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详情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2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 全部注释 1.此诗又见李商隐集。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赤壁山,在长江南岸,即三国时赤壁大战之地。 2.不与:若不与。 3.铜雀: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建造铜雀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水经注·浊济水篇》:"邺西三台,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层百一间。"二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裴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这一首七绝,是诗人借遗物而感兴,引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此诗是一首咏史诗,诗篇的重心在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法上纯属议论,对此古今评家均无异议。但诗人对历史故实的议论自有其特色,即用形象议论,而非为抽象评说,如此便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历史教训极具可视性可可感性,并能使读者深受其艺术力量的烘染,感到回味无穷。具体说,便是末句写得尤为匠心独运,作者以“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个生动场景告示读者,若东风不与周郎方便,那么将将会是吴败魏胜,而不是吴胜魏败的结局了。如此下笔,便叫形象性议论,便叫以点带面,以具体写抽象,这是文艺创作的一般性规律,大凡稍有文学修养的创作家和文论家都深谙于此。其次,本诗另一个重要手法便是角度新颖。大凡写咏史诗,特别是同古迹有关的,诗人往往从形胜古垒入手,咏叹物是人非一番,这样的模式沿袭已久,至刘禹锡可谓到达顶峰。他的《金陵五题》《西塞山怀古》等均为这类诗作中不朽的名篇。但既为高峰,后人便难以超越,总不能步趋于刘禹锡之后,再写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相同构思和句式的诗篇吧。杜牧在此诗中转移角度,另辟蹊径,尽抛前人窠臼,勇闯新路,以一把折断了的戟头为导引物,先将读者的视线与思维拉回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再去聆听他的一番高论。这便是杜牧的聪明之处,也是他咏史诗高人一筹之处。此诗开端也是独出心裁,与其它咏史诗相比,显得新颖别致。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从面落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议论在抒情中展开,这样论史的写法,又有新意,不落俗套。 此论兵之诗,立意奇特,不写赤壁史实,却以假设发言:若无东风助周郎,说不定战争的胜负就相反了。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历史偶然论。而另一层深意,大约是杜牧自负深知兵法,认为周瑜当时之用兵,并无必胜的把握,就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若无东风,则万事皆成徒劳矣。前人以为杜牧过分夸大了东风的作用。其实杜牧的见解是非常有道理的,战争的胜负,的确需要百虑而无一失,有一失则足以毁百虑。古今中外无数战事是因一着不慎而导致满盘皆输的,这其实是极普遍的真理。
看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热胀冷缩将能通过铜环的铜球加热,发现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如果同时将铜环一起加热,那么,A铜球 2020-06-04 …
一块铜块,什么时候质量发生了改变?()A将铜轧成薄薄的铜板B将铜熔化撑铜水C将铜加热至800度D将 2020-06-16 …
如何让(自制简易密度计)缠绕着铜丝的筷子竖立在装有水的杯子中?我已经将铜丝绑在筷子下端,铜丝多了不 2020-06-25 …
你听说过生物电吗?请去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主题展------生命之秘展厅,去观察人体的奥秘,了 2020-06-30 …
英语翻译我们所需的材料有:花状铜片(),簪杆,铜丝,玻璃珠以及剪钳首先,剪下一段铜丝第二步,将铜丝 2020-07-08 …
一块铜的质量将发生变化的情况是()A.将铜块从北极带到赤道B.将铜块锉成圆台C.将铜块从15℃加热 2020-07-25 …
一块铜的质量将发生变化的情况是()A.将铜块从北极带到赤道B.将铜块锉成圆台C.将铜块从15℃加热 2020-07-25 …
阅读杜牧的《赤壁》,回答后面问题(共4分)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2020-07-26 …
全面认识自己,就是[]①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将其发扬光 2020-11-25 …
1铜片和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一种认为铜离子的差异引起了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吗? 2021-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