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海瑞骂嘉靖皇帝的天下第一疏《治安疏》翻译速来治安疏明●海瑞臣闻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欲称其任,亦惟以责寄臣工,使尽言而已,臣请披沥肝胆为陛下陈之:昔汉文帝,贤主
题目详情
海瑞骂嘉靖皇帝的天下第一疏《治安疏》翻译速来
治安疏
明●海瑞
臣闻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欲称其任,亦惟以责寄臣工,使尽言而已,臣请披沥肝胆为陛下陈之:
昔汉文帝,贤主也.贾谊犹痛苦流涕,而言非苛责也,以文帝性仁而近柔,虽有及人之美,将不免于怠废,此谊所大虑也.陛下天资英断过汉文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使天下贯朽栗陈,几致刑措.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反刚明之质,而误用之至.谓遐举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数年推广事例,名器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人以为薄于夫妇,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
陛下试思,今日天下为何如乎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一时差快人意.然嵩罢之后,犹嵩未罢之前而已.世非甚清明,也不及汉文帝远甚.盖天下之人,不见陛下久矣.古者人君有过,犹赖臣工辰弼;今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仙桃天药、同辞表贺,连宫药室则将作竭力经营,购香市宾则庆支差求四出.陛下误举之,而诸臣误顺之,无一人肯为陛下正言者,谀之甚也,然媿心馁气,退有后言,欺君之罪何如天下者,陛下之家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者也.一意修真是陛下之心,惑过于苛断是陛下之情,偏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徇私废公,得一官多以欺败,多以不事事败,实有不足当陛下意者多.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随也,而遂谓陛下厌薄臣工,是以拒谏,执一二之不当,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于过举而恬不知怪,诸臣之罪大矣.
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君长劳,此之谓也.且陛下之误多矣,其大端在于斋醮,斋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垂训修身立命,日顺受其正矣.未闻有所谓长生之说,尧舜禹汤文武圣之盛也未能.
人世下之,亦未见方外士,自汉唐宋至今存者.陛下受术于陶仲文,以师称之,仲文则既死矣.彼不长生,而陛下何独求之.至于仙桃天药,怪妄尤甚.昔宋真宗得书于乾枯山,孙奭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后得,药必制而后成,今无故梦次二物,是有足而行耶?曰天赐者,有手执而付之耶?此左右奸人造为妄诞以欺陛下,而陛下误信之以为实然,过矣!陛下又将谓:悬刑赏以督责臣下,则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修真为无害己乎?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用人而必欲其唯言莫违,其陛下之计左也.
即观严嵩,有不下顺陛下者乎?昔为同心,今为戮首矣.梁材守道守官,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至今首称之然.诸臣宁为嵩之顺,不为材之逆.得非有以窃陛下之微,而潜为趋避乎,即陛下亦何利于是?陛下诚知斋醮无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兴宰相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之积误,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使诸臣亦得自洗数十年陷君之耻,置其身于皋夔伊傅之列,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释此不为,而切切于轻举度世,敝精劳神,以求之于系风捕影,茫然不可知之域,臣见劳苦终身,而终于无所成也!今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臣不胜愤恨,是以冒死,愿尽区区惟陛下垂听焉!
要他的翻译
治安疏
明●海瑞
臣闻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欲称其任,亦惟以责寄臣工,使尽言而已,臣请披沥肝胆为陛下陈之:
昔汉文帝,贤主也.贾谊犹痛苦流涕,而言非苛责也,以文帝性仁而近柔,虽有及人之美,将不免于怠废,此谊所大虑也.陛下天资英断过汉文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使天下贯朽栗陈,几致刑措.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反刚明之质,而误用之至.谓遐举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数年推广事例,名器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人以为薄于夫妇,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
陛下试思,今日天下为何如乎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一时差快人意.然嵩罢之后,犹嵩未罢之前而已.世非甚清明,也不及汉文帝远甚.盖天下之人,不见陛下久矣.古者人君有过,犹赖臣工辰弼;今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仙桃天药、同辞表贺,连宫药室则将作竭力经营,购香市宾则庆支差求四出.陛下误举之,而诸臣误顺之,无一人肯为陛下正言者,谀之甚也,然媿心馁气,退有后言,欺君之罪何如天下者,陛下之家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者也.一意修真是陛下之心,惑过于苛断是陛下之情,偏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徇私废公,得一官多以欺败,多以不事事败,实有不足当陛下意者多.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随也,而遂谓陛下厌薄臣工,是以拒谏,执一二之不当,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于过举而恬不知怪,诸臣之罪大矣.
