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②,衣粗衣③,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②,衣粗衣③,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⑤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⑧,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注】①孙叔敖:春秋时楚人,曾三度为楚相,有贤名。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老父:与下文的“父”均指老人。③衣粗衣:穿着麻制的丧衣。第一个“衣”与下文的第一个“冠”字,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分别是“穿”和”戴”。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⑤去:离开。⑥患处之:祸患隐伏在那里。⑦意益下:意思是越把自己看得低。⑧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有一老父衣粗衣 _______ ________ ②楚王不知臣不肖 _______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父认为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三条意见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位居楚相的孙叔敖对不来祝贺反而来吊唁他的老人持什么态度? 请你对他的这种做法加以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①第一个“衣”为动词,穿衣;第二个“衣”为名词,衣服。②不才,这里是谦虚的说法。 (2)①身份显贵以后就对别人傲慢的人,老百姓会离开他。②俸禄优厚以后却不知满足的人,祸患就会落在他的头上。 (3)①位已高而意益下;②官益大而心益小;③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4)孙叔敖的态度是不恼怒,并向他虚心请教。这说明孙叔敖居高官却能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时刻为百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意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孙叔敖当上楚国令尹,全国的官吏和老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位老人身穿粗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帽,出来接见老人,并对这位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才能,派我承受官吏百姓的辱骂(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大家都来祝贺我,唯独你来吊唁我,难道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老人说:“有。身份显贵以后就对别人傲慢的人,老百姓就会离开他;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以后却不知满足的人,祸害就会落在他的头上。”孙叔敖拜了又拜说:“恭敬地接受你的指教,愿意聆听更多的教导。”老人说:“地位越高而心志越要谦卑;官职越大而心思越要谨慎小心,俸禄越优厚要越加慎重,不要大胆索取,你谨慎地坚持这三条原则,就完全能够治理好楚国。” |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020-05-16 …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不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 2020-05-16 …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 2020-05-16 …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020-05-16 …
英语翻译臣非非难言孔,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々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敦祗恭厚,鲠固慎完,则 2020-06-15 …
《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日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而见之" 2020-06-16 …
这篇古文中“少年曰:“牛不能生马.””这句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齐桓公所认为愚公的愚,愚在哪里?齐桓 2020-06-18 …
老虎捐子译文急!(好的悬赏200分!)原文:荆人有老虎而捐其子者,以为虎食之矣,弗求矣.人有见而告 2020-07-01 …
这个古代故事的原创者鸟,吾知其能飞;鱼,吾如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 2020-07-07 …
翻译文言文文言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2020-0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