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原道韩愈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原道
韩愈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
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丝麻,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节选韩愈《原道》,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2)下列句中加点“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___
A.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 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C. 其亦庶乎其可也
D.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②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③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
(4)韩愈在结尾一段提出了推行儒道的主张,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原道
韩愈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
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丝麻,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节选韩愈《原道》,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 明:发扬光大 |
B.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 | 外:抛开 |
C. 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 | 举:举荐 |
D. 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 长:流传 |
A.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 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C. 其亦庶乎其可也
D.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②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③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
(4)韩愈在结尾一段提出了推行儒道的主张,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现在,却推崇夷礼之法,把野蛮人的道理加到中国先王的道理之上.举:推崇.
(2)A A项“其”代词,其他三项的“其”是语气词,表示推测.
(3)①正心而诚意: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具有诚意;将以有为:将来有所作为.句子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故人所谓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具有诚意,都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
②夷之:当做蛮夷看待;中国之:把他们视为华夏民族.句子翻译为:中原地区的诸侯采用蛮夷礼节的,就把他们当做蛮夷看待,蛮夷进入中原地区采用华夏民族之礼的,就把他们视为华夏民族.
③以之为己:用先王之道来教育自己;顺而祥:顺利而吉祥.句子翻译为:因此,用先王之道来教育自己或者修养自身,就能顺利而吉祥.
(4)题目给出了答题区间,仔细阅读语段,分析概括即可.文中最后一段的“曰”后有分号,前后各一层意思,分别是:堵塞佛教流传的渠道;用先王之道教导百姓.
答案:
(1)C
(2)A
(3)①既然这样那么,故人所谓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具有诚意,都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
②中原地区的诸侯采用蛮夷礼节的,就把他们当做蛮夷看待,蛮夷进入中原地区采用华夏民族之礼的,就把他们视为华夏民族.
③因此,用先王之道来教育自己或者修养自身,就能顺利而吉祥.
(4)堵塞佛教流传的渠道、用先王之道教导百姓.
参考译文:
《礼记》说:“在古代,想要发扬光大圣明的品德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他的国家,一定要先整治好他的家庭;要整治好他的家庭,必须先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加强自我品德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先使自己具有诚意.”这样,那么(可见)古人所谓端正思想和具有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现在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这就是要灭绝人的本性中本来的东西,(这些和尚、道士)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父亲当作父亲,(他们也都是臣子)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君当作君,(他们都是民)可是他们不做百姓该做的事.孔子作《春秋》,中原地区的诸侯采用蛮夷礼节,就把他们当作蛮夷看待;蛮夷进入中原地区而采用华夏民族之礼的,就把他们当作华夏民族看待.《论语》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没有君主.”《诗经》说:“夷狄应当攻击,荆舒应当惩罚.”现在,却推崇夷礼之法,把野蛮人的道理加到中国先王的道理之上,这差不多(让中国人)都沦为野蛮人的地步了吧!
所谓先王之教,是什么呢?就是博爱即称之为仁,合乎仁的行为即称为义.按照仁义的原则去做就是道.内心具备仁义的本性、不需要外力的支持和帮助叫做德.教化人民的教材是《诗经》、《尚书》、《易经》和《春秋》.体现仁义道德的法式(进行社会控制的工具)是礼仪、音乐、刑法、政令.社会阶层应该是士、农、工、商构成,社会关系伦理次序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人民衣服是麻布丝绸,人民的居处是房屋,人民的食物是粮食、瓜果、蔬菜、鱼肉.它们作为理论是很容易明白的,它们作为教育是很容易推行的.所以,用它们来教育自己,就能和顺吉祥;用它们来对待别人,就能做到博爱公正;用它们来修养内心,就能平和而宁静;用它们来治理天下国家,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因此,活着为人处事合乎情理,死了也顺应自然.有人问:“你这个道,是什么道呀?”我说:这是我所说的道,不是刚才所说的道家和佛家的道.这个道是从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没有继承的人.只有荀卿和扬雄,对儒家学说认识、选择的不精当,对儒家学说论述过于简略还欠详细.从周公以上,继承的都是在上做君王的,所以儒道在具体事务中能够得到推行;从周公以下,继承的都是在下做臣子的,所以他们的学说能够流传.
那么,现在怎么办才能使儒道获得实行呢?我以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传;不禁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须把和尚、道士还俗为民,烧掉佛经道书,把佛寺、道观变成民房.弘扬先王之儒道来教育人民,使鳏夫、寡妇、孤儿、老人、残废人、病人都能够生活,这样做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2)A A项“其”代词,其他三项的“其”是语气词,表示推测.