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君长劳,此之谓也.且陛下之误多矣,其大端在于斋醮,斋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垂训修身立命,日顺受其正矣.未闻有所谓长生之说,尧舜禹汤文武圣之盛也未能.
人世下之,亦未见方外士,自汉唐宋至今存者.陛下受术于陶仲文,以师称之,仲文则既死矣.彼不长生,而陛下何独求之.至于仙桃天药,怪妄尤甚.昔宋真宗得书于乾枯山,孙奭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后得,药必制而后成,今无故梦次二物,是有足而行耶?曰天赐者,有手执而付之耶?此左右奸人造为妄诞以欺陛下,而陛下误信之以为实然,过矣!陛下又将谓:悬刑赏以督责臣下,则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修真为无害己乎?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用人而必欲其唯言莫违,其陛下之计左也.
即观严嵩,有不下顺陛下者乎?昔为同心,今为戮首矣.梁材守道守官,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至今首称之然.诸臣宁为嵩之顺,不为材之逆.得非有以窃陛下之微,而潜为趋避乎,即陛下亦何利于是?陛下诚知斋醮无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兴宰相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之积误,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使诸臣亦得自洗数十年陷君之耻,置其身于皋夔伊傅之列,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释此不为,而切切于轻举度世,敝精劳神,以求之于系风捕影,茫然不可知之域,臣见劳苦终身,而终于无所成也!今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臣不胜愤恨,是以冒死,愿尽区区惟陛下垂听焉!
要他的翻译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财政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在这里上奏:为了匡正君道,明确臣下的职责,求得万世治安,我要直陈天下第一事.
国君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正是因为是天下臣民万物之主,所以责任重大.如果民生措置失当,就是君主没有负起责任.所以臣子就应当尽量为君主服务,忠于职守,畅所欲言.臣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君主的责任也才算尽到了.以前那种专图讨好,曲意逢迎,不让君主听到实际情况的人,现在用不着说他们了.危言耸听的人或许会说:君子总是想法多,即使遇到贤明的君主,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常常居安思危,忧虑重重,只怕反而让人思维混乱,搞不清方向.这种说法不符合现在的情况!臣蒙受国恩,宁可直言得罪也不想说假话,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一丝一毫都不敢隐瞒.我不为讨上面的欢心,也不计较得失,今天披沥肝胆,掏出真心,对陛下您说几句实话.
汉代名臣贾谊曾和文帝这样说:“下面进言的人总是说:天下已经大治,臣独以为还没有.那些说天下已安已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文帝算是汉代的贤君了,贾谊也不是对文帝要求过高.汉文帝的品质作风是好的,他有爱民的美德,为人也慈和俭朴,从容谦逊,但缺点在于游于玄老,不专事于政务,有许多政事都被耽误了,没有办好.假使臣下看不到这些弊病,一味认为天下已安已治,这就是愚昧无知.假使臣下看不到文帝的才能毕竟有限,一味用已安已治的话来歌颂他,这就是阿谀奉承.陛下自视和汉文帝比较起来怎么样呢?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具有成为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君王的潜力,陛下象汉宣帝一样做事努力认真,象光武帝一样为人大度,象唐太宗一样英武无敌,象唐宪宗一样能够消平各地藩镇叛乱,陛下还有宋仁宗的仁恕之德,总之象这些可取的优点,无论哪一项,您都是具有的.您即位初年,铲除积弊,明白宣示,同全国老百姓一道革新政事.举其大概吧:您作过一篇《敬一箴》,提倡规戒;改定了一些冠服制度,下令废除孔子庙里的塑像,只用木主;削弱了宦官的内外之权;将元世祖从历代帝王庙所祭牌位中剔除;在孔子庙兼祭孔子的父母.那时候天下人都很期待,认为您一定大有作为.有见识的人都认为:只要有好的臣子帮助,不需多久,天下就可太平,您一定比汉文帝要强得多.然而文帝能发扬仁恕之性,节约恭俭,体恤爱民,宋朝的吕祖谦说他善于用人,能尽人之才力.一时天下虽说不上已经大治,但国库充盈,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百姓安乐,财物丰足.大家公认他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的一位贤君.
