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18到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18到19世纪英国的农业发展

题目详情
18到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
18到19世纪英国的农业发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一、英国农业革命的含义
英国农业革命发生在1750—1880年间,是因为在此期间引进新的农作物和实行轮种,土地集中发展到大农场,农作物生产和畜牧业混合体制发展到了顶点.英国农业革命由相关的三个变化组成,即农业生产力和生产率的提高、农业生产制度的变化及生产技术的革新,以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并且适应人口增长为标志.
农业革命就是英国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在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和农业制度领域进行的变革.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包括诺福克四茬轮制的推广、新型作物的引进、新式农具的使用等.制度性的变革包括土地私有权的确立、议会圈地运动的推广及租地农场的兴起.制度性因素是技术性因素得以推广的前提条件.
二、农业革命的内容
农业革命是英国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在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和农业制度领域进行的变革.因此,内容分为两大方面:
(一)生产技术领域的变革
1、新作物的引进和畜牧改良.在农业革命中,一系列新作物涌现出来,如萝卜、三叶草、马铃薯、苜蓿、漂浮水草等.17世纪.英格兰人从荷兰引进了良种牛,并与本地牛相结合,培育出较为优良的牛种.牧草的种植及管理方法由粗放型转变为精耕细作型,尤其是灌水牧场的发明,使英国农民饲养的牲畜显著增多,畜牧业与种植业之间开始形成良性循环,这使得英国畜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7世纪的农场主已经注意到畜牧业的生产技术改革.譬如在1780年白津汉郡北部的富尔纳地产上,农场主对草地施用肥料,包括栏肥、城镇的人粪、河泥灰、石灰和钾碱.这说明农场主开始注意从提高草的质量和产量的角度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和培育畜牧良种.
2.诺福克四茬轮制的推广.16世纪开始,英国东部地区的农场主找到一些有效利用休耕地的方法,其中一种是利用耕地种植两种新作物:萝卜和豆科植物.萝卜是16世纪初从荷兰引进的一种花园蔬菜,农民起初只有在宅后菜园种植,在农业革命时期逐渐成为大规模种植的农作物.种植萝卜的优势有二:一是控制野草生长;二是提供牲畜的饲料.农民也可以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萝卜,增加收益.这两种新作物的种植产生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效应:减少休耕土地又增加了牲畜饲料生产,充足的饲料可以饲养更多的牲畜,同时又生产更多的肥料,肥料的增加又提高了土壤的肥沃,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轮作制应运而生,豆子与大麦夹种,萝卜种在两季粮食之间,休耕地被充分利用起来.小麦、萝卜、大麦和豆子连续轮种,这就是广大的农业基本生产者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而发明的诺福克轮作制.第一年种小麦,第二年种萝卜,第三年种大麦,收完大麦种三叶草、黑麦芽,第四年收割三叶草和黑麦.萝卜用以喂牲口.饲料通过牲口转化为大量的粪肥,不仅肥了牲口,而且提高了地力,增加了谷物产量.
3.农具的改进.从16世纪开始,在东部英格兰的部分地区引进了荷兰犁.这种犁较为轻便,由两匹马挽犁.1730年,迪斯尼.斯坦思和约瑟夫.福尔杰姆对荷兰犁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发明了罗宾汉犁.1731年,杰斯诺.图尔发明了播种机.同时,图尔设计并制作了马拉锄.它可以除掉两行作物间的杂草,并使土壤碎化.18世纪末,苏格兰出现了打谷机.拿破仑战争期间(1793—1815年),打谷机得以广泛推广.
