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子夜吴歌的作者是谁?山居秋暝的作者是谁?
题目详情
子夜吴歌的作者是谁?山居秋暝的作者是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子夜吴歌秋歌 子夜吴歌·秋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 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咏秋.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万户:千家万户.
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棰打.
吹不尽:吹不掉之意.
玉关:玉门关.这两句说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远方征人的怀念.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罢:结束.
赏析: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是那样执着,一往情深.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朴素自然,流丽婉转,真切感人.
1)有人称“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好”在何处呢?请作简析;
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好”在;
“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
(2)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去末二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
不同意;
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语.而从内容上看,李白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多么有意味的诗境呵!须知这俨然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亦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 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咏秋.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万户:千家万户.
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棰打.
吹不尽:吹不掉之意.
玉关:玉门关.这两句说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远方征人的怀念.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罢:结束.
赏析: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是那样执着,一往情深.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朴素自然,流丽婉转,真切感人.
1)有人称“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好”在何处呢?请作简析;
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好”在;
“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
(2)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去末二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
不同意;
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语.而从内容上看,李白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多么有意味的诗境呵!须知这俨然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亦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看了 子夜吴歌的作者是谁?山居秋暝...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六年级语文(上)期末冲刺一百分期末冲刺(1)的阅读短文①怎么写?内容:春天的山是绿色的,夏天的山也 2020-04-08 …
山居秋暝山居啥意思 2020-04-25 …
子夜吴歌的作者是谁?山居秋暝的作者是谁? 2020-06-12 …
有关秋韵的阅读答案秋韵宗璞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 2020-06-16 …
英语翻译赠惠律大师唐·刘昭禹秋是忆山日,禅窗露洒余.几悬华顶梦,应寄沃洲书.风月资吟笔,杉篁笼静居 2020-06-19 …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2020-07-08 …
求古诗:山居秋暝答案本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首联紧扣诗题,点名了、、三要素.“空 2020-07-24 …
的意思唐·王维·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2020-07-26 …
秋韵的读后感.秋韵宗璞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秋韵的读后感.秋 2020-11-24 …
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秋天的山呀,可不再是一个颜色的。下了一场秋霜后,你看吧,有的树林变成读下面 2020-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