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再谈俗从何来范曾人俗,其艺未必俗。茨威格写巴尔扎克平生所为俗事连篇累牍,然而不碍其为旷代文豪。惟其艺不俗,故巴尔扎克自负其征服世界的魅力:“彼(指拿破仑)以剑锋创
题目详情
再谈俗从何来 范曾 人俗,其艺未必俗。茨威格写巴尔扎克平生所为俗事连篇累牍,然而不碍其为旷代文豪。惟其艺不俗,故巴尔扎克自负其征服世界的魅力:“彼(指拿破仑)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竟其业。”雨果则在其坟前云:“当他站在时代上面去创造绝对价值,没有考虑到去迎合同时代人的趣味时,巴尔扎克就到达最伟大的地步。”人俗如张瑞图,其字则高华典雅,绝无俗意。说赵孟頫俗,那是民族意识蒙蔽了审美意识,其实赵孟頫的字是不会与俗字联姻的。我们不为贤者讳,齐白石对金钱的爱慕和吝啬,的确去雅甚远,但齐白石的画俗吗?
我们惟一的解释只能是人性的二元论,当上述大师趋附名利时,灵魂的蒸发物是“庸俗”,而当他们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
最能悟到自身灵魂俗、雅二元组合和分裂的是托尔斯泰,他说有一个人性的托尔斯泰和一个兽性的托尔斯泰,而兽性的托尔斯泰恒为人性的托尔斯泰所打倒。亦如《伊德和自我》所云,原始的伊德显然是很不堪的;惟有“超我”的追逐,使伊德趋向完美。
显然当艺术家升腾着庸俗之气的时节,和天下的俗人没有任何区别,俗谚云“诗人之作清绝,慎勿为邻居”,恐怕是这诗人灵魂二元分裂和组合表现特显,故诗可读,而人不可交。谢灵运即是最佳例证。
当一个艺术家创作时,他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当他不创作时离于道、摒于德、背于仁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样的例证亘古至今,不绝如缕。哲学家似乎也不例外,譬如卢梭和弗兰西斯•培根。这种矛盾的状况,是不能轻易用“伪君子”三字去说清的,上帝造人或女娲造人,大体用的泥巴有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二元结构的形成,我们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太古。
即使同一作家和画家,其作品也可能蕙莸杂处,雅俗并存,雨果在巴尔扎克坟前固不会罗列他所写的充满脂粉气的、鄙俗的、同时效力于几个文坛鸨母的文章,茨威格却读到过这些,然而权衡轻重之后,茨威格还是把崇敬和赞叹奉给了巴尔扎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龚定庵(龚自珍)的一首诗,可谓深恶痛绝,细味之,的确俗得可以。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间,便说寻春为汝归。”“偶赋凌云”时龚定庵灵魂中蒸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千古绝唱;而当他“偶倦飞”时,鄙陋人性暴露无遗,对女人说谎,而且目的是“寻春”,百年之后,我深为龚定庵耻。然而权衡巨细,我在愤怒之余,还是把尊重奉给龚定庵。
我们所希求的当然是道德文章兼美的完人,然而当我们以此尺度去苛求古人时,恐怕打击面会过宽,所幸我们欣赏的是艺术成果,而不一定先了解隐私劣迹后再读诗歌文章,于是我们就有了一把比较宽容的尺子,可以容纳一些甚至是坏人的作品。时过境迁,坏人的劣迹与他的作品距离会越来越大,恶劣的品德和秽行,作为原始的兽性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剩下的好东西总是属于人类智慧的一部分,于是我们会读到元遗山论谢灵运时的备极赞美之句:“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谢灵运以“池塘生春草”五字留芳千古,而那些“无补费精神”的诗人早为人忘却,这些诗人中必然有为人品格比谢灵运高尚百倍者。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这是史家所必须注意及之的。
(1)阅读第一小节,列举出文中所举用以证明 “人俗,其艺未必俗”的例子。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3)俗从何来,俗的根源何在?并根据原文作简要分析。
我们惟一的解释只能是人性的二元论,当上述大师趋附名利时,灵魂的蒸发物是“庸俗”,而当他们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
最能悟到自身灵魂俗、雅二元组合和分裂的是托尔斯泰,他说有一个人性的托尔斯泰和一个兽性的托尔斯泰,而兽性的托尔斯泰恒为人性的托尔斯泰所打倒。亦如《伊德和自我》所云,原始的伊德显然是很不堪的;惟有“超我”的追逐,使伊德趋向完美。
显然当艺术家升腾着庸俗之气的时节,和天下的俗人没有任何区别,俗谚云“诗人之作清绝,慎勿为邻居”,恐怕是这诗人灵魂二元分裂和组合表现特显,故诗可读,而人不可交。谢灵运即是最佳例证。
当一个艺术家创作时,他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当他不创作时离于道、摒于德、背于仁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样的例证亘古至今,不绝如缕。哲学家似乎也不例外,譬如卢梭和弗兰西斯•培根。这种矛盾的状况,是不能轻易用“伪君子”三字去说清的,上帝造人或女娲造人,大体用的泥巴有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二元结构的形成,我们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太古。
即使同一作家和画家,其作品也可能蕙莸杂处,雅俗并存,雨果在巴尔扎克坟前固不会罗列他所写的充满脂粉气的、鄙俗的、同时效力于几个文坛鸨母的文章,茨威格却读到过这些,然而权衡轻重之后,茨威格还是把崇敬和赞叹奉给了巴尔扎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龚定庵(龚自珍)的一首诗,可谓深恶痛绝,细味之,的确俗得可以。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间,便说寻春为汝归。”“偶赋凌云”时龚定庵灵魂中蒸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千古绝唱;而当他“偶倦飞”时,鄙陋人性暴露无遗,对女人说谎,而且目的是“寻春”,百年之后,我深为龚定庵耻。然而权衡巨细,我在愤怒之余,还是把尊重奉给龚定庵。
