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边这篇文章,然后答题。括号里的文字是注释。说起中国的史书,《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
阅读下边这篇文章,然后答题。括号里的文字是注释。
说起中国的史书,《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再早虽然还有《尚书》、《国语》、《左传》、《战国策》等,但《尚书》、《国语》、《战国策》,都是记言的史,不是记事的史。《春秋》和《左传》是记事的史了,可是《春秋》太简短,《左传》虽够铺排的,而跟着《春秋》编年的系统,所记的事还不免散碎。《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成书;二十四史里,《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这称为“正史”。《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二则,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经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大概东汉、魏、晋到唐,喜欢《汉书》的多,唐以后喜欢《史记》的多,而明、清两代尤然。这是两书文体各有所胜的缘故。但历来班、马并称,《史》《汉》连举,它们叙事写人的技术,毕竟是大同小异的。
《史记》虽然窃比《春秋》,却并不用那咬文嚼字的书法(这里指笔法、写法), 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 。书里也有议论,那不过是著者牢骚之辞,与大体是无关的。原来司马迁自遭李陵之祸,更加努力著书。他觉得自己已经 身废名裂 ,要发抒心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他在《报任安书》和《史记自序》里引了文王以下到韩非诸贤圣,都是发愤才著书的。他自己也是个发愤著书的人。天道的无常,世变的无常,引起了他的慨叹;他悲天悯人,发为牢骚抑扬之辞。这增加了他的书的情韵。后世论文的人推尊《史记》,一个原因便在这里。
《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绩,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史家称为“纪传体”,因为“纪传”是重要的部分。古史不是断片的杂记,便是顺按年月的纂录;自出机杼,创立规模,以驾驭去取各种史料的,从《史记》起始。司马迁的确能够贯穿经传,整齐百家杂语,成一家言。他明白“整齐”的必要,并知道怎样去“整齐”:这实在是创作,是以述为作。他这样将自有文化以来三千年间君臣士庶的行事,“合炉而冶之”,却反映着秦汉大一统的局势。《春秋左氏传》虽也可算通史,但是规模完具的通史,还得推《史记》为第一部书。班固根据他父亲班彪的意见,说司马迁“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直”是“简省”的意思;简省而能明确,便见本领。《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
《汉书》的名称从《尚书》来,是班固定的。他说唐虞三代当时都有记载,颂述功德;汉朝却到了第六代才有司马迁的《史记》。而《史记》是通史,将汉朝皇帝的本纪放在最后头,并且将尧的后裔的汉和秦、项放在相等的地位,这实在不足以推尊本朝。况《史记》只到武帝而止,也没有成段落似的。他所以断代述史,起于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共十二世,二百三十年,作纪、表、志、传凡百篇,称为《汉书》。班固著《汉书》,虽然根据父亲的评论,修正了《史记》的缺失,但断代的主张,却是他的创见,他这样一面保存了文献,一面贯彻了发扬本朝功德的趣旨。所以后来的正史都以他的书为范本,名称也多叫作“书”。他这个创见,影响是极大的。他的书所包举的,比《史记》更为广大;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尽在其中。
书里没有世家一体,本于班彪《后传》(共65篇,班彪作)。 汉代封建制度,实际上已不存在 ;无所谓侯国,也就无所谓世家。这一体的并入列传,也是自然之势。至于改“书”为“ 志 ”,只是避免与《汉书》的“书”字相重,无关得失。但增加了《艺文志》,叙述古代学术源流,记载皇家藏书目录,所关却就大了。《艺文志》的底本是刘歆的《七略》。刘向、刘歆父子都曾奉诏校读皇家藏书;他们开始分别源流,编订目录,使那些“中秘书”渐得流传于世,功劳是很大的。他们的原著都已不存,但《艺文志》还保留着刘歆《七略》的大部分。这是后来目录学家的宝典。原来秦汉之后,直到成帝时,书籍才渐渐出现;成帝诏求遗书于天下,这些书便多聚在皇家。刘氏父子所以能有那样大的贡献,班固所以想到在《汉书》里增立《艺文志》,都是时代使然。司马迁便没有这样好运气。
《史记》成于一人之手, 《汉书》成于四人之手 。表、志由曹大家(即班昭——班固之妹,嫁给曹世叔。“家”通“姑”)和马续补成;纪、传从昭帝至平帝有班彪的《后传》作底本。而从高祖至武帝,更多用《史记》的文字。这样一看,班固自己作的似乎太少。因此有人说他的书是“剽窃”而成,算不得著作。但那时的著作权的观念还不甚分明,不以抄袭为嫌;而史书也不能凭虚别构。班固删润旧文,正是所谓“述而不作”。他删润的地方,却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史书叙汉事,有阙略的,有隐晦的,经他润色,便变得详明;这是他的独到处。汉代“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他实在表彰得更为到家。书中收载别人整篇的文章甚多,有人因此说他是“浮华”之士。这些文章大抵关系政治学术,多是经世有用之作。那时还没有文集,史书加所搜罗,不失保存文献之旨。至于收录辞赋,却是当时的风气和他个人的嗜好;不过从现在看来,这些也正是文学史料、不能抹煞的。