(二)制度领域的变革
1.议会圈地运动的推广,这是消除公共权力最常见的方法.农业革命前,人们按照敞田的方法对土地进行管理.敞田制基本上是共耕制,种什么作物、什么时候播种和收割,皆由村社集体协议而定.庄园上的土地分为领主自领地和佃农的份地,这两种土地交织在一起,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干湿状况、距村庄的远近,户均分配土地.佃农分的土地称为条田.每块土地都插在他人的土地中间,这种位置就产生大量的、多少是要费钱而令人为难的地役或义务,不可能设围,必须在适于耕作的土地上做出许多从教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的小路.如果每个业主都要独立的行动,那么,这种不方便的错综就恶化为完全混乱.就是按照共耕制的规则操作.耕作和收获方式更需要合作.随着农业市场化趋向的加强,敞田制愈益成为技术革新的障碍.比如,要推广诺福克四茬轮作制,首先要改变可耕田的分布状况.随着市场交换的发展,人们迫切要求将分散得支离破碎的条田集中起来,迫切要求打破敞田制下的共权,确立私权,以便自主地决定生产和经营.消除土地上共权的手段多种多样.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法律的一般程序来消除公共权利.常见的是所有权统一法,即土地及其公共权都属于一个人.在这种情形之下,个人可以购买一块土地及土地上的共权,然后消除这些共权,将土地圈围起来.在不存在所有权统一的状况下,也能消除共权,其前提条件是享有这些共权的人通过达成协议来消除共权,它往往通过协议性圈地运动的方法达到消除共权的目的.协议性圈地运动往往要得到衡平法庭的批准,方能生效.其批准的前提是假设人们在该土地上存在着争议,衡平法庭在解决争议的名义使其通过的决议得到人们的认可.协议性圈地运动的做法在17世纪十分流行.18世纪起,最常见的消除共权的方法是议会圈地.其程序归为:向议会递交一份请愿书要求圈地;议会允许递交一份关于该地区圈地的议案;圈地议案要得到议会两院的同意;如果议案被议会通过,议会就会组织一个圈地委员会到村子中进行分地;圈地委员会到所有的地主家取证,而后分配土地.议会圈地运动使圈地的程序简化了.通过圈地运动的方式,英国逐渐确立了个人土地产权.地主逐渐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然后又向农场主出租.
2、租地农场的兴起.农业革命前夕,人们以传统的方法使用土地,其中公薄持有地最为常见.租地者租地时,往往在庄园法庭取得一份文书记录,以兹证明,这种地叫公薄持有地,其租种者为公薄持有农.16世纪起,许多公薄持有地被使用权租赁的土地经营方式所替代.这种租地契约可长达数年,或通常为一代、两代,地租由数额巨大的过户费和数目较小的年租金组合而成.到17世纪晚期,反映土地年收入的地租形式在英格兰东部普遍推广.于是,习惯佃户消失并为租地农场主替代,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兴起.
无论是议会圈地,还是租地农场的兴起,都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一步明晰的过程,并最终使英国确立了土地私有的产权.
三、 农业革命的贡献0
(一)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后备军
英国近代农业革命导致了英国农村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工业革命准备了一支雇工后备军.
英国近代农业革命是通过第二次圈地运动实现的.在农业革命过程中,由于敞田不断被地主圈占,因而各类小自耕农失去了公地的使用权,加上工厂制度对小手工业的冲击,小自耕农赖以生存的条件不存在了.即便是较富裕的自耕农亦应付不起高昂的圈地费用而放弃了圈地的奢望.随着圈地运动的迅速发展,小自耕农作为英国社会中的一个阶级消失了.在农村,大地产制逐渐形成并占据统治地位.1700年,贵族拥有的土地达15%-20%,1780年则达20%-25%.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100-2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数有3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与此相对应的便是自耕农的衰落和消失.到19世纪中叶,小自耕农只在偏僻的地区残存着,原来的小自耕农随着土地所有制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他们本身也发生了分化,有较少数的成为农场主,一部分沦为大农场主的雇工或移往国外,而绝大部分流入了大工业所在地的城市,任其命运由大工业支配,成为大工业的劳动力后备军.正是这些人涌入城市,才使英国工业革命能够顺利进行.
可见,由于圈地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土地兼并和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劳动力的重要来源.
(二)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原料,为城镇人口提供粮食
工业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扩大了对工业原料和粮食的需求.仅在18世纪,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羊毛产量就增加了一倍,羊肉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兽皮、油脂等工业原料也有相当的增长.圈地以后,畜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三叶草、驴喜豆、黑麦草等饲料作物比以前更加广泛的推广开来,冬饲料问题得以解决,牲畜饲养量很快上升.在人们的记忆中,诺福克郡一半土地种的都是羊的饲料,同时,另一半土地却好像世界上其他土地一样长着美好的大麦和黑麦,此外还有大量小麦.在农业革命过程中,还引种了纺织业所需要的茜草、靛蓝、菘兰等染料作物及大麻和亚麻等纤维作物.
