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秋颂秋颂◎罗兰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

题目详情
秋颂
秋颂
◎ 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摘自:《罗兰散文》)
  批注:
  ○注一个“明澈”便道出了秋天的美!
  ○注一叶知秋.
  ○注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请你为这幅秋林图配一诗句.
  ○注一幅《秋院》图让人联想到了欧阳修的“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诗句.
  ○注A(点评秋云)
  ○注B(点评秋风)
  ○注C(点评秋水)
  ○注如此简约的语言便概括出了秋的本色.
  ○注借赞“秋”来抒写一种人生感悟.文章给读者的不仅是秋之美,更是一种人生的启迪.
  10.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林图.请你为这幅秋林图命名或配一诗句(可引用古诗名句,也可自写诗句).(2分)
  11.作者写《秋院》这幅画的用意是什么?(2分)
  12.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富有情韵.请从文中对“秋云”、“秋风”、“秋水”的描写中选取一例,说一说为什么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试在文中A、B、C处任选一处做旁批.(2分)
  13.作者认为秋的本色是什么?本文通过颂秋歌颂了什么样的人?(3分)
  14.作者在写到秋风对落叶的情感时,说到“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怎样的胸怀?由文中的落叶你联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句古诗?请写出.(3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第一题
  最喜欢哪一首,应放开由学生自己选择.即使学生难以委决,选择了若干首也应允许.关键是讲“为什么”时应注意两条:①是学生自己原汁原叶阅读的真实体验.②说出该诗篇的好处或者说说思想内容或表现手法上的独特之处.各篇好处或独特之处主要参见“主编导读”及其他参考资料.
  说深说浅,见仁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有见出水平者应特别鼓励.此类开放性的形式,“练习?探究”今后还会出现.
  第二题
  本题实际上是单元学习的小结,也是“同中求异”比较的一次复习.
  注意“主编导读”在本单元结尾处的几句话:我们提供了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对于秋天的不同感兴,从中展现了他们不同的个性,“主编导读”的重点是他们不同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又特别注意诗人的不同情感是用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本题提出了两种观点,我们的倾向是比较赞成后一种观点,但绝不是认为可以不具备秋天的某些特征.具体如:①《山行》创造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名句,同时经霜红叶又正是秋象之一.②《渔家傲》是悲壮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尤为动人;而“衡阳雁去”正为“塞下秋景”.③《苏幕遮》说的是“悲凉”之感,“碧云天,黄叶地……”既是秋景也是“秋凉” 名句.④《天净沙?秋思》点明是“秋思”(秋天的思绪),又有“西风”(秋风)为秋之背景;其独创性就是所有景象尤其是“断肠人在天涯”及其所体现的惆怅、忧愁、思乡情调已成为“悲秋”经典.⑤《秋词》言明与悲秋唱反调,写出了“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千古绝唱;“晴空一鹤排云上”既含秋高气爽之景观,更是胜春豪情之形象.⑥《采桑子?重阳》处处是革命家独特的胸襟、情怀,又处处有重阳时节的当令风光,佳句名言不一而足.⑦《登高》有“风急天高”“无边落木”等秋之典象,更有深厚、博大的悲秋名句.⑧《秋颂》触目皆是喜气洋洋的秋熟图景,句句洋溢心满意足的欢乐之情,写出了不同于东方的秋之歌.
  本单元的诗句仍是极有限的,可让学生从课外学习中找来例子,进行较充分的讨论.例子能说明自己的看法即可,课本内的诗篇更不必篇篇都谈.对前一种观点(秋天的诗应写比较相似为好,如象征成熟或悲凉)也应当充分尊重,也许有很有见地的想法.
  第三题
  “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悲秋情调,但有博大之气象.
  《落叶》一文具体地写了落叶的景象,包括“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嶙的骨”,也就是只剩下树干,这就是“落木”景象.因为深秋落叶,作者引发的感思大不同于杜甫,主要为哲理思索.开始时也有哀伤,但最后是上升为哲理的感悟和对这一哲理的赞美.(“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这是哲理的感悟.“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着来年的新生”,“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这是赞美这一哲理.)
  其间有个重要的反衬,那就是对春天里法桐叶子的丰姿美态的细致描写.又有个关键的转折段,也就是当“看到”这些叶子并不悲伤,欢乐时尽情欢乐,法桐也因此一年大出一年,长到与屋檐齐平时,“我”忽然醒悟了,悟出了“哲学的命题”.其实,法桐叶子秋去春来是本来就有的自然现象.“悲伤”“欢乐”是作者赋予的.作者恰切地借助了这一现象,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思.而这个感思又完全不同于前面出现的咏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