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南康望湖亭①苏轼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许国心犹在,康时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康望湖亭 ①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 ② 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
(2)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 3 )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1)①照应诗歌题目;②交代渡湖的季节与地点;③奠定全诗凄凉感伤的情感基调(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每点1分)
(2)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每点2分)
(3)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 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而首联“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是景物描写。长湖:指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阳湖,其形南北狭长。“萧条”句:意谓所见自然界各种景物都呈现出萧条零落的样子。“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的解释是:八月的时候经过彭蠡湖,那里的景物一片萧条。“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的诗词表达的作用是通过景物的萧条,来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凄苦。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本诗中写景处在首联的位置,应该从渲染烘托角度、点明时令和地点等角度入手。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解析: 回答此题,要抓住题目中“ 颔联的写景艺术。 ”的提示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本诗中“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片帆”动,“一山”静;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解析:“ 心犹在术已”虚体现出了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报国却年老力衰的迫切想要有个安定归宿的心愿 “ 投老得归无”写作者漂泊在外的孤寂落寞之感。考生答题要结合作者、注释、意象来理解。注释 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可以推断出 作者漂泊在外。 “概括情感”就要求要结合诗句联系作者情感分析。具体答题要写出意象、分析作者情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读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问题。(1)南水北调中线所经地带包括哪些省(市)?该地带的自然 2020-05-15 …
读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问题.(1)南水北调中线所经地带包括哪些省(市)?该地带的自然 2020-05-15 …
当东海渔民早晨扬帆出海时,新疆帕米尔高原的牧民还在酣睡之中,这说明了()A.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B. 2020-06-21 …
读我国南水北调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比较,工程量由大到小依次是;调水量由 2020-06-23 …
关于法国的自然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有()A.法国地势东南低,西北高B.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占全 2020-07-01 …
北京时间2014年2月8日上午11点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东经76°58′,南纬73°5 2020-07-03 …
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有“东方多瑙河”之美称。源头在我国青海唐古拉山,全长 2020-07-06 …
关于不平等条约的理解近代的四条约南京北京马关与辛丑.之联的内容串联?其中有一些我理解不透,请老师给于 2020-11-12 …
“南船北马”是说在我国古代,南方主要靠帆船运输,北方主要靠马车运输。所以,我国北方的城市大都会在大道 2020-12-09 …
根据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所需具备的条件.材料:哥伦布航行时的帆船,指南针,航海用的星盘.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