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潮打空城寂寞回朱偰出生在浙江海盐县。幼时,执教于北京大学的父亲朱希祖躬自授读,谆谆教诲,期望良殷,朱偰亦立志自奋。朱自清在北大求学时期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潮打空城寂寞回 朱偰出生在浙江海盐县。幼时,执教于北京大学的父亲朱希祖躬自授读,谆谆教诲,期望良殷,朱偰亦立志自奋。朱自清在北大求学时期,是朱希祖的学生。朱偰才思敏捷,胜朱自清一筹。1932年7月10日,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与朱偰君一同赋诗,朱得句敏于我,诗成,皆出彼手。”1932年,朱偰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国立编译馆编审,年仅二十五岁。
从1950年始,朱偰陆续将父亲的藏书捐献给国家。至此,涵养了朱氏家族文脉的藏书,经历了岁月动荡、战争硝烟,如江河朝宗于海,由私有变为公藏。后来,他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1956年8月,朱偰接到紧急报告,说许多人在城南拆明代的古墙。朱偰心急如焚,立刻赶到毁城现场。高高耸立的古城墙成为一堆瓦砾废墟,已经被拆到了中华门城堡附近。著名的石头城遗址被拆得面目全非,幸好最有代表性的地段鬼脸城还未被拆除。令朱偰痛心疾首的是,他们把从古城墙上拆下的条石敲成小石子来铺路。东吴和南朝的遗迹,南京最古老的一段城墙,顿时灰飞烟灭。
于是,焦急万分的朱偰赶到南京市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坚持要保护鬼脸城。他四处奔走,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并电告文化部。
1956年9月23日,朱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痛说“南京人民都知道加以爱护的南京城墙,现在竟遭市政建设部门局部破坏,实在是不可原谅的一种粗暴行为”,他“希望南京市人民委员会立即查明责任,加以处理,并设法制止利用城砖、拆除城墙的行为。有关责任部门应该立即做出检讨并作为教训,以避免今后再有此类事件发生,致使国家文物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这篇文章被《光明日报》转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偰为了保护南京古城墙对南京方面的批评,成为他被打为右派的祸根。
同样做过抗争以保护古城墙的还有梁思成,他的种种努力,也未能阻挡住拆除北京古城墙的时代风潮。朱偰被撤销一切职务,行政上降两级。1959年,被打入另册的朱偰,到出版社当编辑,时常被发配到农场,进行割麦子、拉板车、垒猪圈等重体力劳动。在生命的低谷之中,他的精神是高扬的,他以历史人物为素材,写了一些作品。
1966年8月26日,南京图书馆的造反派、红卫兵和南京工学院的红卫兵抄了朱偰的家。抄家之后是无休止的批斗。但是对于保护城墙的罪名,他永远不会低头认罪,他说:“关于拆城墙,我向政府提出批评,完全是从爱护文物出发,请允许我保留意见。”
朱偰晚年在回忆年少的读书时光时说:“那时我佩服鲁仲连,功成不居;我爱好乐毅,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我喜欢荆轲、聂政,支持正义,剪除强暴。那时我立志做一个大丈夫,干一番伟大的事业。”生于文化世家,文化的印记已经渗透到他的骨子里。中国传统的文人,虽身躯柔弱,但精神上充满浩然正气。
第四次写回忆录被没收之后,在生命中最后一个夜晚,朱偰化身为士可杀不可辱的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朱偰去世十年后,得以平反。他的终生至交刘海粟送来挽联:真理长存,铁骨丹心昭百世;是非论定,文章经济耀千秋。
一轮明月照耀着南京城残存的城墙,潮打空城寂寞回。朱偰的悲剧,带着无尽的历史沧桑,萦绕于此,逝去的再也不会回来。
(摘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父亲离去后,我们只能在梦中与他相会……”回忆起父亲朱偰,62岁的朱元春双眼充满了泪水。“明城墙还能够保存大部分,这是我父亲希望的,也是今天每一个纪念他的人所共同期盼的。”
“我站在南京的古城墙上,淅淅沥沥的秋雨越来越大了,我分不清自己的脸上是泪水还是雨水,我在内心呼唤着先生的亡灵,南京人民不会忘记为保护明城墙而逝去的你……”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丹青发出这样的感慨。
民进南京市委宣调处处长王长才说,纪念朱偰先生,不仅仅是纪念他对南京文物古迹保护所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继承他的精神,更好地保护南京的文物古迹。薛冰认为,朱偰先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对民族、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让当下商业化的,或者只埋头于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知识分子警醒。”