陛下您立志要有作为,可是没过多久,就被杂乱的念头导引到别的地方去了.您把自己的刚强英明用到错误的地方,以为人真的能够长生不老,而一味的玄修.陛下富有四海,却不念及那都是民之脂膏,常常大兴土木,大修宫殿庙宇.陛下二十余年不上朝处理政务,导致纲纪松懈败坏.朝廷卖官买官,援用这种章程越来越滥,美其名曰推广事例,导致豪强四起,名爵泛滥.您专门和方士在一起炼丹,不与自己的儿子们相见,人们都以为您缺少父子之情.您常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们都以为缺少君臣之礼.您整天待在西苑不回宫,人们都以为缺少夫妇之情.天下官吏贪污成风,军队弱小,水灾旱灾无时不有,民不聊生,导致流民暴乱象火烧一样,越来越盛.自陛下登基以来,前几年就这样,但还不严重,但是如今赋税徭役越来越重,各级官吏都效法朝廷,盘剥百姓无度.陛下花很多钱崇奉道教,十余年来已经做到极致了.因此,陛下改元号之时,天下人都猜想:这意思就是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近来,严嵩罢相,严世蕃被处以极刑,勉强可以令人满意,一时人称天下清明.然而严嵩罢相以后的政事,不过和他作宰相以前差不多,也并不见得清明多少.陛下比汉文帝差远了.天下之人对您不满已经很久了,这内外臣工都知道.〈诗经〉上说:“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意思是说宣王不能完全尽职,仲山甫能从旁补救.今日以辅助、匡正来补救、纠正错误并使一切走入正轨,正是诸位臣下的职责所在.圣人也不能不犯错误,否则古代设官,只要他做官办事就够了,不必要求他们进言劝谏,也不必设谏官,更不必说木绳金砺这类的话了.陛下修宫殿,设坛祈祷,就让群臣竞相进献香物和仙桃仙药,叫臣子进表管贺.陛下要兴建宫室,工部就极力经营;陛下要取香觅宝,户部就派人到处索取.陛下举动有误,诸臣顺从得也没道理,竟没有一个人为陛下正言.那种公开讨论对错、贡献良言,防止邪恶的做法,长久没有听到了,献媚的风气太甚.然而人们不敢直言,内心却不能不惭愧,气也不壮了,当面不敢说,却在背后议论是非,人们表面上顺从陛下,却把真心藏起来,这样为陛下歌功颂德,是多么大的欺君之罪?
天下者,陛下之家也,哪有不顾自己家的人呢?内外臣工都有行政职务和进言的责任,这些都是能够奠定您的家业,使它象磐石一样的稳固的基础.一意玄修,是陛下的心被妄念迷惑.过分苛刻武断,也不是您生性如此.不能就这样便断定陛下不顾其家,不合乎人情.臣子们往往为了顾及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欺诈、贪赃、旷废职务而导致犯罪,这些人不合您的心意,是很自然的.假如不是为了上述的原因也不合您的心意,那就是您的心与臣子的心偶然不相投合啊,但也有人疑心是您看轻臣子,侮辱臣子.另外有一种人,自己的心思不正,或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是说得不够详明正确,就象胡寅扰乱政事的奏疏那样:这些人不合您的意旨,也是很自然的.如果都不是以上的情况,君意臣意还不相符合,那就要让人疑心是不是因为陛下自以为是,不愿接受劝谏的缘故.抓住一二件这样的事,就推测您向来如此,害得您一直被人误解.《礼记》上说:“君主多疑于上,百姓就无所适从;臣子不忠于下,君主就劳苦不堪了.”说的就是今天这种情况.
臣子保身家的私心和怕触怒君主的心相结合,因而模糊了自己的职责,我已经举出一二件事例替他们作过分析了.君主求长生的妄念和迷惑不明相结合,就使臣子们心怀不满;陛下有失为君之道,请允许我再加以分析.
