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满江红•题冷泉亭①宋辛弃疾②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满江红•题冷泉亭宋  辛弃疾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注释】
①乾道六年(1170),三十一岁的辛弃疾,应召在延和殿晋见孝宗,陈奏恢复政见,被任为司农寺主簿,自此在临安做了约近两年无关恢复大计的簿计小吏。在此期间,辛弃疾游学冷泉亭,题写了此词。
②冷泉亭:唐代建筑,在杭州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为西湖名胜之一。诗人故乡济南素有“泉城”之称,他家乡的水光山色也堪与冷泉亭一带媲美。
③琅玕:美石,一说指绿竹。
(1)写冷泉亭并不直奔题面,欲写名泉,先写奇峰,欲写奇峰,先写水木。鉴赏此词上片前五句写水木的诗句。
(2)下片“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写游亭活动,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3)结合诗句分析下片一“恨”字抒发的情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鉴赏诗句,就是分析表达技巧及效果,这里有比喻修辞,“看夹道冠缨拱立”将树木高大比喻为戴冠垂缨的官吏;有拟人,“群仙东下”将泉水声写为群仙乘风东下;有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将看到之景,听到之景结合在一起,有静景,有动景;分析效果可以分析景和情两方面,“景”突出环境的特点,“情”分析人的心理;
(2)分析诗人的形象,就从诗句中分析,能体现诗人什么特征,“鸾凤”汉族传说中的神鸟.比喻贤良、俊美的人,这里喻诗人怀才,但为什么“醉舞”?那只能是怀才不遇,难以实现理想,所以诗人应是怀才不遇,难以实现理想的形象,于是解酒消愁;
(3)分析“恨”字抒发的情感,首先分析“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大意是我的家乡济南的风光景物和这里一样美丽,可恨现在被敌人占领,使我客居江南,有家难归,那情感就出来了,有思念故乡、家国之痛、壮志难酬等情感;

答案:
(1)比喻,树木高大,如戴冠垂缨的官吏;如群仙东下,如珮环叮当.拟人,直节堂堂,树木拱立.写树与水,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写山中林木的静景,泉流是动景.(结合诗句写出1点给2分,两点给3分)
(2)鸾凤之才;醉舞,浩歌的豪情;借歌舞暂且排遣壮志不酬之悲.(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得满分)
(3)冷泉亭周围景物触动作者乡愁,故乡永不得回,作客江南(1分),乡愁联系着家国之痛,诗人南归,北方失地却不能收复,壮志不酬.(2分)

【翻译】
  松竹夹道,劲直挺拔,像衣冠整齐的官吏一样,拱手而立.逐渐进入青翠的山谷,泉水声像群仙乘风东下,身上的佩环发出铮铮响声.谁能相信耸立在西湖边的这座千丈山峰,会是从天竺(印度)飞来的呢?这飞来峰是当年仙人用玉斧从方壶山削下来的,现在没人知道了.
  泉水滋润了山间的草木,浸湿了溪畔的美石.跨过小桥,登上高亭,俯视清澈碧绿的潭水.乘醉起舞,摇动鸾凤似的身影;放声高歌,莫要使潭底的鱼龙悲泣.我的家乡济南的风光景物和这里一样美丽,可恨现在被敌人占领,使我客居江南,有家难归.

