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诏书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朝代

题目详情
诏书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朝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制的国家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汉承秦制,唐、宋废止不用,元代又恢复使用.明代用诏书宣布重大政令或训诫臣工.
 西周
  诏书在西周时分为「诰命」和「敕命」两种,原是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
  秦汉
  秦始皇于前221年一统天下后,自以为功绩胜过以往三皇五帝,于是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秦亡后,汉朝继起,基本上承袭了秦朝的制度.而其中诏旨的写作格式,汉代的开头大多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 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有这麼一段论述:“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的诏令与汉代相仿,但皇帝即位诏书中多有「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一语.重要原因大概是当时朝代更替频繁,每几十年便更替一次,使皇帝都强调其统治乃天意,他人不得违天.
  隋唐
  唐代诏令分为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七种形式,一般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颁行,其中有严格规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复奏而施行之.小事则署而颁之.」(《唐六典》卷8门下省「事中」条).所以在颁行的制书之首往往是「门下」两字,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而天命所归的话往往见于皇帝的即位诏令中,与魏晋南北朝时略同.而西周时的「诰命」与「敕命」在此时专指帝王授官、封赠的命令.
  宋
  宋代的诏令虽继承唐代,但有所变化.宋代皇帝的诏令,不论事情大小,「非经二府者,不得施行」,但此处二府系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诏令起草工作都是由中书门下议,学士为之,故许多重要诏令开头与唐代一样,都是「门下」二字.如《宋大诏令集》所载从宋太祖到宋徽宗八位皇帝的即位赦文均以门下置于篇首,同时,《宋大诏令集》中所存的诏令中,以「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的亦占有相当比例.
  元
  元代以蒙古语为国语,故以「国语训敕者曰圣旨,史臣代言者曰诏书」.蒙文和汉文诏书开头都使用「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的套语.其中「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是蒙文,意为「天眷命」.
  明
  明代加强中央集权,对于「天命」之说亦广加利用.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因而其诏书的开头就是奉天承运.
  另外,明朝规定亲王、群臣上表笺,都得有「天眷命,统驭万方」或是「天受命,君师宇内」等字样,节日朝贺须用「天永昌」,皇帝郊祀称自己为「嗣天子臣」,其使用的音乐头一句就是「荷蒙天地兮,君主华夷」、皇帝结婚的纳采制词首句也是「朕承天序」,皇帝的宝玺则有「皇帝奉天之宝,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字样等等,都认为明朝政权的统治出自天意.此时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
  而对于民间的祭拜天地行为则视为亵渎神明,须杖七十,真似「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清
  清承明制,其诏书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中间为主文,结尾则以「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布告中外,咸使闻知」为多.诏书以外,清代还有制辞(即制书).其开头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云.
  清代诏书多用大幅染黄纸书写制成.所谓染黄纸,是将纸放入黄柏树汁浸染至灭白为止,以达到防虫灭菌的效果.诏书纸高约八九十厘米,横宽视文字内容长短而定,长者可达五六米,表裏二层成长卷式样,虽大却十分坚固,不容易破损.
  诏书文字为墨笔楷书,均为满汉合壁,汉文位於右方,竖行往左书写;满文位於左方,竖行往右书写,多用朱圈句读,与一般文书不加标点不同.纸张接缝处正面正中位置盖有骑缝印,印用『皇帝之宝』,正文之後另起一行偏上位置书写年号及年月日期,并骑年盖月铃用『皇帝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