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代人作诗文,不应该学周殷盘庚那样佶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出的“作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日常的情思多粗浅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人作诗文,不应该学周殷盘庚那样佶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出的“作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日常的情思多粗浅芜乱,不尽可以入诗;入诗的情思都须经过一番洗练,所以比日常的情思较为精妙有剪裁。语言是情思的结晶,诗的语言亦应与日常语言有别。说话时信口开河,思想和语言都比较粗疏,写诗文时有斟酌的余暇,思想和语言也就比较缜密。散文应比说话精练,诗更比散文精练。这所谓“精练”可在两方面看出,一在意境,一在语言。专就语言说,有两点可以注意:第一是文法,说话通常不必句句谨遵文法的规律,作诗文时文法的讲究则比较谨严。其次是用字,说话所用的字在任何国都很有限,通常不过上千字,写诗文时则字典中的字大半可采用。没有人翻字典去说话,但是无论在那一国,受过教育的人读诗文也不免常翻字典,这简单的事实就可以证明“写的语言”比“说的语言”丰富了。 “写的语言”比“说的语言”也比较守旧,因为说的是流动的,写的就成为固定的。“写的语言”常有不肯放弃常规的倾向,这是一种毛病,也是一种方便。它是一种毛病,因为它容易僵硬化,失去语言的活性;它也是一种便利,因为它在流动变化中抓住一个固定的基础。在历史上有人看中这种毛病,也有人看中这种方便。看中这种方便的人总想保持“写的语言”的特征,维护它和“说的语言”的距离。在诗的方面,把这种态度推到极端的人主张诗有特殊的“诗的文字”。这论调在欧洲假古典主义时代最占优势。另外一派人看中“写的语言”守旧的毛病,竭力拿“说的语言”来活化“写的语言”,使它们的距离尽量缩短。这就是诗方面的“白话运动”。在欧洲文学史上发起过数次的白话运动,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中世纪行吟诗人和但丁所提倡的,一个是浪漫运动时期华兹华斯诸人所提倡的。但丁选定“土语”为诗,同时却主张丢弃“土语”的土性,取各地“土语”放在一起“筛”过一遍,筛出最纯粹的一部分来另造一种“精练的土语”为诗之用。我觉得这个主张值得深思。(节选自朱光潜《古文与白话》) 1.第一段中两处加点的“通常”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末一句中“这个主张”指的是什么?联系全文说说“我觉得这个主张值得深思”表明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观全文,作者认为作诗应该怎样处理“说的语言”和“写的语言”?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通常”是指一般情况,并非所有情况,用在这两句中使句子表意更为准确。 2.但丁选定“土语”为诗,同时却主张丢弃“土语”的土性,取各地“土语”放在一起“筛”过一遍,筛出最纯粹的一部分来另造一种“精练的土语”为诗之用。表明作者赞同但丁“筛选”语言的做法,但不同意专选“土语”写作的做法。 3.写诗所用的应该是活的“写的语言”而不是“说的语言”。因为写诗的情思比较精练。 (主观题意对即可)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一篇文章,是在讲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我们看不到的内情,并不是那篇“你什么都不知道”.我最早是在人 2020-05-13 …
英语翻译我认为,微笑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微笑确实很美,它可以带给人们温暖与快乐。但是 2020-05-14 …
英语翻译(翻译这些,虽然很多,但是拜托了.可以在Q上发:841529841)gaga,如果我生命中 2020-06-03 …
黑洞的另一面是不是还有一个世界茫茫宇宙之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宇宙黑洞的另一面是不是还有一个与我 2020-06-09 …
有一句成语大概意思就是:身在明处的人看不清黑暗中的事物,而黑暗中的人看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我想表达的 2020-06-19 …
..什么诗词可以和它相对本是薄情人、难奈多情时.情多自是恼人忧.默叹道:当断难断、红尘繁乱、、许是 2020-06-23 …
第一次写诗请大神们帮忙修改修改提点建议呗见与不见现或不现思未远情未减心与十指紧相连汝不情人不愿予无 2020-07-01 …
1786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其名下的议会亦是 2020-07-02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央视纪录片走红,从《舌尖上的中国》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让观众通过纪录片了解到很 2020-07-15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央视纪录片走红,从《舌尖上的中国》,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让观众通过纪录片了解到 2020-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