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原才[清]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①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原 才
[清]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 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①戢戢:聚集众多的样子。②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势不能不为口说而播为声气         腾:传播。
B.而为习尚                       蒸:兴起、渐成。
C.而坏风俗,而人才                贼:摧残
D.彼自于高明之地                  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众人所趋,势之归                而为秦人积威之
B.庸弱者戢戢皆是                  师道之不传久矣
C.挠万物莫疾乎风                  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智足以移百人者                  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谨慎地“循是为之”。
B.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
C.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才的职责。
D.众人的追求,会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有 以 仁 义 倡 者 其 徒 党 亦 死 仁 义 而 不 顾 有 以 功 利 倡 者 其 徒 党 亦 死 功 利 而 不 返 水 流 湿 火 就 燥 无 感 不 雠 所 从 来 久 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
②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     他们身居高位显贵.尸:主管,主持.主事,居位.
(2)D      A项放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与“为”连用,表示被动.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B项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句中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无义.C项表示称代,加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短语)后,使之具有名词性质,可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代词,用在“今”、“昔”等时间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时候”.D.代词,他的,他们的.
(3)A      作者认为选拔人才、转移风气是君臣上下的当务之急,“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非全体动员不可.
(4)“者”后停顿;“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与“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结构对称,“顾”与“返”后停顿;“水流湿”与“火就燥”结构对称,中间断句,“燥”后停顿;最后一处依靠句意断句,句子可断句为: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5)①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陶铸:栽培造就;特:只,仅.句子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不仅仅只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
②则:连词,表假设,如果…那么…;存:采取;慎,谨慎.句子翻译为:如果主宰国家行政的人得到并且采取我的主张,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
答案:
(1)D
(2)D
(3)A
(4)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5)①既然这样,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不仅仅只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
②如果主宰国家行政的人得到并且采取我的主张,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
参考译文: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
      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慧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慧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向于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两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奔竞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大势所趋,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慧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但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周易干卦文言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
      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慧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慧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主宰国家行政的人采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采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戒慎恐惧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想法偶有不当,因而败坏风尚和摧残人才.照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孟子的名言赏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  2020-05-20 …

英语翻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  2020-06-13 …

这些文言文句子是什麼意思?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  2020-06-16 …

急求翻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  2020-06-18 …

补充:成也()(),败也()()``()()()之心,路人皆知``解释: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2020-07-04 …

英语翻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诗  2020-07-08 …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2020-07-28 …

《孟子》中说:“仁,人心也。”并且在“四端”中,恻隐之心是核心,与之相对的“仁”,也是“四德”的核心  2020-11-08 …

阅读回答问题。(选做题)《孟子·公孙丑上》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2020-12-07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孟子曾云:“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202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