(3)①正心而诚意: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具有诚意;将以有为:将来有所作为.句子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故人所谓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具有诚意,都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
②夷之:当做蛮夷看待;中国之:把他们视为华夏民族.句子翻译为:中原地区的诸侯采用蛮夷礼节的,就把他们当做蛮夷看待,蛮夷进入中原地区采用华夏民族之礼的,就把他们视为华夏民族.
③以之为己:用先王之道来教育自己;顺而祥:顺利而吉祥.句子翻译为:因此,用先王之道来教育自己或者修养自身,就能顺利而吉祥.
(4)题目给出了答题区间,仔细阅读语段,分析概括即可.文中最后一段的“曰”后有分号,前后各一层意思,分别是:堵塞佛教流传的渠道;用先王之道教导百姓.
答案:
(1)C
(2)A
(3)①既然这样那么,故人所谓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具有诚意,都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
②中原地区的诸侯采用蛮夷礼节的,就把他们当做蛮夷看待,蛮夷进入中原地区采用华夏民族之礼的,就把他们视为华夏民族.
③因此,用先王之道来教育自己或者修养自身,就能顺利而吉祥.
(4)堵塞佛教流传的渠道、用先王之道教导百姓.
参考译文:
《礼记》说:“在古代,想要发扬光大圣明的品德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他的国家,一定要先整治好他的家庭;要整治好他的家庭,必须先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加强自我品德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先使自己具有诚意.”这样,那么(可见)古人所谓端正思想和具有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现在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这就是要灭绝人的本性中本来的东西,(这些和尚、道士)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父亲当作父亲,(他们也都是臣子)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君当作君,(他们都是民)可是他们不做百姓该做的事.孔子作《春秋》,中原地区的诸侯采用蛮夷礼节,就把他们当作蛮夷看待;蛮夷进入中原地区而采用华夏民族之礼的,就把他们当作华夏民族看待.《论语》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没有君主.”《诗经》说:“夷狄应当攻击,荆舒应当惩罚.”现在,却推崇夷礼之法,把野蛮人的道理加到中国先王的道理之上,这差不多(让中国人)都沦为野蛮人的地步了吧!
所谓先王之教,是什么呢?就是博爱即称之为仁,合乎仁的行为即称为义.按照仁义的原则去做就是道.内心具备仁义的本性、不需要外力的支持和帮助叫做德.教化人民的教材是《诗经》、《尚书》、《易经》和《春秋》.体现仁义道德的法式(进行社会控制的工具)是礼仪、音乐、刑法、政令.社会阶层应该是士、农、工、商构成,社会关系伦理次序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人民衣服是麻布丝绸,人民的居处是房屋,人民的食物是粮食、瓜果、蔬菜、鱼肉.它们作为理论是很容易明白的,它们作为教育是很容易推行的.所以,用它们来教育自己,就能和顺吉祥;用它们来对待别人,就能做到博爱公正;用它们来修养内心,就能平和而宁静;用它们来治理天下国家,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因此,活着为人处事合乎情理,死了也顺应自然.有人问:“你这个道,是什么道呀?”我说:这是我所说的道,不是刚才所说的道家和佛家的道.这个道是从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没有继承的人.只有荀卿和扬雄,对儒家学说认识、选择的不精当,对儒家学说论述过于简略还欠详细.从周公以上,继承的都是在上做君王的,所以儒道在具体事务中能够得到推行;从周公以下,继承的都是在下做臣子的,所以他们的学说能够流传.
那么,现在怎么办才能使儒道获得实行呢?我以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传;不禁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须把和尚、道士还俗为民,烧掉佛经道书,把佛寺、道观变成民房.弘扬先王之儒道来教育人民,使鳏夫、寡妇、孤儿、老人、残废人、病人都能够生活,这样做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是“以齐人之道还自齐人之身”还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个才是正确的。 2020-05-13 …
中国美术史论述题齐白石1.齐白石说:“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复写意,写意而后 2020-05-16 …
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的翻译 2020-05-17 …
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2020-05-17 …
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以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求翻译, 2020-06-14 …
请用一句话概括或评价“其伴”的言行.二人同行.一人拾遗斧于道,语其伴曰:“吾拾得斧.”其伴答曰:“ 2020-06-18 …
文言文阅读。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 2020-06-23 …
文言文阅读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 2020-06-23 …
求解译或这句对人有什么影响?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2020-06-29 …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试题。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 2020-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