班、马优劣论起于王充《论衡》。 他说班氏父子的著作文义浃备,纪事详瞻 (浃,周密。赡,丰富,充足), 观者以为胜过《史记》。王充论文,是主张华实俱成的。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他所说的华,便是辞赋化 。《史记》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出排偶,句子也长了。这正是辞赋的影响。自此以后,直到唐代,一般文士,大多偏爱《汉书》,专门传习,《史记》的传习者却甚少。这反映着那时期崇尚骈文的风气。唐以后,散文渐成正统,大家才提倡起《史记》来;明归有光及清桐城派更力加推尊,《史记》差不多要驾乎《汉书》之上了。这种优劣论起于二书散整不同,质文各异;其实是跟着时代的好尚而转变的。
1.根据这篇文章第1段所述,在下表的冒号后面填入文中提到的书名。
最早的有系统的史书:
2.“各有所胜”的“胜”字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段是发挥这个意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为什么把“身败名裂”的“败”字换成“废”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整齐”的意思是:
[ ]
A.剪裁文章,使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完整。
B.“整”指内容的条理性,“齐”指体例的一致性。
C.对材料加以取舍和剪裁,使结构完整,体例划一。
D.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取舍材�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搜
3亿+用户的选择
解析:
1.最早的有系统的史书:《史记》、《汉书》(如果多答了《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不扣分)。 记言:《尚书》、《国语》、《战国策》 记事:《春秋》、《左传》、《史记》、《汉书》 太简单:《春秋》 较详细:《左传》、《史记》、《汉书》 编年体:《左传》 纪传体:《史记》、《汉书》 通史:《史记》 断代史:《汉书》 2.“胜”:长处,优越之处(意思相符即可)。最后一段发挥了这个意思。 3.指司马迁受宫刑的遭遇。如用“遭李陵之祸”、“受刑”等字样也可。 4.D 5.它文简洁、叙事翔实,不夸饰善事,不隐瞒坏事(大意相同即可) 6.文中“封建制度”指的是我国古代的分封(封国建君)制度,不是指封建主义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和文中的“封建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7.A 8.班固 班昭(或曹大家) 马续 班彪 9.他说班氏父子的著作“文义浃备,纪事详赡”,观者以为胜过《史记》。王充论文,是主张“华实俱成”的。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他所说的“华”,便是辞赋化。(第一处如果把逗号放在引号内不给分。) 10.要点:①两书的体例,②在史书中的地位、渊源(源头),③文体各有所胜。
如何美式英语口语水平我想要大家推荐一下一本比较全面的口语书,就是比较常用的句子、句型,甚至俚语都包括 2020-03-30 …
遇到相反数的题怎么写?例如-(-3)-(+3)+(-3)+(+3)这种题是不是只看括号里的?括号外 2020-04-08 …
英语翻译1.---哪里是读书最佳的地方?---图书馆.---Whichplaceis_______ 2020-05-14 …
求英语大神,必会顶你!哪里是读书的最佳地方?用英语Whichplaceis________read 2020-05-15 …
不要发出噪音!这里是图书馆.用英语咋说 2020-05-23 …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解释词语含义隽永可贵:捉襟见肘:简要概括书对我一家三代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后一 2020-06-28 …
化学式里含括号的用括号括起来的都是根,那这些化学式里涵括号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呢?括号外面的数字什 2020-06-29 …
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个————(文雅有礼貌)的人,上起课来————( 2020-07-04 …
英语翻译四、写的技能(一)写的技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英语教学中的写是指书写和写作.书写包括字母、 2020-07-23 …
根据括号里的提示用“根据括号里的提示用“ABCC”式的成语填空.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位(文雅、有礼貌) 2020-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