(摘自《现代快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文学创作方面,朱偰先后有几部游记作品出版。《行云流水》《匡庐纪游》《汗漫集》《入蜀记》,这四部游记作品,写山川名胜,展人文底蕴,记南北行旅,发思古幽情,被誉为“新徐霞客游记”。旅游、游记、摄影……是朱偰的业余爱好,但都已经达到专业水平。
②金陵乃六朝古都,历代诗人有诸多吟咏的诗篇。朱偰对南京的评价深刻而饱含热忱,在比较中国的长安、洛阳、金陵、北京四大古都之后,他说:“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朱偰之所以卓尔不群,是因为他幼时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连他父亲的学生朱自清都自认为略逊其一筹,朱偰二十多岁时就担任教授。
B.建国后,无私而爱国的朱偰将父亲的藏书捐献给国家,化私有为公藏,因此,他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
C.明代的古城墙被拆毁,石头城遗址被拆得面目全非,鬼脸城成为一堆瓦砾废墟,拆下的条石被敲成小石子来铺路,这令朱偰痛心疾首。
D.中国传统的文人虽身躯柔弱,但精神上充满浩然正气,朱偰和他佩服、爱好、喜欢的古代的仁人志士均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E.《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朱偰为了保护南京古城墙对南京方面的批评却成为他被打为右派的祸根。
(2)文中为什么要写朱自清和梁思成?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3)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拆毁南京明城墙的过程中,朱偰先生挺身而出。请结合材料,概括其保护古城墙的具体行动。
(4)作为一位文人,朱偰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潮打空城寂寞回 朱偰出生在浙江海盐县。幼时,执教于北京大学的父亲朱希祖躬自授读,谆谆教诲,期望良殷,朱偰亦立志自奋。朱自清在北大求学时期,是朱希祖的学生。朱偰才思敏捷,胜朱自清一筹。1932年7月10日,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与朱偰君一同赋诗,朱得句敏于我,诗成,皆出彼手。”1932年,朱偰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国立编译馆编审,年仅二十五岁。
从1950年始,朱偰陆续将父亲的藏书捐献给国家。至此,涵养了朱氏家族文脉的藏书,经历了岁月动荡、战争硝烟,如江河朝宗于海,由私有变为公藏。后来,他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1956年8月,朱偰接到紧急报告,说许多人在城南拆明代的古墙。朱偰心急如焚,立刻赶到毁城现场。高高耸立的古城墙成为一堆瓦砾废墟,已经被拆到了中华门城堡附近。著名的石头城遗址被拆得面目全非,幸好最有代表性的地段鬼脸城还未被拆除。令朱偰痛心疾首的是,他们把从古城墙上拆下的条石敲成小石子来铺路。东吴和南朝的遗迹,南京最古老的一段城墙,顿时灰飞烟灭。
于是,焦急万分的朱偰赶到南京市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坚持要保护鬼脸城。他四处奔走,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并电告文化部。
1956年9月23日,朱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痛说“南京人民都知道加以爱护的南京城墙,现在竟遭市政建设部门局部破坏,实在是不可原谅的一种粗暴行为”,他“希望南京市人民委员会立即查明责任,加以处理,并设法制止利用城砖、拆除城墙的行为。有关责任部门应该立即做出检讨并作为教训,以避免今后再有此类事件发生,致使国家文物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这篇文章被《光明日报》转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偰为了保护南京古城墙对南京方面的批评,成为他被打为右派的祸根。
同样做过抗争以保护古城墙的还有梁思成,他的种种努力,也未能阻挡住拆除北京古城墙的时代风潮。朱偰被撤销一切职务,行政上降两级。1959年,被打入另册的朱偰,到出版社当编辑,时常被发配到农场,进行割麦子、拉板车、垒猪圈等重体力劳动。在生命的低谷之中,他的精神是高扬的,他以历史人物为素材,写了一些作品。
1966年8月26日,南京图书馆的造反派、红卫兵和南京工学院的红卫兵抄了朱偰的家。抄家之后是无休止的批斗。但是对于保护城墙的罪名,他永远不会低头认罪,他说:“关于拆城墙,我向政府提出批评,完全是从爱护文物出发,请允许我保留意见。”
朱偰晚年在回忆年少的读书时光时说:“那时我佩服鲁仲连,功成不居;我爱好乐毅,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我喜欢荆轲、聂政,支持正义,剪除强暴。那时我立志做一个大丈夫,干一番伟大的事业。”生于文化世家,文化的印记已经渗透到他的骨子里。中国传统的文人,虽身躯柔弱,但精神上充满浩然正气。
第四次写回忆录被没收之后,在生命中最后一个夜晚,朱偰化身为士可杀不可辱的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朱偰去世十年后,得以平反。他的终生至交刘海粟送来挽联:真理长存,铁骨丹心昭百世;是非论定,文章经济耀千秋。
