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年画中的记忆袁圣敏①依稀记得,20世纪80年代,年画在春节中还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进腊月,各种年画铺天盖地,争
刻在年画中的记忆
袁圣敏
①依稀记得, 20 世纪 80 年代,年画在春节中还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进腊月,各种年画铺天盖地,争奇斗艳,渲染出欢乐的气氛。人们买年画,贴年画,赏年画,在欣赏画面美的同时,也祈望来年的生活美。它和春联、饺子、鞭炮,一起丰富着中国人红火热烈的春节。
②年画,顾名思义,就是年节喜庆时张贴的一年一换的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据传,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全身披挂,昼夜站在宫门守卫,宫中才平静下来。李世民便令画师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这种形式流传到民间,就形成了早期的年画。隋唐以前,年画大多直接画在桃板或纸上;隋唐时有了木版印刷术,木版年画开始兴起;到了宋代,出现了着色和套色年画,并有了年画作坊。明代早期,出现了由木版印出墨线,再由人工赋色完成的年画,民间称作“画贴”。到了明代晚期,雕版套色印刷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多色套印的精美年画。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年画发展到了高峰,印制技术日益完善。到清代道光年间,“年画”作为固定的名称出现。
③年画的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平民百姓,大至历史趣事,小至民间时俗,无所不有。同时,各地域的审美特点、风俗习惯、物产材质等,又造就了各地年画独特的风貌,产生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坊、河北武强、四川綿竹、广东佛山等众多年画类别。这些年画,用色或对比强烈,热情奔放,或柔和典雅,温润如玉;工艺上或多次多色套版印刷,或木刻手绘相结合,但始终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记载着当时当地最原始、最淳朴的民俗文化,展现了浓厚的中国韵味。由于多样的题材,生动的形象,精彩的构图,独特的色彩表现,年画不仅是年节里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而且在发挥审美功能、愉悦人们身心的同时,还承担起了记载历史、普及大众文化、教化民众等的社会职责。
④年画,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总会及时地反映在年画里。形式上,从隋唐时与模板印刷的完美结合衍生出了木版年画,到清末在上海、天津等城市中兴起了用石印及胶版印刷的年画;内容上,有的反映早期京文化,表现甲午战争、鸦片战争的场景,还有的表现的是上海的高楼、天津的马路……年画总是在不断创新中努力发展着。
⑤可以说,年画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活化石”刻在年画中的,是历史,是文化,还是一种创新的民族精神。
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民俗艺术正在消亡。那曾经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年画,也在不经意间渐渐远去。然而,劳动人民总是在向往着美好,美好的事物总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002 年,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启动了以抢救中国木版年画为标志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2006 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就包括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等 12 项木版年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越来越多的力量投入到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传承上。
⑦物质生活在急速改变,文化艺术也要吐纳更新。年画,这个从神秘的远古一路走来的民族艺术,终将在“非遗”的保护下,继续散发它独特的魅力。
5 、文章围绕“年画”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一项是
A. 年画的重要作用 B. 年画的产生和历史
C. 年画的内容和特色 D. 年画的创新和发展
6 、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隋唐时期开始兴起木板年画。
B. 年画带有各地域独特的审美特点。
C. 年画的创新反映在内容的不断变化。
D. 年画中表现出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7 、第⑥段中,作者写 2002 年和 2006 年的两件事例的用意是什么?下面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A. 是为了说明年画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活化石”。
B. 是为了说明很多民俗艺术,包括年画,正在逐渐消亡。
C. 是为了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投入到年画的保护与传承。
D. 是为了说明年画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吐纳更新。
5 、 A
6 、 C
7 、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乡村里的年味鲁先圣每当岁月的脚步迈进了寒冬腊月,过年的氛围就渐渐浓厚起来 2020-05-17 …
每当夜色沉静,我喜欢倚在床头捧一本好书,沿着记忆的书签,翻到待读的那一页,与书中的人物倾心而谈。清 2020-06-25 …
忆少年朱彝尊清代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叶底歌莺梁上燕,一声�忆少年 2020-07-05 …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这首余姚民间童谣,使我们重新打捞起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悠 2020-11-08 …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 2020-11-21 …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 2020-11-21 …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 2020-12-07 …
12.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 2020-12-07 …
某调研机构调取了当地2014年10月~2015年3月每月的雾霾天数与严重交通事故案例数资料进行数据统 2020-12-23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从1950年的25忆到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