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站在蝉的角度思考吴安臣⑴刚想睡个午觉,突然一声接一声的蝉鸣搅得人心烦意乱。跑出去拾一块石头朝树上猛地砸去,但它毫无反应。它依然叫。我依旧烦。这才想起蝉

题目详情
站在蝉的角度思考
吴安臣

  ⑴刚想睡个午觉,突然一声接一声的蝉鸣搅得人心烦意乱。跑出去拾一块石头朝树上猛地砸去,但它毫无反应。它依然叫。我依旧烦。这才想起蝉这东西据资料记载是没有听觉的。
  ⑵于是试图用鞭炮声来驱赶蝉。可是鞭炮声过后蝉鸣如故。类似的动作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做过。他曾经在栖有鸣蝉的大树下连连扣发装满火药的猎枪。可是尽管声如霹雳,对蝉毫无影响。它依然放声欢歌。法布尔大约正是由此得出蝉是没有听觉的结论。但是近日我才知道蝉实际上是有听觉的,只是这听觉仅限于同类之间罢了。它的听觉接受声波频率的范围都是针对同类的。所以它根本不会理会我们的恐吓。
  ⑶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吧,蝉给我们的印象很差。它就像一个聒噪的最拙劣的歌手一样唱通了每一个夏天,它们甚至半夜三更了都还在月亮下叫唤几声,不然辛弃疾《西江月》里怎么会说“清风半夜鸣蝉”呢。对于这个拙劣的歌手,小时候我们都是在它们还没变成蝉之前全数将它们消灭。在它没有“金蝉脱壳”之前就叫它下到油锅里。
  ⑷记得那时夏天傍晚放学后第一要做的就是在榆树、泡桐树或者柳树根下仔细寻找那些即将破土而出的蝉幼虫,河南当地人管这幼虫叫“爬蚱”。清洗后就放进了锅里,装点盐,煮熟后我可以甚至连壳一起嚼下去,那肉鲜美得决不亚于现在吃到的任何肉,也许是那时生活艰苦吧,才会有这种特殊的感觉。
  ⑸到了城里发现爬蚱居然卖到十多块一斤!才愈加明白这玩意的肉质的确非同凡响。吃掉爬蚱一一蝉的幼虫这招够狠毒的,但第二天蝉鸣依然,这时我等只有干瞪眼了,因为,在我们睡着的时候,又有许多的爬蚱变成了蝉飞走了。
  ⑹后来又发现:其实蝉这种昆虫在古代居然是身处劣境、品行高洁者的象征。曹植曾经在《蝉赋》里把蝉喻为品德纯正的贞士。大约是因为这点吧,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连蝉的叫声也变得美好起来。古人甚至认为,人若要不虚度此生,有八种声音不得不听,夏日的蝉鸣就是八声之一。连贵为天子的唐太宗,也极欣赏蝉鸣。他的《赋得弱柳鸣秋蝉》诗:“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把那个蝉写得可以说是趣味无穷。难道古代人不懂欣赏?还是蝉那时叫声的确婉转?不过我想,现在这玩意总不会有人再歌颂它了吧?但我又错了一一-台湾女作家简媜在《夏之绝句》里就对它褒扬了一番:“蝉声把我整个心思都吸引了过去,就像铁沙冲向磁铁那样……就像一条绳子,蝉声把我的心扎捆得紧紧的……”“聆听,也是艺术……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扯在手里的愁……”看吧!蝉还有这等功效!着实让我又大跌了一次眼镜。
  ⑺继续翻阅资料一一又发现,我真的不了解蝉:可怜的蝉,为了等待“金蝉脱壳”、获得自由的那一刻,要在地下过上漫长的暗无天日的生活。不同的蝉在地下的时间也不同。美国有一种“十七年蝉”,它的幼虫在泥土里呆的时间竟然长达十七年。是世界上生长周期最长的昆虫。不过这些在地下度过十七年暗无天日生涯的虫子,却只能在这光明的世界上度过短短的几星期。
  ⑻法布尔这样写道:“也许上帝给予一种格外的恩赐,必先索取昂贵的代价。我不知蝉是否与上帝有过这样的盟约,蝉在飞之前曾有过多年的地下生活,像一个艰难的矿工沉身于湿冷、黑暗孤寂,只为有一天可以飞。蝉以非凡的毅力来等待那个遥远无边的理想。若干年的艰辛:一夏的飞翔——蝉的一生。在时间上,蝉的生命里苦难与幸福的比例严重失调。可是一代又一代,蝉们义无反顾地走着这条老路。” 蝉把美抵押给了上帝 ,所以生命短暂,但它用抵押的美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飞翔。 
