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次韵尹潜感怀陈与义①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共说②金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次韵尹潜感怀
陈与义①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共说②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②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
18.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7.AC
18.①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 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才不得展的愤懑。(2分)②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2分)③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2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题干“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答题关键词“不正确”,选项中,A“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C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周莘(字尹潜)是陈与义的诗友,其诗亦学杜甫。陈与义避乱襄汉、转徙湖湘之际,和周屡有倡和。此诗即其中之一,是一首因巨大历史事件引发无限感慨的政治抒情诗。 靖康之变后,高宗即位,国祚似可中兴,但其实仍无宁日。建炎元年(1127)冬至二年(1128)春,金兵三路南犯,将宋高宗赶至扬州。二年冬至三年(1129)春,金兵又大举南下,连陷徐、泗、楚三州,直逼扬州,高宗仓惶渡江,经镇江、常州、吴江、秀州等地,最后到达杭州。这首诗为建炎三年(1129)四月所写,抒发了诗人深挚的爱国感情。起句用虚实相济的手法,高度概括地叙述了三年来金兵两次大规模的进攻,象引信一样点燃了诗人心灵的火花。徐、泗、楚、扬均离淮水不远,金人第二次南犯,时值春季,故曰“绕淮春”。着以“又”字,则将前次来犯一并叙出,用语简洁。次句用“叹息”二字表出忧国之意,接以“犹为国有人”,则语带愤激。贾谊《治安策》曰:“犹为国有人乎?”陈与义以此语入诗,不只是宋人以文为诗的句法,更表明他忧国情殷,与贾谊相似。三四句以问句组联,语气突兀、感情激越而又对仗工整。诗人大声疾呼:岂可使皇帝到处流亡,谁能指挥三军澄清宇内呢?“翠华”是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为饰的旗,常用以指皇帝。如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云:“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周宇县”,指周游天下,暗喻到处奔逃。“白羽”,指白羽扇,魏晋间人(如谢艾、顾荣)常持白羽扇指挥三军。苏轼《祭常山回小猎》诗云:“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风尘”则比喻战乱,杜甫《赠别贺兰铦》诗云:“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颔联如此,颈联亦然。杜甫《夜闻觱栗》诗云:“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上句言国多战乱,下句叹身久飘零。这首诗的五六句即从这两句脱胎而出,而又自述情事,并非蹈袭古人。自宣和七年(1125)金灭辽攻宋,到建炎三年(1129),五年中天翻地覆,变乱相仍。这种种事变,无穷感叹,尽纳入“五年天地无穷事”一句之中。“万里”句则叙个人奔走江湖,饱经忧患,幸而获全性命。“见在身”意为现时存在的躯体。(“见在”即“现在”)意思是说,现时的转徙流离,正由于五年的无穷事变。两句表达了一种因果关系,虽对仗工整而一气直下,不用嗟叹字面而嗟叹之意自见,忧愤之情溢于言表。尾联是说自己在烟津迷路之上(意即对当前大势本不甚了然),感到金陵有帝王气,应定都于此。“共说”一语切“次韵感怀”之题,意谓这是他和周莘的共同主张。“龙虎气”,即天子气。《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曰:‘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放臣”,被贬谪的官吏,陈与义自宣和六年谪监陈留酒税,到此时仍未复官。定都于何地,是南宋主战派与投降派激烈斗争的一个重大问题。主战派力主定都金陵,旨在据此虎踞龙蟠之地,不仅可以凭借长江天险,抗击金兵南进,而且可以在有利时机挥师北伐,恢复中原。投降派畏敌如虎,只求偏安,不图恢复,则反对定都金陵。当时虽尚未定都,但陈与义从高宗一径南逃的行动中,已经感觉到了投降派的卑劣意图,于是就在诗中陈述了自己的主张。这时事态的发展,尚未达到建炎四年春高宗逃到温州时那样严重,诗人便只用了“放臣迷路感烟津”这种说法,纡徐婉转而用意闳深。这首诗抚事感时:沉痛激越,寄托遥深,不独得杜诗句法,且亦得杜诗精神。
1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考生要从意象、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注意抓情感关键词。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 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才不得展的愤懑;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本题中的“又”“叹息”。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A.用郁金香茎尖在试管中培育成幼苗B.落地生根的叶子上长成一株植物C.嫁接 2020-05-17 …
矿石中金的含量很低,金的性质又相当稳定,只能用湿法冶金--氰化法提炼,即采用稀的NaCN溶液处理已 2020-06-07 …
向霍金提几个问题霍金大师:您认为现在的宇宙是由大爆炸形成的,我想问是第一次大爆炸还是其中的一次,还 2020-06-07 …
买房定金退钱选择题!张某同李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买主张某预先交付1万元定金,后张某又不想购买李 2020-07-01 …
小刚同学把金属勺放在热汤中,过一段时间,发现金属勺的温度升高了,它的增加了;他把金属勺从热汤中拿出 2020-07-08 …
当一带正电的物体与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金属箔张角逐渐减小合上后又逐渐增大,则验电器原来带电 2020-07-12 …
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块金属,先将甲投入一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t;把甲取出后,立即又 2020-07-14 …
金属钼与过量浓硫酸+浓硝酸(3∶1)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过量浓硫酸+浓硝酸(3∶1)体积混合后,跟金属钼 2020-11-01 …
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甲、乙两个金属块,先将甲放入一杯温度较低的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测量得水温升高了4℃ 2020-11-29 …
当一带正电的物体与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金属箔张角逐渐减小合上后又逐渐增大,则验电器原来带电.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