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时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漫感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箭,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

题目详情
时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箭,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
C.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
D.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②两首诗都运用了“剑”“箫”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也被认为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结合这两个意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形象?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①《己亥杂诗》中的“一例消”强调的是“全部消解”,表现的是“心潮跌宕的复杂况味”.
②诗歌虽然不能像小说一样通过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但根据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把握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仍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整体把握了形象,才能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本题中“剑”是诗人的武器,是壮志的象征,也是悲恨情绪的寄托.“箫”,其音宛转悲凉,借以传达幽怨愤慨之愁绪.二者连用,展示了一个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

答案:
①B (3分)
②剑是诗人的武器,是壮志的象征,也是悲恨情绪的寄托.箫,其音宛转悲凉,借以传达幽怨愤慨之愁绪.二者连用,展示了一个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


译文:
《漫感》
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十五年来完全辜负了“狂士”声名.
赏析:
《漫感》
这是一首充满强烈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诗中吐露仗剑从军的爱国情怀,也抒发出壮志难酬的忧愤与怅惘.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两句,感慨立功边塞之志不能如愿,只得借诗把闲散于东南的满腔幽恨抒发出来.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甚事”(《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如今不也还是落得“幽恨满词笺”的结局么?那么所谓“幽恨”又何指?诗人尝自陈:“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远避尘嚣,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于是有下文“负尽狂名”的情极之语,郁勃苍凉,令人耸然动容.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己亥杂诗》中曾有“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的愤慨,正可作这两句的注脚.立志革新的诗人,本想以“剑”与“箫”这一武一文来实现改革社会的愿望,而今写了一些满纸幽恨的词章,丝毫无助于补偏救弊,岂不是徒具狂名!全诗意境雄浑,感情奔放,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七言绝句.《己亥杂诗》写于公元1839年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计315首,全属七言绝句,此篇是《己亥杂诗》第九十六首.此处是“剑”、“箫”意象在定庵诗中的最后一次出现,亦是他对平生深有所感的“剑箫”心事即“一箫一剑平生意”的总结.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此篇是《己亥杂诗》第九十六首.此处是“剑”、“箫”意象在定庵诗中的最后一次出现,亦是他对平生深有所感的“剑箫”心事即“一箫一剑平生意”的总结.“剑”和“箫”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构建成了定庵心灵世界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他也多次在反思“剑”与“箫”的命运.但这一次不同,诗人斩钉截铁地用到了一个“消”字,所谓“少年哀艳杂雄奇,暮气颓唐不自知”(《己亥杂诗》一四二),他真正意识到剑气箫心的“消解”的结局了.诗以“苍凉归棹”、“中年哀乐”作结,戛然而止,而一种心潮跌宕的复杂况味纡徐不尽,耐人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