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2)题。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2)题。

临江仙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 这首词是作者元丰五年(1082)九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

(1)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历来为人称道。试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烘托出夜静人寂、安静恬美的意境。

 (2) 词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1)“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这句词写的是词人夜半到家时的情景,描写此时的景象,由家童的鼾声和涛声,自然就体现出了夜深人静的特点,因此用到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解答时要作具体解析,如何衬托出来的。

 (2)该题考查的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主要是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词中的景象来具体分析,作者被贬黄州之后,心胸坦荡,旷达豁怀,而这首词中作者写自己醉后归家,叫不开门,依杖听涛,又写到美好的自然景象——“夜阑风静縠纹平”,直到最后的抒怀,无不流露出了作者的旷达襟怀。概括后一定要作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