  ⑼蝉的生命是短暂的,可是它用了一生的时间来歌唱。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美总是瞬间的、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这样,然而花谢花还开,月圆月又缺。而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如果人们都能知道蝉十几年一鸣,如此难得,又如此短暂,能不珍贵吗?
  ⑽记得西方有个荆棘鸟的传说,说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比世上任何生灵的声音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就要去寻找一棵荆棘树,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然后在树枝间婉转啼鸣,这时它完全超脱了垂死的剧痛。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然而整个世界都是屏息聆听这卓绝的歌唱。可惜的是世间并无这样勇敢的鸟,倒是蝉体现了这种类似的精神。可是人们为何乐意接受一个 虚幻形象 而忽略现实生活中 确凿的存在 呢?原因多重,其一是蝉以吮吸树汁为生,被归为害虫之列。其实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必须有一些食物,如虎豹的矫健是用无数羚羊的丧生换来的。可人比较欺软怕硬,对凶猛的动物不敢妄加评判,只有去声讨蝉的罪过了。
  ⑾因为它是害虫吧,是的!我们把它--弱不禁风的蝉定为了害虫,我们去捉那些即将出壳的蝉似乎就成为了为了正义。蝉成了具有高蛋白的盘中餐。蝉积年 含辛茹苦的理想被扼杀在即将实现的最后一刹那 。今天再看到被炸得油汪汪、金灿灿的蝉躺在盘子里时——我的确说不出什么,只觉得弥散在心的是真正的惭愧。
1、试简要说明下面划线的词语和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人们为何乐意接受一个 虚幻形象 而忽略现实生活中 确凿的存在 呢?
  “虚幻形象”指__________________ ;“确凿的存在”指__________________。
(2)蝉把美抵押给了上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辛茹苦的理想被扼杀在即将实现的最后一刹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总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如果真正“站在蝉的角度思考”,人对蝉有哪些误读?试结合全文的内容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从写“我”驱蝉开篇,第⑽段又写了荆棘鸟的传说。试比较这两处写法的异同,并说明它们对于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1)“虚幻形象”指以生命为代价来歌唱的荆棘鸟的形象;“确凿的存在”指蝉为了几个星期的歌唱,的确要在地下度过若干年暗无天日的生活。
  (2)蝉为了短暂的幸福-- 一夏的鸣唱和飞翔而甘愿经历漫长的痛苦。
  (3)蝉在即将从地下爬出,就要飞翔、歌唱的时候被做成了油炸食品。(意对即可)
2、(1)把蝉的鸣唱当成对人的生活的破坏与干扰,因而深恶痛绝。
  (2)因蝉吮吸树汁为生的习性而将其定位为害虫,必欲除去而后快。
  (3)古代把蝉视为身处劣境、品行高洁者的象征,喻之为品德纯正的贞士。
  (4)认为蝉若干年的地下生活和一夏的飞翔是若难与幸福的比例严重失调。(答对3点即可)
3、文章开篇处和第(10)段都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所不同的是,开篇处用的是反衬手法,用“我”驱蝉的气急败坏来衬托人对蝉的误解之深;而第(10)段则运用了正衬的手法,用传说中的荆棘鸟的形象,来突出经过若干年地下生活才获得短暂飞翔、歌唱权利的蝉的难能可贵。这样写,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像蝉一样按照自己的生存规律顽强生活在大自然的生物的敬意,凸显了文章的主旨。(意对即可)

看了 站在蝉的角度思考吴安臣⑴刚想...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