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是怎么得来的?

题目详情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是怎么得来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夜郎自大
读音:yìe láng zì dà
词义: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典故: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但这成语其实是一段误读的历史.
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敦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
夜郎自大成语至迟清代已广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
其实夜郎国君并非妄自尊大向汉王朝叫板.夜郎是僻处大山的方国,即便现在交通也多受限制,两千多年前更是山隔水阻,偶有山外客来,急于打听山外世界,实为人之常情.不过,一个有偏误的成语,不经意间广泛宣扬了一个古国的历史,至少,在最广大民众中恒久延续了一个古代的记忆,这又是成语作者不曾想到的.
司马迁在这个故事里叙述了夜郎国和汉朝的一个外交事件,其实当时夜郎王和滇王都只是因为没有信息的朴素的发问.就象一个农民,第一次进城里,然后问,城里粮食产量高还是我们乡下产量高啊?这样的问题虽然有点可笑,但并不至于说成“自大”.
后世“夜郎自大”之谓,实为大国沙文主义.
成语“夜郎自大”由是全世界皆知,其涵金量不可低估.
造句: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扩大视野,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
词义:比喻妄自尊大
原文:选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及元狩元年①,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②,言居大夏时见蜀布③、邛竹杖,使问所从来④,曰:“从东南身毒国⑤,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⑥”.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⑦,诚通蜀⑧,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⑨,指求身毒国⑩.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11).岁余,皆闭昆明(12),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13)?”及夜郎侯亦然(14).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注:
①元狩:汉武帝第四个年号(前122-前117).②使:出使.大夏:西域国名.来:回来.③居:呆在.④使问:派人询问.所从来:从何地弄来.⑤身毒国:古代国名.或译作“天竺”、“天毒”、“乾毒”等.⑥市:买.⑦隔:阻隔.⑧诚:若.⑨间:走小路,捷径.⑩指:通“旨”,意旨.求:找到.(11)为求道西:为他们寻找西去的道路.十余辈:指滇国派出找寻西去之路的十多批人.(12)闭:阻塞.(13)孰与:与……比,哪一个…….(14)然:如此.
译文:
待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呆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张骞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他们到达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过了一年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
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看了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是怎么得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