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从《蝉》《在狱咏蝉》里的相关诗句猜想作者些处的环境,并加以说明.内容推测作者的处境和感受
题目详情
从《蝉》《在狱咏蝉》里的相关诗句猜想作者些处的环境,并加以说明.
内容推测作者的处境和感受
内容推测作者的处境和感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咏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那一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沈熙乾)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刘学锴)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那一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沈熙乾)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刘学锴)
看了 从《蝉》《在狱咏蝉》里的相关...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2020-04-07 …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1921年,路易斯·劳斯出任星星监狱的典狱长,那是当时最难管理的监狱.可是20 2020-04-26 …
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1)求证:B 2020-05-15 …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 2020-05-16 …
一道数学题,晚上来看7.(2008年江西省)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 2020-05-16 …
最能紧密承接在下面一段话后面的句子是()马克思的这段名言已成为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座右铭:“在科学的入 2020-05-17 …
我网监狱实行党政分开下的监狱长负责制度,但监狱在党委的监督下工作。 ( ) 2020-05-18 …
我国监狱实行党政分开下的监狱长负责制度,但监狱在党委的监督下工作。( ) 2020-05-18 …
监狱人民警察受到开除以外的行政处分后,分别在半年至两年内解除处分。解除处分的机关应是( )。 A. 2020-05-18 …
监狱对罪犯违反法定义务所给予的行政处罚包括警告、记过和________。 2020-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