一轮明月照耀着南京城残存的城墙,潮打空城寂寞回。朱偰的悲剧,带着无尽的历史沧桑,萦绕于此,逝去的再也不会回来。
(摘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父亲离去后,我们只能在梦中与他相会……”回忆起父亲朱偰,62岁的朱元春双眼充满了泪水。“明城墙还能够保存大部分,这是我父亲希望的,也是今天每一个纪念他的人所共同期盼的。”
“我站在南京的古城墙上,淅淅沥沥的秋雨越来越大了,我分不清自己的脸上是泪水还是雨水,我在内心呼唤着先生的亡灵,南京人民不会忘记为保护明城墙而逝去的你……”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丹青发出这样的感慨。
民进南京市委宣调处处长王长才说,纪念朱偰先生,不仅仅是纪念他对南京文物古迹保护所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继承他的精神,更好地保护南京的文物古迹。薛冰认为,朱偰先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对民族、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让当下商业化的,或者只埋头于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知识分子警醒。”
(摘自《现代快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文学创作方面,朱偰先后有几部游记作品出版。《行云流水》《匡庐纪游》《汗漫集》《入蜀记》,这四部游记作品,写山川名胜,展人文底蕴,记南北行旅,发思古幽情,被誉为“新徐霞客游记”。旅游、游记、摄影……是朱偰的业余爱好,但都已经达到专业水平。
②金陵乃六朝古都,历代诗人有诸多吟咏的诗篇。朱偰对南京的评价深刻而饱含热忱,在比较中国的长安、洛阳、金陵、北京四大古都之后,他说:“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朱偰之所以卓尔不群,是因为他幼时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连他父亲的学生朱自清都自认为略逊其一筹,朱偰二十多岁时就担任教授。
B.建国后,无私而爱国的朱偰将父亲的藏书捐献给国家,化私有为公藏,因此,他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
C.明代的古城墙被拆毁,石头城遗址被拆得面目全非,鬼脸城成为一堆瓦砾废墟,拆下的条石被敲成小石子来铺路,这令朱偰痛心疾首。
D.中国传统的文人虽身躯柔弱,但精神上充满浩然正气,朱偰和他佩服、爱好、喜欢的古代的仁人志士均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E.《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朱偰为了保护南京古城墙对南京方面的批评却成为他被打为右派的祸根。
(2)文中为什么要写朱自清和梁思成?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3)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拆毁南京明城墙的过程中,朱偰先生挺身而出。请结合材料,概括其保护古城墙的具体行动。
(4)作为一位文人,朱偰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掌握.A项“是因为他幼时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全面,还有朱偰“亦立志自奋”等因素;B项“因此,他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因果关系不当;C项“鬼脸城成为一堆瓦砾废墟”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幸好最有代表性的地段的鬼脸城还未被拆除”.
(2)本题考查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文中提到朱自清时说“朱偰才思敏捷,胜朱自清一筹”,可见写朱自清是为了衬托突出朱偰的才思敏捷;文中写到梁思成时说“同样做过抗争以保护古城墙的还有梁思成,他的种种努力,也未能阻挡住拆除北京古城墙的时代风潮”,而朱偰“最终阻止了南京的拆墙风潮”,可见写梁思成是为了突出朱偰对古城墙的保护.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给出要求,“保护古城墙的具体行动”,同时要结合材料.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间,文本第二段“朱偰心急如焚,立刻赶到毁城现场”,文本第三段“焦急万分的朱偰赶到南京市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坚持要保护鬼脸城.他四处奔走,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并电告文化部”,文本第四段“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给出要求“特有的人格魅力”.文本第一节写其“才思敏捷”,文本第2--5节通过保护古城墙写其正直执着,文本第6节通过写他不承认保护城墙的罪名体现其不屈的灵魂.
