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老人和鹰老人住进城里后很不习惯,坐不是站不是,每天都不自在。一天,老人拿了锄头,去楼下开荒种菜。锄头是老人从乡下带来的,他才在小区的一块空地上挖了几锄,就被儿子看见

题目详情
老人和鹰    老人住进城里后很不习惯,坐不是站不是,每天都不自在。一天,老人拿了锄头,去楼下开荒种菜。锄头是老人从乡下带来的,他才在小区的一块空地上挖了几锄,就被儿子看见了,儿子说:“您在干什么?”    老人说:“这块地荒着,我想种些菜。”    儿子说:“您以为这是乡下呀?”    老人说:“那我回乡下去。”    儿子说:“咱们乡下已被拆迁了,那儿现在是工业园区,您还回得去?”    老人何尝不知道这些,一想到乡下被开发了,他就神思恍惚。老人说:“城里什么都不好,不像咱们乡下,能种菜,养猪养鸡,乡下空气也好,咱们乡下有各种各样的鸟,天上还飞着鹰。”的确,老人经常在乡下看见天上飞着鹰。老人总坐在门口,抬着头看,看鹰在天上盘旋。看久了,老人的心便跟着鹰去了,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到城里后,老人也经常抬头,但很多时候,连一只麻雀也看不到。     老人叹息了。      过后,老人更不自在了,每天都怏怏不乐的。这样,老人就出问题了,病了,住院了。等老人从医院出来,似乎更老了,走路都不稳。儿子很急,每天开导着老人,老人就是开心不了。      这天,儿子带老人去河边。快到河边时,老人忽然看到天上有鹰。    “你看到鹰么,在天上飞。”老人兴奋地跟儿子说。      儿子说:“看到了。”      老人说:“没想到城里也有鹰,它是从咱们乡下飞来的吧?”    “是吧。” 儿子说,“一定是!”      那时已是傍晚了,老人一直在那儿看着,直到天黑。       老人住的离河不远,为了看鹰,第二天他自己去了河边。“鹰!”还没到河边,老人就看鹰了,一只,两只,好几只呢!那些鹰一会儿在天上盘旋,一会儿往下俯冲。老人不走了,一直抬头看着。      一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爷爷,你在看什么呢?”     “看鹰在天上飞。”    “那不是鹰,那是风筝。”    “胡说,风筝我还看不出来呀,那就是鹰。”    “我没胡说,那就是风筝,不信,到河边去看。”     到了河边,老人果然看见几个人在放风筝。他们也是老人,很矫健,在河边跑来跑去。老人走到他们中间,“我以为是真的鹰在天上飞哩。”    “好多人都这么说。”    “你们怎么能把风筝放得这么好?”    “你也能。”    “我也能?”    “真的能,只要天天放,就能让你的鹰也飞在天上。”      老人这天真买了风筝,也是那种像鹰的风筝。      那几个老人,教他放,但他总是不会。老人有些灰心了,几个老人安慰他:“慢慢来,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的。”      老人点点头。      这以后,老人天天到河边去放风筝,开始走得很慢,慢慢地就快起来了。后来,也能跑起来了。老人的风筝或者说老人想放飞的鹰,在天上盘旋着,往下俯冲着。老人开心极了。一天, 老人放飞他的鹰,天上又来了几只鹰,那是几只真的鹰!     “你的鹰引来了真的鹰了。”老人们跟他说。     “是真的鹰啊!”    “是真的!”     “肯定是我们乡下的鹰飞来了!”       老人说着,笑了。笑着时,老人一颗心也跟了鹰去了,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         (取材于刘国芳的同名小说,有改动)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中老人与儿子之间的对话,不仅巧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也表现出儿子对父亲的体贴,更表达了老人渴望回归乡村生活的心愿。
B.小说中描写的其他老人不可或缺,这些老人不仅是对“老人”形象的映衬,而且丰富了小说内容,老人们共同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C.小说结尾含蓄隽永、令人回味,“老人一颗心也跟了鹰去,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表现出老人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D.小说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人物对话要言不烦,常是寥寥数语便将人物表现得形神毕肖,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E.小说选取独特新颖的视角,表现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状态,寄寓了作者对时代变革中普通人的人文关怀。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