陛下的失误很多,大部分是因为修醮.修醮是为了求长生不老.古来的圣贤只不过讲求涵养道德,保养生命,顺应自然法则.天地赋予人生命,不过如此罢了.尧、舜、禹、汤、文、武都是圣人,也没有谁能长生不死.他们之后,也没有见到所谓僧道术士之人从汉、唐、宋活到今天.传给您长生法术的陶仲文,您称他为师傅,可是他自己就已经死了.仲文尚不能长生不死,陛下为什么还要求长生?至于那所谓的仙桃药丸,怪妄尤甚.伏羲氏做了天下的王,有龙马出河,于是便依据龙马的花纹画了八卦.夏禹治水时,出现神龟,就把神龟背上罗列的各种纹路排列起来,成为有关天道人事的九种法则.这些 “神物”透露了万古不传的秘密.天将天道显之于圣人,借圣人来明示天下,就像日月星辰的排列,并不虚妄.但宋真宗赵恒为了粉饰太平,听从王钦若等人的话,伪造天书,声称从天而降,他的大臣孙奭就谏言道:“上天哪里会说什么?怎么还能写书?”仙桃是从树上采摘下来的,仙药由人工捣制而成.你说它们能有什么天意?能起什么作用?天赐之物,难道能让人手里拿着给您?陛下玄修多年,一无所得.到今日,左右奸人迎合陛下玄修妄念,以为区区桃药就能让人长生不老,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玄修之无益可知矣.
陛下您莫非认为只要抓住刑和赏的权柄,就不怕无人办事,天下就可以治好,修道便没有什么害处了吗?那些阿谀逢迎的臣子,年轻时候就没有学到“致君泽民” (把君主辅佐好,使百姓得到好处)的特别本领和修养,壮年做官也没有“致君泽民”的特殊抱负和愿望.〈尚书·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志,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意思是说:遇有不合自己意旨的话,要看看是否合于道理;遇有顺从自己意旨的话,要看看是否不合道理.顺从旨意的未必就是有道理的.从近些年来看:严嵩哪有一处不是顺着陛下您的意思?然而严党过去是贪权窃利的祸害,今天是忤逆乱政的根源.象梁材这样的人谨守职责,历来做官有声誉有操守,以正直不阿著称,却被陛下认为大逆不道.虽然从严嵩抄家以后,百官有所畏惧,知道不能再以贿赂谋求升迁,稍改以前的恶习.然而严嵩罢相之后的局面也和严嵩做丞相之前没什么两样.百官仍然只情愿学严嵩的顺从,不肯学梁材的正直不阿.现在坏人还是贪求无厌,一般人也只是得过且过,混混日子.即使是好人,也不过是在做官和退隐之间犹豫不决,含糊敷衍,奉行做事罢了.而那种洁身自爱、探研真理,对天下负有责任,能够肩负国运,维护长治久安的人,却一个也没有发现.不就是因为好人受到牵制,不能尽忠做事,才弄到今天这个地步吗?您既要人顺从圣意,又要人尽忠;既要人充当助手和耳目,又要人顺从您做那些修道和兴修宫殿庙宇的错误事情:这就象不用四肢耳目去保卫心腹,而由心腹自己去执行看、听、拿东西和走路的任务一样.照此下去,您即便有了象张仪和公孙衍那样能干的臣子,要想成就与百姓同享太平的事业,那也是办不到的.
如果您承认修道有害无益,那么臣子的转变,百姓的祸福,天下的安危都将由此而不同,所以您应当立即悔悟,每日上朝理政,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一起言说天下利害,洗刷数十年君道之误,那样就能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明君之中,也使得臣下能够洗刷数十年谄媚君主之耻,让他们置身于皋陶、伊、傅这样的贤臣之列,君臣便可互相勉励、互相敬重.内廷中的宦官宫女,外廷中光禄寺厨房的仆役,锦衣卫中那些受惠于祖先恩荫的人,以及各个衙门里那些额外的冗员,无事可干而为官的人太多了.皇家的仓库里,户部、工部以及光禄寺等衙门里,缎、绢、粮料、珠宝、器物、木材等东西很多,堆积在那里也无用,用了也用的不是地方,白白浪费了很可惜.臣子们进谏,您采纳实行,对您说来只不过动一动节省的念头罢了.京师里的一块金子,到了田野百姓那里抵得上一百块金子用.您稍稍节省一点,国库便有余用,老百姓则有了储蓄,好处真不知有多少啊,而陛下为何不这样做呢?
