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有谁看过王蒙的《蝴蝶》这本书?帮忙写一篇读后感,结合小说的内容和梗概对这本小说进行分析,字数不限

题目详情
有谁看过王蒙的《蝴蝶》这本书?帮忙写一篇读后感,
结合小说的内容和梗概对这本小说进行分析,字数不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蝴蝶》读后感
事先知道了这是一部意识流的小说,潜意识里就有种抗拒,西方意识流作品的那种艰深晦涩难懂吓坏了我,但认真读下去,发觉这是另一种亲切的没有距离感的不一样的“东方意识流”,它并不只有无止尽的意识流动,它是心理意识和故事情节发展共融的,当然,心理意识的描写明显比较多,它缓缓地展开,少了突如其来的思维跳跃,感觉还有点伍尔夫式的浓郁的抒情意味和唯美的画面感,它用相对质朴的语言,浅显恰当的比兴,诉说一个故事,带着我们反思过往.
初读《蝴蝶》,有种飘忽的感觉,似乎一直游离在现在和过去两条双轴线上:当前的现实和过去的幻觉的相互交错.现在张部长的位高权重,随时随地部长级的礼遇,过去老张头“没有官衔,没有权,没有美名或者恶名,除了他赤条条的他自己以外什么都没有”的普通老百姓的惬意,两个身份地位悬殊的张思远,因此而截然不同的待遇,不同的生活体验,这是“文化大革命”强迫带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殊的经历,只是有些人在无奈地经受了蛹的煎熬后却等不来“蜕变”和新生.
文章一开篇就写张思远坐在小轿车里回望被丢弃在乡间的另一个自己——老张头,这一个回望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回顾过去,才更清楚走过的足迹,更深刻地反思中国几十年坎坷的历史.小说通过张思远的意识流,通过他的主要人生经历,表现出了老干部在那个政治运动疯狂的时代里生活情感事业的跌宕起伏.“一个钻山沟的八路军干部,化成了一个赫赫威权的领导者、执政者,又化成了一个孤独的囚犯,又化成了一只被遗忘的、寂寞的蝴蝶”.
张思远的职务越高,生活环境越舒适,心里的压力也越大,与人民的距离也越远,他革别人的命,到头来被别人革了命,这让他分不清现实和梦了,他到底是谁?走资派,还是国家干部?小山村里的老张头,还是市委大院里的张部长?就比如庄周和蝴蝶,哪个是更真实的存在?当对自己的存在也有质疑,这的确有点悲凉了,甚至于做梦,“如果梦中不是化为蝴蝶,而是化为罪囚,与世隔绝,听不到任何解释,甚至连审讯都没有,没有办法生活,又没有办法不活,连死的权利都没有.”呢?这才是生活给张思远们最深切最沉重的的负担.
张思远在对自己身份的一次次质疑和肯定下,坚定了做人民公仆的信念,感受到人民的“注视、支持、期待和鞭策”,文章结尾张部长又开始了紧张的忙绿,投入新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明天他更忙”.
小说以“蝴蝶“为名,寓意人对自己的发现和蜕变.在离开喧哗的城市,在偏僻的山村“他并没有很快了解他的儿子,他首先了解,首先发现的乃是他自己.”我们也总以为自己是不变的,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才会发觉在时间的横流里,我们都被浪涌着在改变,或者说在蜕变,“当年的小小少年郎如今已经变成了大人模样”.
看了 有谁看过王蒙的《蝴蝶》这本书...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