我们所希求的当然是道德文章兼美的完人,然而当我们以此尺度去苛求古人时,恐怕打击面会过宽,所幸我们欣赏的是艺术成果,而不一定先了解隐私劣迹后再读诗歌文章,于是我们就有了一把比较宽容的尺子,可以容纳一些甚至是坏人的作品。时过境迁,坏人的劣迹与他的作品距离会越来越大,恶劣的品德和秽行,作为原始的兽性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剩下的好东西总是属于人类智慧的一部分,于是我们会读到元遗山论谢灵运时的备极赞美之句:“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谢灵运以“池塘生春草”五字留芳千古,而那些“无补费精神”的诗人早为人忘却,这些诗人中必然有为人品格比谢灵运高尚百倍者。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这是史家所必须注意及之的。
(1)阅读第一小节,列举出文中所举用以证明 “人俗,其艺未必俗”的例子。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3)俗从何来,俗的根源何在?并根据原文作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作答本题关键从文中第一段筛选出相关句子:“巴尔扎克平生所为俗事连篇累牍,然而不碍其为旷代文豪”;“人俗如张瑞图,其字则高华典雅,绝无俗意”“齐白石对金钱的爱慕和吝啬,的确去雅甚远,但齐白石的画俗吗”.
(2)概述文章的论述思路,先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然后用“首先…接着…其次…最后”等词语串联答案.文章第一层指出“人俗,其艺未必俗”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第二层举例论证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人性的二元论”,文章的最后得出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我们不能苛求艺术家是个完人的观点.
(3)文章的第一段列举了 “人俗,其艺未必俗”的例子,再结合文章的第二段:我们惟一的解释只能是人性的二元论,当上述大师趋附名利时,灵魂的蒸发物是“庸俗”,而当他们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由此可以得出俗的根源在“人性的二元论”.
答案:
(1)①巴尔扎克一生俗事颇多,而不碍其为旷代文豪;②人俗如张瑞图,其字则高华典雅,绝无俗意;③齐白石对金钱的爱慕和吝啬,的确去雅甚远,但齐白石的画绝对不俗.(一个例子2分,多答一点倒扣2分)
(2)首先指出“人俗,其艺未必俗”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接着举例论证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人性的二元论”;最后得出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我们不能苛求艺术家是个完人的观点.
(3)俗的根源在“人性的二元论”.(2分)人性的二元论,使艺术家们在趋附名利时,灵魂蒸发物是“庸俗”;而他们在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4分)
(2)概述文章的论述思路,先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然后用“首先…接着…其次…最后”等词语串联答案.文章第一层指出“人俗,其艺未必俗”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第二层举例论证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人性的二元论”,文章的最后得出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我们不能苛求艺术家是个完人的观点.
(3)文章的第一段列举了 “人俗,其艺未必俗”的例子,再结合文章的第二段:我们惟一的解释只能是人性的二元论,当上述大师趋附名利时,灵魂的蒸发物是“庸俗”,而当他们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由此可以得出俗的根源在“人性的二元论”.
答案:
(1)①巴尔扎克一生俗事颇多,而不碍其为旷代文豪;②人俗如张瑞图,其字则高华典雅,绝无俗意;③齐白石对金钱的爱慕和吝啬,的确去雅甚远,但齐白石的画绝对不俗.(一个例子2分,多答一点倒扣2分)
(2)首先指出“人俗,其艺未必俗”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接着举例论证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人性的二元论”;最后得出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我们不能苛求艺术家是个完人的观点.
(3)俗的根源在“人性的二元论”.(2分)人性的二元论,使艺术家们在趋附名利时,灵魂蒸发物是“庸俗”;而他们在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4分)
看了 再谈俗从何来范曾人俗,其艺未...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梁启超在《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中指出:“中国旧论每崇古而贱今,西人则不然,以谓愈上古则愈野蛮,愈近则 2020-06-23 …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世人皆以赢为小人,以公子为长者江东虽 2020-07-01 …
下列句中加粗词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世人皆以赢为小人,以公子为长者江东虽 2020-07-01 …
妈祖信俗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遗产。千百年来,出于祈福消灾、寻根谒祖的妈祖信俗为百姓所崇拜传承至今 2020-07-12 …
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眼前.儒者指?市井市民 2020-07-14 …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各国习俗大相径庭。如伸小指,在我国表示微不足道、拙劣;在印度、缅甸表 2020-11-23 …
英语翻译求翻译.哪位好人英语牛人帮我把这句话翻译成英语句子.“我们不是输给距离就是输给世情.但我没有 2020-11-23 …
细声指哪一世界?在舞蹈鉴赏中是世俗世界,有话世界,有情世界还是有器世界 2020-11-23 …
日本东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中国早在10世纪(即所谓“唐宋之变”)就已经进入“近世”(即近代化的世俗的 2020-11-28 …
“百里不同帆,千里不同俗。”世界各国之间,一国不同地区之间,有些习俗大不相同,有的甚至表达的意思截然 20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