今天官吏设置不全,办事因循苟且,敷衍塞责,不守法纪,却还自以为不错.应该督促遵守基本的道德来端正官员们的行为,停止用钱买官那一套来理清仕途;让文武官员安于其位,责成他们做出成绩来;平常就练选军士以免打仗了临时召募百姓;让那些吃白食的和尚道士回家,回到士、农、工、商的行业里;府州县地方官要生计和教化并重,树立好的礼俗规范;屯田、运盐应该恢复征收实物,来充实边防军队的储备;按地亩交粮,按人口应役,以便恢复老百姓的元气;检举天下官员的贪污勒索行为,让那些贪赃枉法的人心生怯懦,按照刑律处罚他们,毫不宽容.如此以来,便是仁政,几十年之后才能收效,与天地并存的伟大功业便可成就了.这样的事由诸臣提议,陛下执行,也就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一振作而诸废具举,百弊铲绝,象唐、虞三代那样光明灿烂的大治便可复兴矣,而陛下为什么不实行呢?
陛下只要稍事节省和振作就行了,又不是要您多么劳心劳神.九卿掌握大政方针,百官承担具体的职责,巡抚、巡按、六科给事中等纠举肃清,维护风气,陛下考核政纲的实施情况,督促他们做出成绩来.努力去找贤才,任用他们办事,自己就省力了.就像天运于上,四时六气各得其序,君主只要自己有德,感化臣民,不必亲自动手管理一切.天地万物为一体,自有它的道理.百姓安居乐业,形成一片祥和气氛,而陛下自然能够感到真正的快乐和价值.天地是化生万物的,人也有帮助天地化生的能力,可以与天地并列而为“三才”.道与天通,命运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握,而陛下自然能够享受真寿.这是真正的道理,转身就能做到,立刻就能见效.要是依旧去服食什么长生不死之药,巴望着能成仙升天,不是道理所在.那么做只能匆忙的散爵禄,让精神徒然的紧张,玄修求长生,是捕风捉影的空想,陛下一辈子求之,究竟得到没得到呢?
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是天下第一大事.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为保乌纱帽而阿谀奉承,小臣害怕获罪表面顺从,陛下有错误却不知道,不能改正不能执行,臣每想到这里便痛心疾首.所以今天便冒死竭忠,诚恳的向陛下进言.望陛下能够改变心思,转换方向,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都取决于您,若陛下真能采纳,是我宗庙、社稷、国家的幸运,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幸运!
国君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正是因为是天下臣民万物之主,所以责任重大.如果民生措置失当,就是君主没有负起责任.所以臣子就应当尽量为君主服务,忠于职守,畅所欲言.臣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君主的责任也才算尽到了.以前那种专图讨好,曲意逢迎,不让君主听到实际情况的人,现在用不着说他们了.危言耸听的人或许会说:君子总是想法多,即使遇到贤明的君主,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常常居安思危,忧虑重重,只怕反而让人思维混乱,搞不清方向.这种说法不符合现在的情况!臣蒙受国恩,宁可直言得罪也不想说假话,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一丝一毫都不敢隐瞒.我不为讨上面的欢心,也不计较得失,今天披沥肝胆,掏出真心,对陛下您说几句实话.
汉代名臣贾谊曾和文帝这样说:“下面进言的人总是说:天下已经大治,臣独以为还没有.那些说天下已安已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文帝算是汉代的贤君了,贾谊也不是对文帝要求过高.汉文帝的品质作风是好的,他有爱民的美德,为人也慈和俭朴,从容谦逊,但缺点在于游于玄老,不专事于政务,有许多政事都被耽误了,没有办好.假使臣下看不到这些弊病,一味认为天下已安已治,这就是愚昧无知.假使臣下看不到文帝的才能毕竟有限,一味用已安已治的话来歌颂他,这就是阿谀奉承.陛下自视和汉文帝比较起来怎么样呢?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具有成为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君王的潜力,陛下象汉宣帝一样做事努力认真,象光武帝一样为人大度,象唐太宗一样英武无敌,象唐宪宗一样能够消平各地藩镇叛乱,陛下还有宋仁宗的仁恕之德,总之象这些可取的优点,无论哪一项,您都是具有的.您即位初年,铲除积弊,明白宣示,同全国老百姓一道革新政事.举其大概吧:您作过一篇《敬一箴》,提倡规戒;改定了一些冠服制度,下令废除孔子庙里的塑像,只用木主;削弱了宦官的内外之权;将元世祖从历代帝王庙所祭牌位中剔除;在孔子庙兼祭孔子的父母.那时候天下人都很期待,认为您一定大有作为.有见识的人都认为:只要有好的臣子帮助,不需多久,天下就可太平,您一定比汉文帝要强得多.然而文帝能发扬仁恕之性,节约恭俭,体恤爱民,宋朝的吕祖谦说他善于用人,能尽人之才力.一时天下虽说不上已经大治,但国库充盈,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百姓安乐,财物丰足.大家公认他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的一位贤君.
