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上海“行”的发展明清时期,上海已是“江南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上海的交通运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官僚、地主外出,

题目详情
上海“行”的发展

  明清时期,上海已是“江南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上海的交通运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官僚、地主外出,用的是轿子;一般人运载,则用小车,即单轮羊角车。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和租界的形成,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而且还给市政卫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也不止一次地增加小车捐税。残酷的剥削,迫使小车工人开展了多次抗捐斗争。此时,人力车已有进口,1874年3月,法租界颁布了“一号”人力车(黄包车)营业执照。

  随着市场的开拓,人口的增加,交通工具也逐渐发展。1906年4月,公共租界有轨电车工程开工,次年,法国电车公司在西门外方浜桥至斜桥,正式兴筑电磁路轨。

  20世纪初,公共汽车相继开始使用,并创办了祥生汽车出租公司,其业务逐渐扩展,出租车辆有小汽车、客车和运输车;30年代后期,抗日战争爆发,因汽油缺乏,其出租车辆渐改为三轮车、木板车。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黄浦之水折西北至吴淞口入长江,北为崇明岛,东濒东海,西接江苏、浙江。其对外交通,过去依靠沙船、帆船和小舟,以后出现了轮渡、火轮,远洋轮船也渐行驶。陆路交通方面,最早供火车行驶的是1874年正式动工的淞沪铁路;20世纪初,沪宁铁路、沪杭铁路相继通车;1909年铁路上海站即成为我国南北铁路交通的枢纽。

  1949年5月后,上海取消了过去“租界”、华界的不合理布局。全市交通统一调度,公共汽车遍布市内外,有轨电车由移置市郊到拆除,无轨电车则保留。

  上海的“行”在改革开放、浦东开发以后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和浦西的联结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70年代,黄浦江上虽建有松浦大桥,但结构简单,且又在郊县。真正在黄浦江上建桥取得突破的是1991年建成的南浦大桥,接着,杨浦大桥、奉浦大桥、徐浦大桥相继完成。

  与此同时,旧市区的交通改造也进展迅速,地铁、内环线高架路、高速公路相继兴建。多少年来,上海人民一直关注的“行”的问题,正在逐步妥善地解决。

读过之后你有何感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上海在“行”方面一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可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