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东坡居士林语堂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他和
题目详情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东坡居士
林语堂
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植树下散步,关于这种情形,他写了些极其可爱的诗。在雨天,东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阴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他说:
“余二月至黄……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
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他的儒家思想,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佛教思想若是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
家眷到达之后,苏东坡的生活似乎安定下来。由于太守的礼遇,他们还能住在临皋亭,此地后来因苏东坡而得名。苏东坡给一个朋友写道:“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此地是够美,但是其风景之美,主要还是来自诗人的想象。
临皋亭并不见得是可夸耀,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他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由临皋苏东坡可以望长江对岸武昌的山色之美。他有时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的时光。
在元丰三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匿,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郡中情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东坡农场在黄州城东约三分之一里,坐落在山坡上。房子在顶上,共三间,俯见茅亭,亭下就是有名的雪堂。雪堂前面有房五间,墙是由诗人自己油漆的,画的是雪中寒林和水上渔翁。后来他就在此地宴请宾客。宋朝大山水画家米芾,那时才二十二岁,就是到雪堂认识得苏东坡,并与苏东坡论画。宋朝诗人陆游是在孝宗乾道六年(1170)十月到的东坡,是苏东坡去世后约七十年。他曾记述雪堂正中间挂着苏东坡一张像,像上所画东坡身着紫袍,头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坐。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从本地一个读书人口中刚一听到这杀婴恶俗,他立刻提笔给本地太守写了一封信,请朋友带信亲身去见太守。
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向富人捐钱,请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节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苏东坡用一些极其可爱的诗描写了被贬黄州后与僧人一起吃饭、散步、漫游、探胜寻幽,探讨人生的情景。
B.苏轼在《安国寺记》里说“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说明他受佛教的影响,通过默坐、自省,达到了去除私心杂念的境界。
C.临皋亭的风景固然够美,但它的美更多来自苏东坡经历劫难,死里逃生之后的超然心境,他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美。
D.苏东坡被贬黄州后,并未消沉,反而游山玩水,躬耕陇亩,宴会宾客。当时的大书法家米芾也曾是他的座上宾。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___
A.文章叙述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后的生活状态,突出了他直面生死后随遇而安的性格,以及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B.佛教思想对苏东坡的影响深远,正是佛教思想让他认识到人生无常,所以他能忘却尘世的纷争,做到超然世外。
C.苏东坡常怀仁爱之心,济世之志,以自己的行动来诠释最上乘的佛教教义,他阻止杀婴恶俗,成立救儿会。
D.苏东坡不仅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还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他被贬黄州后,常常寄情山水,以此来逃避现实。
E.本文作为一篇人物评传,叙议结合,叙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议论发常人未发之感,观点独到精辟,入木三分。
(3)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的理解。
东坡居士
林语堂
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植树下散步,关于这种情形,他写了些极其可爱的诗。在雨天,东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阴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他说:
“余二月至黄……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
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他的儒家思想,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佛教思想若是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
家眷到达之后,苏东坡的生活似乎安定下来。由于太守的礼遇,他们还能住在临皋亭,此地后来因苏东坡而得名。苏东坡给一个朋友写道:“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此地是够美,但是其风景之美,主要还是来自诗人的想象。
临皋亭并不见得是可夸耀,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他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由临皋苏东坡可以望长江对岸武昌的山色之美。他有时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的时光。
在元丰三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匿,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郡中情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东坡农场在黄州城东约三分之一里,坐落在山坡上。房子在顶上,共三间,俯见茅亭,亭下就是有名的雪堂。雪堂前面有房五间,墙是由诗人自己油漆的,画的是雪中寒林和水上渔翁。后来他就在此地宴请宾客。宋朝大山水画家米芾,那时才二十二岁,就是到雪堂认识得苏东坡,并与苏东坡论画。宋朝诗人陆游是在孝宗乾道六年(1170)十月到的东坡,是苏东坡去世后约七十年。他曾记述雪堂正中间挂着苏东坡一张像,像上所画东坡身着紫袍,头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坐。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从本地一个读书人口中刚一听到这杀婴恶俗,他立刻提笔给本地太守写了一封信,请朋友带信亲身去见太守。