陛下您立志要有作为,可是没过多久,就被杂乱的念头导引到别的地方去了.您把自己的刚强英明用到错误的地方,以为人真的能够长生不老,而一味的玄修.陛下富有四海,却不念及那都是民之脂膏,常常大兴土木,大修宫殿庙宇.陛下二十余年不上朝处理政务,导致纲纪松懈败坏.朝廷卖官买官,援用这种章程越来越滥,美其名曰推广事例,导致豪强四起,名爵泛滥.您专门和方士在一起炼丹,不与自己的儿子们相见,人们都以为您缺少父子之情.您常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们都以为缺少君臣之礼.您整天待在西苑不回宫,人们都以为缺少夫妇之情.天下官吏贪污成风,军队弱小,水灾旱灾无时不有,民不聊生,导致流民暴乱象火烧一样,越来越盛.自陛下登基以来,前几年就这样,但还不严重,但是如今赋税徭役越来越重,各级官吏都效法朝廷,盘剥百姓无度.陛下花很多钱崇奉道教,十余年来已经做到极致了.因此,陛下改元号之时,天下人都猜想:这意思就是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近来,严嵩罢相,严世蕃被处以极刑,勉强可以令人满意,一时人称天下清明.然而严嵩罢相以后的政事,不过和他作宰相以前差不多,也并不见得清明多少.陛下比汉文帝差远了.天下之人对您不满已经很久了,这内外臣工都知道.〈诗经〉上说:“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意思是说宣王不能完全尽职,仲山甫能从旁补救.今日以辅助、匡正来补救、纠正错误并使一切走入正轨,正是诸位臣下的职责所在.圣人也不能不犯错误,否则古代设官,只要他做官办事就够了,不必要求他们进言劝谏,也不必设谏官,更不必说木绳金砺这类的话了.陛下修宫殿,设坛祈祷,就让群臣竞相进献香物和仙桃仙药,叫臣子进表管贺.陛下要兴建宫室,工部就极力经营;陛下要取香觅宝,户部就派人到处索取.陛下举动有误,诸臣顺从得也没道理,竟没有一个人为陛下正言.那种公开讨论对错、贡献良言,防止邪恶的做法,长久没有听到了,献媚的风气太甚.然而人们不敢直言,内心却不能不惭愧,气也不壮了,当面不敢说,却在背后议论是非,人们表面上顺从陛下,却把真心藏起来,这样为陛下歌功颂德,是多么大的欺君之罪?
天下者,陛下之家也,哪有不顾自己家的人呢?内外臣工都有行政职务和进言的责任,这些都是能够奠定您的家业,使它象磐石一样的稳固的基础.一意玄修,是陛下的心被妄念迷惑.过分苛刻武断,也不是您生性如此.不能就这样便断定陛下不顾其家,不合乎人情.臣子们往往为了顾及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欺诈、贪赃、旷废职务而导致犯罪,这些人不合您的心意,是很自然的.假如不是为了上述的原因也不合您的心意,那就是您的心与臣子的心偶然不相投合啊,但也有人疑心是您看轻臣子,侮辱臣子.另外有一种人,自己的心思不正,或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是说得不够详明正确,就象胡寅扰乱政事的奏疏那样:这些人不合您的意旨,也是很自然的.如果都不是以上的情况,君意臣意还不相符合,那就要让人疑心是不是因为陛下自以为是,不愿接受劝谏的缘故.抓住一二件这样的事,就推测您向来如此,害得您一直被人误解.《礼记》上说:“君主多疑于上,百姓就无所适从;臣子不忠于下,君主就劳苦不堪了.”说的就是今天这种情况.
