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坐在童年的矮墙上》,完成下列各题。①那时候的墙真矮啊,矮得我三两下就能踩着墙上的坑洼处爬上去,矮得连母亲都不担心我跌下来,她只是说,你不怕跌得自己腚锤子疼就行
题目详情
阅读《坐在童年的矮墙上》,完成下列各题。
①那时候的墙真矮啊,矮得我三两下就能踩着墙上的坑洼处爬上去,矮得连母亲都不担心我跌下来,她只是说,你不怕跌得自己腚锤子疼就行。我才不怕呢,那时我身轻如燕,敏捷如猴,咋能掉得下来呢。
②墙是土墙,没有瓦,刚打起来时是有瓦的,但后来猫常在这里散步--是个胖嘟嘟的肥猫,瓦一片片地就被踩下去了。鸡有时也上来,扑闪起翅膀,一使劲就站在墙头上了,大公鸡飞上来的时候多,雄赳赳气昂昂地在上面踱步,有些傲视群雄的样子。墙下的鹅、鸭子唯有羡慕的份儿,只能无奈地沿着墙角溜达。
③但猫和鸡都没有我上来的时候多。那时候,看了电影《少林寺》,梦想着自己也能飞檐走壁,于是土墙就成了我最好的练习场所。
④母亲有时也让我上去,那是要我摘丝瓜或者南瓜,这些瓜们总是调皮,不听话,把瓜结得东一个西一个的,有的还任性地结在墙顶上,母亲够不着,于是我爬墙的本领就用上了。更多的时候,是我在墙上什么也不做,只是盘着腿坐在那里,抬头看云。和站在院子里看不一样,虽然只是高了那么一点,但看起来云朵真的近了很多。秋天时,我抬头的时候最多。云朵像棉花,在天空堆得一垛一垛的。往村南望去,天上的棉花和岭上的棉花拉起手来了,分不清哪一些是老天爷种的,哪一些是村人们种的。
⑤有时也看村里的屋脊,那些鳞次栉比的屋脊,真的像一条条鱼啊,瓦就是它们的鳞,红瓦的像红鱼,青瓦的像青鱼。春夏时,茂盛的树木汇成绿色的海,这些鱼们便畅游其中。有时,我认为瓦是一张张翻开的书页,读者是那些在上面散步的鸟,它们边散步边读,至于上面写了什么,它们从不告诉我。下雨时,雨水打湿了书页,晴天时,阳光再一页一页地晒干。
⑥坐在墙上的时候,感觉日子过得很慢,慢得就像村西奎山大爷的烟袋,一袋烟吧嗒吧嗒抽起来,总也没有抽完的时候。不像现在,感觉每天的日子总是短斤少两,一睁眼一闭眼就过去了。
⑦有时候爬墙,是为了嘴。墙的那面是张婶家,她家挨着墙有棵枣树,秋天时,树上的红枣就像漫天的星星。站在墙上,正好能够得着最稠密、最甜的枣。张婶家的二丫这时候嘴最甜,总是“哥哥、哥哥”地叫着,央我上去帮她摘枣。于是,我拎着竹篮上墙,摘了最红最大的,先丢进自己嘴里,解了馋再说,这时急得二丫在下面摇着手,一个劲地“哥哥哥哥”。
⑧不吃枣的时候,我就垂着腿坐在墙上,二丫站在墙下,仰着脸望着我。有一次,二丫问我在墙上能看到什么,我说能看到远方城市的高楼。她咯咯地笑,笑完后说她不信,山挡着呢。
⑨山挡着,但没挡住我们走出大山的脚步。我和二丫读书、考学,后来分别在南北两个城市定居下来。很少再见到她了,有一次我回乡时恰好碰到了也回乡的她,寒暄几句后,再也无话。也许,我们之间的话,早已在童年说尽了。矮墙早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砖墙。我知道,我和二丫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这道砖墙。
⑩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像我们与童年之间的距离。很近,也很遥远。就像我的一位诗人朋友所说,童年其实并没走远,他在诗里写道:童年就在隔壁,推开门就能过去。可是,上哪儿才能找到这扇门呢?