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向富人捐钱,请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节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苏东坡用一些极其可爱的诗描写了被贬黄州后与僧人一起吃饭、散步、漫游、探胜寻幽,探讨人生的情景。
B.苏轼在《安国寺记》里说“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说明他受佛教的影响,通过默坐、自省,达到了去除私心杂念的境界。
C.临皋亭的风景固然够美,但它的美更多来自苏东坡经历劫难,死里逃生之后的超然心境,他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美。
D.苏东坡被贬黄州后,并未消沉,反而游山玩水,躬耕陇亩,宴会宾客。当时的大书法家米芾也曾是他的座上宾。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___
A.文章叙述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后的生活状态,突出了他直面生死后随遇而安的性格,以及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B.佛教思想对苏东坡的影响深远,正是佛教思想让他认识到人生无常,所以他能忘却尘世的纷争,做到超然世外。
C.苏东坡常怀仁爱之心,济世之志,以自己的行动来诠释最上乘的佛教教义,他阻止杀婴恶俗,成立救儿会。
D.苏东坡不仅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还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他被贬黄州后,常常寄情山水,以此来逃避现实。
E.本文作为一篇人物评传,叙议结合,叙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议论发常人未发之感,观点独到精辟,入木三分。
(3)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与僧人一起吃饭、散步、漫游、探胜寻幽,探讨人生”错,原文并没有说苏东坡与僧人一起探胜寻幽,探讨人生,也没有明确说与僧人一起散步、漫长游.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D项,“以此来逃避现实”错,苏东坡并未逃避现实,相反他是积极应世的.道教思想对他的影响体现在他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E项,“叙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错,本文叙事平实,并没有波澜.
(3)对本句的理解,重点在于“获得精神上的和谐”“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结合文章可知前者指苏轼在精神上是超脱的、豁达的,它不纠结于自己的得失.后者“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指不必脱离社会,逃避现实,完全可以在积极应世中达到超脱的态度.
答案:
(1)A
(2)DE
(3)①真正的解脱并非脱离社会,逃避现实,而是精神上的超然,是生活中淡看荣辱的豁达.②精神上的超然,生活中的豁达并非消极避世,相反应该是怀有一颗担当之心,积极应世,以一颗平常之心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③苏轼历经生死劫难,但他并未怨天尤人,不仅乐观地面对生活,还积极为民解忧除难.他行善事,尽凡心,又不计名利,超然物外.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D项,“以此来逃避现实”错,苏东坡并未逃避现实,相反他是积极应世的.道教思想对他的影响体现在他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E项,“叙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错,本文叙事平实,并没有波澜.
(3)对本句的理解,重点在于“获得精神上的和谐”“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结合文章可知前者指苏轼在精神上是超脱的、豁达的,它不纠结于自己的得失.后者“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指不必脱离社会,逃避现实,完全可以在积极应世中达到超脱的态度.
答案:
(1)A
(2)DE
(3)①真正的解脱并非脱离社会,逃避现实,而是精神上的超然,是生活中淡看荣辱的豁达.②精神上的超然,生活中的豁达并非消极避世,相反应该是怀有一颗担当之心,积极应世,以一颗平常之心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③苏轼历经生死劫难,但他并未怨天尤人,不仅乐观地面对生活,还积极为民解忧除难.他行善事,尽凡心,又不计名利,超然物外.
看了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动荤尹守国爷爷没搭理吉东,从墙角拿起捞棍,走出 2020-06-17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儒学”需要重新激活和唤醒作为一种东亚生活方式的东方 2020-06-2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阅 2020-06-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东坡画扇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2020-06-25 …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东坡居士林语堂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离 2020-06-2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阅读 2020-06-2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东家秦悦东家不像个东家。一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 2020-07-01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在芜湖市区东北角,有几座互相依偎着的赭色山峰,流光溢采.逶迤的山势蟠 2020-11-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雷渊字希颜,别字季默,浑源人。崇庆①二年进士,授泾州录事,不赴,改东平府录 2020-12-2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分)苏东坡突围余秋雨一位不相识的女记者作越洋电话采访,最后一个�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