臣子保身家的私心和怕触怒君主的心相结合,因而模糊了自己的职责,我已经举出一二件事例替他们作过分析了.君主求长生的妄念和迷惑不明相结合,就使臣子们心怀不满;陛下有失为君之道,请允许我再加以分析.
陛下的失误很多,大部分是因为修醮.修醮是为了求长生不老.古来的圣贤只不过讲求涵养道德,保养生命,顺应自然法则.天地赋予人生命,不过如此罢了.尧、舜、禹、汤、文、武都是圣人,也没有谁能长生不死.他们之后,也没有见到所谓僧道术士之人从汉、唐、宋活到今天.传给您长生法术的陶仲文,您称他为师傅,可是他自己就已经死了.仲文尚不能长生不死,陛下为什么还要求长生?至于那所谓的仙桃药丸,怪妄尤甚.伏羲氏做了天下的王,有龙马出河,于是便依据龙马的花纹画了八卦.夏禹治水时,出现神龟,就把神龟背上罗列的各种纹路排列起来,成为有关天道人事的九种法则.这些 “神物”透露了万古不传的秘密.天将天道显之于圣人,借圣人来明示天下,就像日月星辰的排列,并不虚妄.但宋真宗赵恒为了粉饰太平,听从王钦若等人的话,伪造天书,声称从天而降,他的大臣孙奭就谏言道:“上天哪里会说什么?怎么还能写书?”仙桃是从树上采摘下来的,仙药由人工捣制而成.你说它们能有什么天意?能起什么作用?天赐之物,难道能让人手里拿着给您?陛下玄修多年,一无所得.到今日,左右奸人迎合陛下玄修妄念,以为区区桃药就能让人长生不老,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玄修之无益可知矣.
陛下您莫非认为只要抓住刑和赏的权柄,就不怕无人办事,天下就可以治好,修道便没有什么害处了吗?那些阿谀逢迎的臣子,年轻时候就没有学到“致君泽民” (把君主辅佐好,使百姓得到好处)的特别本领和修养,壮年做官也没有“致君泽民”的特殊抱负和愿望.〈尚书·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志,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意思是说:遇有不合自己意旨的话,要看看是否合于道理;遇有顺从自己意旨的话,要看看是否不合道理.顺从旨意的未必就是有道理的.从近些年来看:严嵩哪有一处不是顺着陛下您的意思?然而严党过去是贪权窃利的祸害,今天是忤逆乱政的根源.象梁材这样的人谨守职责,历来做官有声誉有操守,以正直不阿著称,却被陛下认为大逆不道.虽然从严嵩抄家以后,百官有所畏惧,知道不能再以贿赂谋求升迁,稍改以前的恶习.然而严嵩罢相之后的局面也和严嵩做丞相之前没什么两样.百官仍然只情愿学严嵩的顺从,不肯学梁材的正直不阿.现在坏人还是贪求无厌,一般人也只是得过且过,混混日子.即使是好人,也不过是在做官和退隐之间犹豫不决,含糊敷衍,奉行做事罢了.而那种洁身自爱、探研真理,对天下负有责任,能够肩负国运,维护长治久安的人,却一个也没有发现.不就是因为好人受到牵制,不能尽忠做事,才弄到今天这个地步吗?您既要人顺从圣意,又要人尽忠;既要人充当助手和耳目,又要人顺从您做那些修道和兴修宫殿庙宇的错误事情:这就象不用四肢耳目去保卫心腹,而由心腹自己去执行看、听、拿东西和走路的任务一样.照此下去,您即便有了象张仪和公孙衍那样能干的臣子,要想成就与百姓同享太平的事业,那也是办不到的.