(1)文中围绕“矮墙”,写了“我”的许多往事,请仿照题目中对有关内容已作概括的用语形式,按序补充概括相关内容。
练习“飞檐走壁”→___→坐着看云→___→___→看远方城市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你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2)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的妙处。
(3)联系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
A.文章以“童年的矮墙”为线索,记叙了记忆中的童年往事。
B.文章回忆童年往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眷念。
C.第⑥段说现在的日子总是“短斤少两”,是指现代生活不够充实,让人感觉空虚无聊。
D.第⑨段说两人隔着的不仅是这道砖墙,言外之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隔阂。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回答问题。
[链接]有一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壳,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 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选自《三颗枸杞豆》)
《坐在童年的矮墙上》的第②段划线句子和链接的材料都有对动物(昆虫)的描写,请分别说说各自所用手法及其作用。
链接:___
《坐在童年的矮墙上》:___。
①那时候的墙真矮啊,矮得我三两下就能踩着墙上的坑洼处爬上去,矮得连母亲都不担心我跌下来,她只是说,你不怕跌得自己腚锤子疼就行。我才不怕呢,那时我身轻如燕,敏捷如猴,咋能掉得下来呢。
②墙是土墙,没有瓦,刚打起来时是有瓦的,但后来猫常在这里散步--是个胖嘟嘟的肥猫,瓦一片片地就被踩下去了。鸡有时也上来,扑闪起翅膀,一使劲就站在墙头上了,大公鸡飞上来的时候多,雄赳赳气昂昂地在上面踱步,有些傲视群雄的样子。墙下的鹅、鸭子唯有羡慕的份儿,只能无奈地沿着墙角溜达。
③但猫和鸡都没有我上来的时候多。那时候,看了电影《少林寺》,梦想着自己也能飞檐走壁,于是土墙就成了我最好的练习场所。
④母亲有时也让我上去,那是要我摘丝瓜或者南瓜,这些瓜们总是调皮,不听话,把瓜结得东一个西一个的,有的还任性地结在墙顶上,母亲够不着,于是我爬墙的本领就用上了。更多的时候,是我在墙上什么也不做,只是盘着腿坐在那里,抬头看云。和站在院子里看不一样,虽然只是高了那么一点,但看起来云朵真的近了很多。秋天时,我抬头的时候最多。云朵像棉花,在天空堆得一垛一垛的。往村南望去,天上的棉花和岭上的棉花拉起手来了,分不清哪一些是老天爷种的,哪一些是村人们种的。
⑤有时也看村里的屋脊,那些鳞次栉比的屋脊,真的像一条条鱼啊,瓦就是它们的鳞,红瓦的像红鱼,青瓦的像青鱼。春夏时,茂盛的树木汇成绿色的海,这些鱼们便畅游其中。有时,我认为瓦是一张张翻开的书页,读者是那些在上面散步的鸟,它们边散步边读,至于上面写了什么,它们从不告诉我。下雨时,雨水打湿了书页,晴天时,阳光再一页一页地晒干。
⑥坐在墙上的时候,感觉日子过得很慢,慢得就像村西奎山大爷的烟袋,一袋烟吧嗒吧嗒抽起来,总也没有抽完的时候。不像现在,感觉每天的日子总是短斤少两,一睁眼一闭眼就过去了。
⑦有时候爬墙,是为了嘴。墙的那面是张婶家,她家挨着墙有棵枣树,秋天时,树上的红枣就像漫天的星星。站在墙上,正好能够得着最稠密、最甜的枣。张婶家的二丫这时候嘴最甜,总是“哥哥、哥哥”地叫着,央我上去帮她摘枣。于是,我拎着竹篮上墙,摘了最红最大的,先丢进自己嘴里,解了馋再说,这时急得二丫在下面摇着手,一个劲地“哥哥哥哥”。
⑧不吃枣的时候,我就垂着腿坐在墙上,二丫站在墙下,仰着脸望着我。有一次,二丫问我在墙上能看到什么,我说能看到远方城市的高楼。她咯咯地笑,笑完后说她不信,山挡着呢。
⑨山挡着,但没挡住我们走出大山的脚步。我和二丫读书、考学,后来分别在南北两个城市定居下来。很少再见到她了,有一次我回乡时恰好碰到了也回乡的她,寒暄几句后,再也无话。也许,我们之间的话,早已在童年说尽了。矮墙早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砖墙。我知道,我和二丫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这道砖墙。
⑩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像我们与童年之间的距离。很近,也很遥远。就像我的一位诗人朋友所说,童年其实并没走远,他在诗里写道:童年就在隔壁,推开门就能过去。可是,上哪儿才能找到这扇门呢?
