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白帝①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白 帝①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时在夔州。②诛求:征求,征收。
(1)首联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描写白帝城,请作简要说明。
(2)分别概括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尾联。
白 帝①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时在夔州。②诛求:征求,征收。
(1)首联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描写白帝城,请作简要说明。
(2)分别概括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尾联。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首联,使用民歌复踏句法,描写白帝城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的奇景.白帝高踞于山头,登城望,只见云雾翻滚,从城内倾泻而出.低头俯瞰,城下暴雨急骤,有如翻盆倾泻.这两句表面写云雨,实际在突显白帝城之高.因为白帝高耸云端,云雾缭绕,暴雨到来时,才能出现人在云雾中,雨从双足落的奇观.
(2)颔联紧承前景具体描述.“高江急峡”,不仅说明白帝一带地势高危,江水由此向东,悬流直下,而且两岸高山,江流狭窄,奔腾呼啸,加上急风骤雨,江水陡涨,水位加高,江流湍急,争相奔涌,白浪滔天,有雷霆万钧之势,万马奔腾之状.一个“斗”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雨倾注,水流迅疾,泄洪之声惊天动地的壮观情景.在覆盆暴雨之下,星月无光、阴霾蔽日:“翠木苍藤”失去了昔日的光泽,高峡两侧,显得一派昏暗.以上两联,写云雨变幻,暗示了时代动乱、阴霾蔽日的现实,为下文表现破败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作铺垫.颈联,笔锋一转,境界陡变,与急骤猛烈的风雨景色形成鲜明对照.诗人俯视雨后的蜀郡大地,“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眼前是荒芜空旷的土地,一匹疲惫懒散的归马,在荒原上闲蹓.山村之内比荒原更显清冷,人烟寥寥,从前的千户中如今只剩下百户,这情景怎不叫人触目惊心.景象如此凄凉悲惨,乡村如此荒芜凋敝,人民生活可想而知.
(3)诗人注意到了“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的社会现实.“诛求”,就是横征暴敛.多少在战乱中失去了丈夫的寡妇,本来就已是孤苦无依,仅有的一点维持生计的粮食、什物,遭到官府横征暴敛,被搜刮净尽,秋收季节,村里却传来阵阵哭声,哭声悲恸欲绝,哀号遍布原野.“何处村”,是说明哭声来自哪里,并不清楚,但可知处处有人恸哭,哀鸿遍野,悲怆凄凉.
这首诗在意境上的变化参差错落,大开大阖,在暴风骤雨之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图景正是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答案:(1)以城门云气翻滚、城下大雨倾盆,衬托白帝城的高.
(2)颔联描写了江水奔腾、林荫昏暗的自然景象,颈联描写了一幅土地荒芜、山村寥落的社会景象.
(3)选取“寡妇”典型人物和“痛哭”典型情景,形象刻画了百姓惨遭官府剥削的悲惨生活,表达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译文:在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在白帝城下,瓢泼大雨像打翻了的水盆.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最为哀痛的是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净尽,听吧,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声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解析:这首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在艺术上,这首也很有特色:首先,境界开阔.诗人在描写上富有变化,参差错落,大开大阖.诗歌中,诗人描写了暴风骤雨的景象,同时又给读者展现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其次,借景抒情.在诗歌中,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2)颔联紧承前景具体描述.“高江急峡”,不仅说明白帝一带地势高危,江水由此向东,悬流直下,而且两岸高山,江流狭窄,奔腾呼啸,加上急风骤雨,江水陡涨,水位加高,江流湍急,争相奔涌,白浪滔天,有雷霆万钧之势,万马奔腾之状.一个“斗”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雨倾注,水流迅疾,泄洪之声惊天动地的壮观情景.在覆盆暴雨之下,星月无光、阴霾蔽日:“翠木苍藤”失去了昔日的光泽,高峡两侧,显得一派昏暗.以上两联,写云雨变幻,暗示了时代动乱、阴霾蔽日的现实,为下文表现破败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作铺垫.颈联,笔锋一转,境界陡变,与急骤猛烈的风雨景色形成鲜明对照.诗人俯视雨后的蜀郡大地,“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眼前是荒芜空旷的土地,一匹疲惫懒散的归马,在荒原上闲蹓.山村之内比荒原更显清冷,人烟寥寥,从前的千户中如今只剩下百户,这情景怎不叫人触目惊心.景象如此凄凉悲惨,乡村如此荒芜凋敝,人民生活可想而知.
(3)诗人注意到了“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的社会现实.“诛求”,就是横征暴敛.多少在战乱中失去了丈夫的寡妇,本来就已是孤苦无依,仅有的一点维持生计的粮食、什物,遭到官府横征暴敛,被搜刮净尽,秋收季节,村里却传来阵阵哭声,哭声悲恸欲绝,哀号遍布原野.“何处村”,是说明哭声来自哪里,并不清楚,但可知处处有人恸哭,哀鸿遍野,悲怆凄凉.
这首诗在意境上的变化参差错落,大开大阖,在暴风骤雨之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图景正是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答案:(1)以城门云气翻滚、城下大雨倾盆,衬托白帝城的高.
(2)颔联描写了江水奔腾、林荫昏暗的自然景象,颈联描写了一幅土地荒芜、山村寥落的社会景象.
(3)选取“寡妇”典型人物和“痛哭”典型情景,形象刻画了百姓惨遭官府剥削的悲惨生活,表达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译文:在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在白帝城下,瓢泼大雨像打翻了的水盆.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最为哀痛的是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净尽,听吧,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声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解析:这首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在艺术上,这首也很有特色:首先,境界开阔.诗人在描写上富有变化,参差错落,大开大阖.诗歌中,诗人描写了暴风骤雨的景象,同时又给读者展现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其次,借景抒情.在诗歌中,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采桑子欧阳修翻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 2020-05-16 …
采桑子 欧阳修 中“群芳过后西湖好”西湖好在哪里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2020-05-17 …
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翻译成现代文翻译成白话文 2020-06-11 …
时周瑜受使至鄱番阳,肃劝权召瑜归的翻译是?翻译成白话文 2020-06-16 …
英语翻译来时逐日兮,归时沐雨.唯我名扬兮,随切尔西.揽斯坦福桥兮,虽风雨而不避.数大不列颠兮,乃光 2020-06-28 …
英语翻译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 2020-06-29 …
刚从电视上悉,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雨袭击了你省邻近城市.几十人被洪水卷走,数百人在洪水中受伤,还有很多 2020-11-27 …
急急!帮帮忙!给翻译下以下句子!汉译英刚从电视上获悉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雨袭击了你省临近城市几十人被洪 2020-11-28 …
苏轼定风波中“轻”“任”“醒”“烟雨”“归去”“风雨”“晴”的意思 2020-11-28 …
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风雨归程的含义是什么 20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