如果您承认修道有害无益,那么臣子的转变,百姓的祸福,天下的安危都将由此而不同,所以您应当立即悔悟,每日上朝理政,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一起言说天下利害,洗刷数十年君道之误,那样就能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明君之中,也使得臣下能够洗刷数十年谄媚君主之耻,让他们置身于皋陶、伊、傅这样的贤臣之列,君臣便可互相勉励、互相敬重.内廷中的宦官宫女,外廷中光禄寺厨房的仆役,锦衣卫中那些受惠于祖先恩荫的人,以及各个衙门里那些额外的冗员,无事可干而为官的人太多了.皇家的仓库里,户部、工部以及光禄寺等衙门里,缎、绢、粮料、珠宝、器物、木材等东西很多,堆积在那里也无用,用了也用的不是地方,白白浪费了很可惜.臣子们进谏,您采纳实行,对您说来只不过动一动节省的念头罢了.京师里的一块金子,到了田野百姓那里抵得上一百块金子用.您稍稍节省一点,国库便有余用,老百姓则有了储蓄,好处真不知有多少啊,而陛下为何不这样做呢?
今天官吏设置不全,办事因循苟且,敷衍塞责,不守法纪,却还自以为不错.应该督促遵守基本的道德来端正官员们的行为,停止用钱买官那一套来理清仕途;让文武官员安于其位,责成他们做出成绩来;平常就练选军士以免打仗了临时召募百姓;让那些吃白食的和尚道士回家,回到士、农、工、商的行业里;府州县地方官要生计和教化并重,树立好的礼俗规范;屯田、运盐应该恢复征收实物,来充实边防军队的储备;按地亩交粮,按人口应役,以便恢复老百姓的元气;检举天下官员的贪污勒索行为,让那些贪赃枉法的人心生怯懦,按照刑律处罚他们,毫不宽容.如此以来,便是仁政,几十年之后才能收效,与天地并存的伟大功业便可成就了.这样的事由诸臣提议,陛下执行,也就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一振作而诸废具举,百弊铲绝,象唐、虞三代那样光明灿烂的大治便可复兴矣,而陛下为什么不实行呢?
陛下只要稍事节省和振作就行了,又不是要您多么劳心劳神.九卿掌握大政方针,百官承担具体的职责,巡抚、巡按、六科给事中等纠举肃清,维护风气,陛下考核政纲的实施情况,督促他们做出成绩来.努力去找贤才,任用他们办事,自己就省力了.就像天运于上,四时六气各得其序,君主只要自己有德,感化臣民,不必亲自动手管理一切.天地万物为一体,自有它的道理.百姓安居乐业,形成一片祥和气氛,而陛下自然能够感到真正的快乐和价值.天地是化生万物的,人也有帮助天地化生的能力,可以与天地并列而为“三才”.道与天通,命运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握,而陛下自然能够享受真寿.这是真正的道理,转身就能做到,立刻就能见效.要是依旧去服食什么长生不死之药,巴望着能成仙升天,不是道理所在.那么做只能匆忙的散爵禄,让精神徒然的紧张,玄修求长生,是捕风捉影的空想,陛下一辈子求之,究竟得到没得到呢?
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是天下第一大事.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为保乌纱帽而阿谀奉承,小臣害怕获罪表面顺从,陛下有错误却不知道,不能改正不能执行,臣每想到这里便痛心疾首.所以今天便冒死竭忠,诚恳的向陛下进言.望陛下能够改变心思,转换方向,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都取决于您,若陛下真能采纳,是我宗庙、社稷、国家的幸运,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幸运!
看了 海瑞骂嘉靖皇帝的天下第一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什么开机前会有America什么的红色英文,而且下面还有F1和F2两个选择怎样才能取消掉这个麻烦 2020-04-09 …
文言文"而"的解释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而挟重器多 2020-06-09 …
关于岳阳楼记的问题1.文章开头写“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其意在说明什么?2.“先天下之忧 2020-06-09 …
求几篇文言文译文及重点字,重点字在序号前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1衽以从2阴.及3至 2020-06-19 …
胸有积累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因为小事,甚至因为根本没有发生的事。发怒,而且大乱方寸的人。何以得天 2020-06-20 …
下面对文章《济南的冬天》写作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抓住“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2020-07-16 …
文言文而的用法“而的用法,有的表示顺接,有的表示转接请区别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 2020-11-30 …
急求:请问“尊师重道”这个成语是互文吗?请问“尊师重道”这个成语是互文吗?可以拆开成“尊师”和“重道 2020-12-0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 2021-01-1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