(1)文中围绕“矮墙”,写了“我”的许多往事,请仿照题目中对有关内容已作概括的用语形式,按序补充概括相关内容。
练习“飞檐走壁”→___→坐着看云→___→___→看远方城市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你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2)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的妙处。
(3)联系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
A.文章以“童年的矮墙”为线索,记叙了记忆中的童年往事。
B.文章回忆童年往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眷念。
C.第⑥段说现在的日子总是“短斤少两”,是指现代生活不够充实,让人感觉空虚无聊。
D.第⑨段说两人隔着的不仅是这道砖墙,言外之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隔阂。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回答问题。
[链接]有一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壳,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 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选自《三颗枸杞豆》)
《坐在童年的矮墙上》的第②段划线句子和链接的材料都有对动物(昆虫)的描写,请分别说说各自所用手法及其作用。
链接:___
《坐在童年的矮墙上》: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梳理故事情节.文章记叙了幼时的“我”在矮墙上飞檐走壁,有时也爬上矮墙帮妈妈摘瓜,更多的是坐着看云,坐着看屋脊,还有时候爬墙是为了摘枣,有一次二丫问我看什么,看远方城市.
(2)①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即: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写出了“我”对远方的向往,为下文读书考学走向远方以及返乡的情节作铺垫.
②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语句时,首先看修辞方法,如果有修辞手法,按照“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事物特征+表达感情”的格式,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如果没有修手法,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即:运用比喻,把“屋脊”比成鱼,“瓦”比成鳞,写出童年的乡村充满活力和生机,表现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怀念.(意对即可)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选项的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及主旨,对四个选项进行仔细的比对.第⑥段指现代生活的喧嚣和快节奏,让人不能静心体会和享受生活.
故选:C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时首先考虑运用了描写,还是使用了修辞,或者词语运用准确.然后结合句子的含义内容进行赏析.
链接: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答到一点即可)和比喻、拟人手法,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对大自然的喜爱.本文: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和对比、拟人手法,侧面表现了我童年的乐趣(表现了乡村的活力和生机).
答案:
(1)帮妈妈摘瓜;坐着看屋脊;爬墙摘枣.
(2)①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写出了“我”对远方的向往,为下文读书考学走向远方以及返乡的情节作铺垫.
②运用比喻,把“屋脊”比成鱼,“瓦”比成鳞,写出童年的乡村充满活力和生机,表现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怀念.(意对即可)
(3)C(指现代生活的喧嚣和快节奏,让人不能静心体会和享受生活.)
(4)链接: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答到一点即可)和比喻、拟人手法,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对大自然的喜爱.本文: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和对比、拟人手法,侧面表现了我童年的乐趣(表现了乡村的活力和生机).
(2)①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即: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写出了“我”对远方的向往,为下文读书考学走向远方以及返乡的情节作铺垫.
②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语句时,首先看修辞方法,如果有修辞手法,按照“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事物特征+表达感情”的格式,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如果没有修手法,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即:运用比喻,把“屋脊”比成鱼,“瓦”比成鳞,写出童年的乡村充满活力和生机,表现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怀念.(意对即可)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选项的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及主旨,对四个选项进行仔细的比对.第⑥段指现代生活的喧嚣和快节奏,让人不能静心体会和享受生活.
故选:C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时首先考虑运用了描写,还是使用了修辞,或者词语运用准确.然后结合句子的含义内容进行赏析.
链接: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答到一点即可)和比喻、拟人手法,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对大自然的喜爱.本文: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和对比、拟人手法,侧面表现了我童年的乐趣(表现了乡村的活力和生机).
答案:
(1)帮妈妈摘瓜;坐着看屋脊;爬墙摘枣.
(2)①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写出了“我”对远方的向往,为下文读书考学走向远方以及返乡的情节作铺垫.
②运用比喻,把“屋脊”比成鱼,“瓦”比成鳞,写出童年的乡村充满活力和生机,表现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怀念.(意对即可)
(3)C(指现代生活的喧嚣和快节奏,让人不能静心体会和享受生活.)
(4)链接: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答到一点即可)和比喻、拟人手法,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对大自然的喜爱.本文: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和对比、拟人手法,侧面表现了我童年的乐趣(表现了乡村的活力和生机).
看了 阅读《坐在童年的矮墙上》,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本陈年老账上面记着:84只桶,一共X22.4X元,这X处自己不清楚,请把X处数字补上!一本陈年老 2020-04-26 …
高手一本陈年老账上面记着:84只桶,一共X22.4X元,这X处自己不清楚,一本陈年老账上面记着:8 2020-05-2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喜李翰自越至刘长卿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2020-06-09 …
多背单词、多读课文、多读笔记、对英语有什么好处、对做英语试卷有什么好处?大量阅读以前我们数十年来英 2020-06-19 …
卉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处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有文化遗产()处,自然遗产()处 2020-06-2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 2020-07-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 2020-07-28 …
将这个论文变成五年级能看懂的文章,急啊!树干为什么是圆的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 2020-11-16 …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处,自然遗产共()处 2020-12-22 …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处,自然遗产()处,自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