020-11-27 …
(附加题)照样子,解释词语。例:一手遮天——专横心狠手辣——大手大脚——缩手缩脚——袖手旁观——手不 2020-12-07 …
“广场,田野,手舞足稻,笨手笨脚,挤眉弄眼,得意忘形,谈笑风生”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运用.. 2020-12-24 …
手心脚心发热是怎么回事宝宝手心脚心发热是怎么回事 2021-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