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和“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的意思
题目详情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和“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的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公孙丑上
“敢问夫子恶乎长?”①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②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元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 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③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4)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⑤,心勿忘,勿助长也.元若 宋人然:宋人有闵(6)其苗之不长而揠(7)之者,芒芒然(8)归,谓其人(9) 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11)苗者也;助之长 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12)知其所蔽,淫辞(13)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14) 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 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注释】①这一段系节选公孙丑与孟子的对话.问这句话的是公孙丑.②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③慊:快,痛快.(4)告于:名不详, 可能曾受教于墨子.⑤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6)闵 :担心,忧愁.(7)揠:拨.(8)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9)其人,指他家里的人,(10)病,疲倦,劳累,(11)耘,除草. (12)诐(bi)辞:偏颇的言辞.(13)淫辞:夸张、过分的言辞.(14)遁辞: 躲闪的言辞.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呢?”
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活.”
“敢问夫子恶乎长?”①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②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元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 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③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4)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⑤,心勿忘,勿助长也.元若 宋人然:宋人有闵(6)其苗之不长而揠(7)之者,芒芒然(8)归,谓其人(9) 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11)苗者也;助之长 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12)知其所蔽,淫辞(13)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14) 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 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注释】①这一段系节选公孙丑与孟子的对话.问这句话的是公孙丑.②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③慊:快,痛快.(4)告于:名不详, 可能曾受教于墨子.⑤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6)闵 :担心,忧愁.(7)揠:拨.(8)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9)其人,指他家里的人,(10)病,疲倦,劳累,(11)耘,除草. (12)诐(bi)辞:偏颇的言辞.(13)淫辞:夸张、过分的言辞.(14)遁辞: 躲闪的言辞.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呢?”
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活.”
看了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循?逆: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姑,戚不敢言.戚:根 2020-06-27 …
①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②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③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④夫镘易能,可力焉 2020-06-29 …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 2020-07-11 …
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在《新史学》写道:“夫所以必求其公理公例者,非欲以为理论之美观而已,将以 2020-07-30 …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句话是 2020-11-03 …
对这几句论语做几句评论每条50字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2,执德不 2020-11-03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 2020-11-26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2020-12-17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2020-12-22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