农业生产的发展部分地满足了迅速发展的人口对食品的需求.1701年-1801年期间,英格兰人口增加了72%,而食品自给率从101%降为90%,仅降低了11个百分点.
总之,农业革命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兽皮、羊毛、大麻、植物染料、淀粉、脂肪等工业所需的原料,而且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增加的粮食和畜产品.
(三)农业革命扩大了国内工业品市场
长达三四百年之久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使农民的土地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新贵族和农场主手里,变成资本主义经营必需的资本;另一方面农民失去土地后不得不接受雇佣劳动,变成产业后备军.农民由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以及家庭手工业的破产,这些都促使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的扩大.马克思说: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特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以前,农民家庭生产并加工绝大部分供自己以后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原料,现在这些生活资料和原料变成了商品;大租地农场主出售它们,手工工场则成了它们的市场.以前由于大量小生产者独立经营而造成分散各地的许多买主,现在集中为一个由工业资本提供的市场.由于农民被剥夺了土地,不能像以前那样纺纱织布,现在只能到市场上去购买,人们对穿着的需求自然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同时由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中需要大量的农机、农具、化肥等,也必须由工业生产出来,从而就大大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市场,对工业革命的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金
通过农业革命,地主们把地租提高了一倍或几倍,使收入成倍增加.那些按资本主义方式亲自经营地产者,收入增长更快.大农场主和富裕农民也从农业成产的发展中获益.这些人手中积攒了相当数量的剩余资本,他们除了向农业投资以外,还大量的向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投资.地主们对修建运河、公路和铁路表现出特殊的兴趣,有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煤矿的运输问题,有的是为了运进农业所需设备和运出农产品.据调查,修建铁路提高了农场出租的收益,因距车站远近不同,出租收益可提高5%-20%不等. 英国第一条运河的开凿人布里奇沃特公爵是大地主兼煤矿主.在1758-1801年间通过165个运河法中,至少有90个与运煤有关.在这期间运河公司发行的1300万英镑股票中,大部分被地主认购.
18世纪圈地运动促使了乡村银行的发展,通过这些银行的集资渠道,英格兰南部、中部和东南部农村的游资转移到西北部新兴的工业区,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等提供了资本.
(五)农业革命使英国的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使英国率先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
通过英国近代的农业革命,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不仅大片土地免于休耕,而且进一步开垦荒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据资料推算,17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耕地总面积为2200万英亩,到1851年时达2470万英亩.
农业劳动生产率,就是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根据侯健新先生的计算:13-14世纪,一个典型的英国农产一年内生产的粮食为103蒲式耳(或2369公斤).15=16世纪,提高到240蒲式耳(或5520公斤).
英国农业革命使英国率先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的生存危机的困扰,进入了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又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16世纪至18世纪之间,欧洲除英国和荷兰外,其他国家的人口又经历了一起一落的两个阶段,几乎是重复了1000年-1400年人口变动的历程.而英国和荷兰正是由于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开始摆脱人口一起一落循环变动的马尔萨斯陷阱.
四、小结
农业革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逐渐由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让渡给工业.这一过程是劳动力、粮食、市场、资金等资源配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是经济发展重心由农业移向工业的过程,是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诸多贡献的过程.同时工业革命反作用于农业革命,一方面加速了圈地运动,促进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的建立和集中,农产品逐渐商品化,促使自耕农消失;另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变革.所以农业革命就是英国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在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和农业制度领域进行了变革.
英国农业革命说明,制度性因素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在一定的制度下,现存技术才能被人们更好的利用,形成不断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使劳动生产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农业革命之初,英国不少郡的村庄就充满了兼营农业和手工业的劳动者,他们一只脚踏在田间,一只脚踏在风箱上.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使这些劳动者最终脱离了农业,成为工商业资产阶级或雇佣工人.可见,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