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前方曹文轩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 17 题

  方

曹文轩

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 ,它来自何方? 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 。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足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 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人们不知疲倦地走着。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 --- 形而上一点说。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样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 ,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宋之问)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古诗十九首》) “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 (卢纶)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李益) “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韦庄) ...... 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14.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文中分析离家的原因有哪几点,请概括。( 6 分)

                                                                     

                                                                       

15. 题目“前方”有何含义?文中的“家”有哪些含义?( 4 分)

                                                                     

                                                                      

16. 对“人的悲剧性的实质”中的“悲剧性”你是如何理解的?( 6 分)

                                                                      

                                                                     

17. 文章开头的描写描绘的是一幅摄影作品中的画面,有人称本文为“摄影散文”,请结合本文的写作特色,概括本文的主旨。( 6 分)

               &nbs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6-12-30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广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4. ( 1 )人有着离家与远行的习性。( 2 )外面的世界的诱惑,人在外面的世界中会获得生命的满足。( 3
)由于种种原因,由于外在的压迫。 ⑷ 人们对不确定前方的幻想。(考查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并概括,答出三点即可得 6 分)

15. “前方”在不仅指的是空间上的概念,更多的是指理想,是理想的召唤。( 2 分)“家”是双关词语,既是指 “那个可遮蔽风雨的实在的家”,又有比喻义,指人的精神的归宿地,精神的栖息之所。( 2 分)(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要求结合全文来理解。)

16. 这种“悲剧性”主要揭示了人类精神状态中的三重悲剧:一、人在“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二、“人无法还家”;三、“即便是到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每点 2 分)(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同时要结合全文理解。)

17 .作者从摄影作品引出联想( 1 分),由离家到人类的精神境遇( 1 分),在行文过程中,作者的目光又几次落到摄影画面上( 1 分),具体的画面与展开的想像及思考相结合( 1 分),揭示出人类精神状态中的悲剧特点( 2 分)。(既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上的特色,又考查对文章中心的概括。)