【赏析】
  此词写景亦颇具匠心,欲写名泉,先写奇峰,欲写奇峰,先写水木.层层牵引,种种铺垫,使冷泉周遭的景物形成绝佳的陪衬,刻画得十分着力.虽写景状物,但时时不忘寓情于景,情景浑融一体.词作自杉树写起,两排傲然挺立之木,其状恰如朝堂上拱手而立的官员,杉树之遒劲刚直,令人不禁暗叹人不如树.以此为喻,作者深寄怀抱,倘所有官员均如杉树之堂堂正气,定能收复国土、重返故乡.
  上阕写冷泉亭附近的山林和冰来峰.自上而下,从附近的山林和流泉曲涧写起.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说山路两旁,整齐排列的高大的树木,象戴冠垂缨的官吏,气概堂堂地夹道拱立.这在修辞上是拟人手法;在句法上是形容句置在主句之前.“直节堂堂”,形容“拱立”的树木高大挺拔,倒戟而出,形成突兀雄伟的气势,并寄托了作者的志趣;
  第二句绾合上句,并形容树木枝叶的茂盛垂拂.“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说两旁翠绿溪谷的流泉,渐次流下,声音琤琤琮琮,像神仙衣上的环佩叮当作响一样.其意本于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这也是拟人的写法.上一层以列队官吏拟路旁树木,有气势,但读者不易领会,稍嫌晦涩;这一层比拟,由粗入细,形象自然、优美,比较容易理解.“辛词才气横溢,常不择粗细”,信手拈来,但都能灵活驱使,此处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下面四句,集中写飞来峰,由“谁信”二字直领到底.飞来峰并不高,但是形势奇矫如灵鹫《淳祐临安志》引晏殊《舆地记》说:“晋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兹山,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因挂锡造灵隐寺,号为飞来峰.”岩有矫龙、奔象、伏虎、惊猿等名称,是因为远看有高峻之感.“天峰飞堕地”,状飞来;“傍湖”,指在西湖之滨;“千丈”,状高;“青壁”指山峰,承“天峰堕地”;“开”承“飞”字.“谁信”二句描写飞来峰,气势雄伟,但和起两句比较,则辞意细密,峭而不粗.“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玉斧泛指仙人的神斧;方壶,《列子•汤问》所写的海上五个神山之一.句中意思是:飞来峰像是仙人用“玉斧”削成的神山一样,可惜时间一久,沧桑变幻,现在已无人能认识它“当年”的来历和面貌.以补充解释、描写飞来峰作结,调子转为舒和.
  下阕写游亭的活动及所感.
  “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写亭边的木石.琅玕,美石;琼珠,即秋露.因秋露结成琼珠般的水点下滴,所以木石都呈湿润.这四句形式平列,但前后有因果关系.“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上句写游亭,下句写冷泉秋天流水澄清如碧玉.
  以上几句,调子承上阕的歇拍,仍然舒和.“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转写自己游亭活动,触动豪情和身世,调子又转为豪迈激昂.”“醉舞”句写豪情,“鸾凤”自喻,“浩歌”句写感慨,“鱼龙”因泉水而联想.“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这二句正可说明其内在与复杂的原因.
  作者的家乡在历城(今济南),是山东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胜地,原有著名的七十二泉,其中也有叫冷泉的;那里大明湖、趵突泉附近有许多著名的亭子,如历下亭、水香亭、水西亭、观澜亭等,也有可观的美景“风物本吾家”,即谓冷泉亭周围景物,有和作者家乡相似的地方.作者南归之后,北方失地未能收复,不但素愿难酬,而且永难再回故乡.只能长期在南方作客,郁郁不得志,因而触景怀旧,便有了无限伤感.要想排遣这种伤感,只能通过醉中的歌舞,但事实上是排遣不了的.
  话说得平淡、含蓄,“恨”却是很深沉的.这个“恨”,不仅是关系个人思乡之“恨”,而且是关系整个国家、民族命运之“恨”,自然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同情.这首词由西湖景物触动作者的思乡之情联想到国家民族的悲哀,表达含蓄悲愤深广;写景形容逼肖,而开阖自然.它并非作者刻意经营之作,却能见出作者词作的风格特点和功力.
  在艺术手法上,特色有二.其一,写冷泉亭并不直奔题面,而是挥洒笔墨,着意渲染周围环境,使读者颇有曲径通幽、胜景迭至的盼望感.这就如绘画画水时“写水之前后左右”.其二,笔法摇曳多变,恍如游龙飞舞,创造出清奇灵幻的艺术胜境,引人遐思.
看了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满...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