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政治-->
科学发展观是几大提出来的
题目详情
科学发展观是几大提出来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许多学者有着共同的感触,只要一谈到发展,其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担当,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一简单的道德诉求.由此出发,其合理的顺延就逐渐地形成了导致“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源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为:“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社会灵魂的一种觉醒”.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以上述发展概念的拓广为基础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例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同时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如,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全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任务繁重.再如,我国社会总体安定团结,同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而且,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按照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既是“黄金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能否争取前一种而避免后一种前途,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同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立足于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就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对“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已经牢固树立,但也有一些同志存在着对发展的片面性理解,出现了一种错误的政绩观.他们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国内生产总值)决定一切,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重视不够.在这种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驱使下,一些地方出现脱离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给后任者和一方百姓留下沉重的包袱.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发展产生偏离.实践证明,一个缺乏正确政绩观的干部,往往同时也缺乏科学发展观.无论是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也好,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好,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也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造成的.发展中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并不奇怪,甚至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如果让片面的政绩观发展下去,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会从根本上违背我们党领导发展的目的.而要树立正确政绩观,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因此,必须要在全党确立一种符合我们党执政理念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发展观、政绩观、群众观之间的重大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不断校正和纯洁我们的政绩观,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同我们党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密切相关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也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探索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出要以实现工业化为核心,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提出坚持统筹兼顾等方针原则,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后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正确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发展的方针政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必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城乡、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必须注重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就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科学审视国际形势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发展实践的推进,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转到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不少国家经过较长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浪潮的洗礼,从自身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进行理性思考,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遵循协调性、综合性、持续性是人类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尤其是在现阶段,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许多国家都在抢抓发展机遇,依靠科学技术,调整发展战略.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看重我国的作用和影响,同我国合作的意愿普遍增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紧迫感,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和把握,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科学发展观是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的问题.发展是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思考和探索.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和发展布局等方面作出过一系列理论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历史的潮流,把新中国引入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创建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启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并提出独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课题和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奠定了根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情、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毅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提出并实施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我们党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提到了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进一步突出了发展在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既继承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又立足于新的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赋予了我们党的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必将有力地推动实践的发展.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把握发展机遇,解决各种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许多学者有着共同的感触,只要一谈到发展,其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担当,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一简单的道德诉求.由此出发,其合理的顺延就逐渐地形成了导致“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源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为:“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社会灵魂的一种觉醒”.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以上述发展概念的拓广为基础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例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同时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如,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全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任务繁重.再如,我国社会总体安定团结,同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而且,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按照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既是“黄金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能否争取前一种而避免后一种前途,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同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立足于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就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对“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已经牢固树立,但也有一些同志存在着对发展的片面性理解,出现了一种错误的政绩观.他们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国内生产总值)决定一切,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重视不够.在这种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驱使下,一些地方出现脱离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给后任者和一方百姓留下沉重的包袱.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发展产生偏离.实践证明,一个缺乏正确政绩观的干部,往往同时也缺乏科学发展观.无论是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也好,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好,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也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造成的.发展中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并不奇怪,甚至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如果让片面的政绩观发展下去,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会从根本上违背我们党领导发展的目的.而要树立正确政绩观,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因此,必须要在全党确立一种符合我们党执政理念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发展观、政绩观、群众观之间的重大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不断校正和纯洁我们的政绩观,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同我们党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密切相关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也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探索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出要以实现工业化为核心,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提出坚持统筹兼顾等方针原则,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后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正确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发展的方针政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必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城乡、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必须注重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就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科学审视国际形势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发展实践的推进,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转到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不少国家经过较长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浪潮的洗礼,从自身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进行理性思考,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遵循协调性、综合性、持续性是人类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尤其是在现阶段,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许多国家都在抢抓发展机遇,依靠科学技术,调整发展战略.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看重我国的作用和影响,同我国合作的意愿普遍增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紧迫感,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和把握,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科学发展观是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的问题.发展是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思考和探索.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和发展布局等方面作出过一系列理论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历史的潮流,把新中国引入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创建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启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并提出独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课题和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奠定了根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情、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毅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提出并实施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我们党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提到了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进一步突出了发展在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既继承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又立足于新的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赋予了我们党的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必将有力地推动实践的发展.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把握发展机遇,解决各种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看了 科学发展观是几大提出来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2020-05-14 …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基本要求是()A.发展B.以人为本 2020-05-16 …
把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概述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 2020-05-16 …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战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和核心分别是()A.发展、以人 2020-05-16 …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 2020-05-16 …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 2020-05-16 …
“十一五”规划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 2020-05-16 …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 2020-05-31 …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其基本要求是()A.科学发展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全面 2020-05-31 …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其基本要求是( )A.科学发展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 2020-05-31 …
相关搜索:科学发展观是几大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