答案:
(1)DE(选D项得3分,选E得2分,选A项得1分)
(2)将朱自清与朱偰进行对比,凸显了朱偰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3分)将朱偰与梁思成进行对比,揭示了时代背景,写出了朱偰保护古城墙的艰难困苦,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共同价值追求.(3分)
(3)①在奔赴现场查看后,他向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对毁城行为加以制止;②四处奔走,联合各界共同呼吁,以阻止“拆墙”风潮;③撰写文章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对主持拆毁明城墙的有关部门提出批评;④电告国家文化部门,请求制止南京的“拆墙”风潮.(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
(4)①才华横溢,博学多识:他学贯中西,青年得志.②正直执着,坚持真理:他挺身而出,保护南京古城墙,勇敢撰文,批评政府有关部门.③严谨治学,孜孜不倦:他研究中外历史和南京明故宫遗址,撰写了一批极有价值的研究性文章,精心绘制了南京古迹图.④有崇高的气节,不屈的灵魂:永远不承认保护城墙的罪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每点2分共8分)
(2)本题考查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文中提到朱自清时说“朱偰才思敏捷,胜朱自清一筹”,可见写朱自清是为了衬托突出朱偰的才思敏捷;文中写到梁思成时说“同样做过抗争以保护古城墙的还有梁思成,他的种种努力,也未能阻挡住拆除北京古城墙的时代风潮”,而朱偰“最终阻止了南京的拆墙风潮”,可见写梁思成是为了突出朱偰对古城墙的保护.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给出要求,“保护古城墙的具体行动”,同时要结合材料.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间,文本第二段“朱偰心急如焚,立刻赶到毁城现场”,文本第三段“焦急万分的朱偰赶到南京市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坚持要保护鬼脸城.他四处奔走,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并电告文化部”,文本第四段“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给出要求“特有的人格魅力”.文本第一节写其“才思敏捷”,文本第2--5节通过保护古城墙写其正直执着,文本第6节通过写他不承认保护城墙的罪名体现其不屈的灵魂.
答案:
(1)DE(选D项得3分,选E得2分,选A项得1分)
(2)将朱自清与朱偰进行对比,凸显了朱偰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3分)将朱偰与梁思成进行对比,揭示了时代背景,写出了朱偰保护古城墙的艰难困苦,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共同价值追求.(3分)
(3)①在奔赴现场查看后,他向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对毁城行为加以制止;②四处奔走,联合各界共同呼吁,以阻止“拆墙”风潮;③撰写文章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对主持拆毁明城墙的有关部门提出批评;④电告国家文化部门,请求制止南京的“拆墙”风潮.(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
(4)①才华横溢,博学多识:他学贯中西,青年得志.②正直执着,坚持真理:他挺身而出,保护南京古城墙,勇敢撰文,批评政府有关部门.③严谨治学,孜孜不倦:他研究中外历史和南京明故宫遗址,撰写了一批极有价值的研究性文章,精心绘制了南京古迹图.④有崇高的气节,不屈的灵魂:永远不承认保护城墙的罪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每点2分共8分)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 2020-06-28 …
考大学梅州市五华县的-邓木源,1993年3月28日生于中洞村,2000年就读于中洞小学,2007年起 2020-11-12 …
读济宁市图,完成16~20题.小明计划从济宁曲阜机场乘飞机回北京,请你告诉小明飞机场在哪个县(市区) 2020-11-13 …
2008年12月12日《南京晨报》报道:朱家成、朱功宝父子在涟水县法院状告涟水县公安局,一审胜诉,一 2020-11-14 …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纪念朱自清先生的论文(略有改动),读后回答19—23题。在朱先生关于新诗现代化的理论 2020-11-29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对比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后指出:“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 2020-12-0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晋祠记[清]朱彝尊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 2020-12-1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晋祠记[清]朱彝尊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日汾东 2020-12-17 …
下列括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今年要考查正确理解并运用常用词语(含成语)。B.光绪(三十四年)朱德 2021-01-18 …
朱鹮是一种稀有珍贵的鸟,原先生活在我国北方和陕西秦岭山区。后来因大片树林被砍伐,朱鹮失去了营巢繁殖的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